尿道狭窄是什么?尿道狭窄怎么办?尿道狭窄症状有哪些?

很多皮肤状况会导致皮肤表面或皮下出现肿块和凸起。比如一些最常见的情况,包括:皮肤囊肿 (也被称为表皮样囊肿)。樱桃样血管瘤。皮肤纤维瘤。毛囊炎。角化棘皮瘤。毛发角化病。脂肪瘤。神经纤维瘤。囊肿是非癌性、封闭的组织袋,可能充满液体、脓液或其他物质。皮肤囊肿很常见,可出现于任何部位。触摸感觉类似皮肤表面下的大豌豆。感染、皮脂腺 (油脂腺) 堵塞或异物 (例如耳环) 周围可能出现囊肿。皮肤囊肿 (表皮样囊肿) 通常:缓慢增长。无痛。触摸时感觉在皮肤下顺滑滚动。囊肿通常不会引起疼痛,除非其破裂、感染或出现炎症。大部分囊肿不经治疗不会自行消失。部分囊肿可能需排出部分囊液以缓解症状,可采用手术刀刺穿囊肿以引流。但这并不能治愈囊肿。部分出现炎症的囊肿可通过注射可的松治疗,让囊肿缩小。如果囊肿对其他治疗无反应或复发,且导致棘手的状况,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

别称

泌尿道狭窄

概述

尿道狭窄是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机械性管腔异常狭小,使尿道内阻力增加而产生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多见于男性。尿道狭窄的发病率随男性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成年男性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一,但 65 岁或以上的老年男性中发病率则增至千分之一。

在我国,创伤所导致的尿道狭窄占54%,医源性因素占33.3%,其他病因包括阴茎硬化性苔藓样变、尿道炎症等。

排尿困难是患者最主要的主诉,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长期尿道狭窄还可引起膀胱功能下降、肾积水、尿路感染和膀胱结石等危害。

一些常用检查手段包括尿流率、尿道超声、尿道造影及尿道镜检查。

并非所有的尿道狭窄都需要手术治疗。在治疗前,必须明确尿道狭窄的准确解剖位置及狭窄长度。尿道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尿道扩张、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和尿道成形术。

尿道狭窄手术后要注意导尿管、膀胱造瘘管和引流管的护理。

症状

尿道狭窄可导致以下临床表现及危害:

排尿困难

患者受到外伤、感染或医源性损伤以后,尿道经历离断、疤痕生长等病理过程,导致尿道内大量疤痕组织生长堵塞尿道。正常的尿道直径在排尿期一般为 5 毫米左右,尿流率应该在 15 毫升/秒,如果发生尿道管腔的梗阻,则会减小尿道直径,降低尿流率,一般小于 15 毫升/秒则需要进行处理或手术治疗。

排尿困难是患者最主要的主诉,也是最早出现的主观感受,也许其他病理变化已经在体内发生,但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不易被发现。

膀胱功能下降

长期尿道狭窄患者的膀胱内部形态结构和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形态变化类似。由于尿液输出道的梗阻,患者一般会用力排尿,膀胱逼尿肌强烈收缩,挤出尿液,长此以往,膀胱逼尿肌变性,出现沟壑样和丘陵样改变,逼尿肌代偿功能下降后排尿困难会进一步加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尿道狭窄,膀胱的功能将会永久性降低。

肾积水

在临床中,许多尿道狭窄患者会出现肾积水表现。由于下尿路内的尿液积聚过多,再加上膀胱的用力收缩,膀胱内压力超过输尿管口的压力,则使尿液反流入输尿管甚至肾盂。长期肾盂内高压将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造成肾功能下降,对人体危害巨大。如果肾脏功能完全损害,则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

尿路感染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尿道狭窄患者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加重尿急、尿频和尿痛症状。因为尿液排出困难,经常会有大量的残余尿液滞留于膀胱内。尿道是与外界相同的,任何细菌都可以通过尿道上行进入膀胱内,没有良好的尿液排出,则经常会发生尿路感染。最常见的尿路感染为大肠埃希菌,许多患者还会出现多种耐药菌的情况,治疗颇为棘手。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膀胱造瘘,之后使用稀释后的碘伏进行膀胱冲洗。

膀胱结石

尿液内的草酸和钙成分非常容易凝结成块,形成结石。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的尿液排泄可以把微小的结晶立刻排出体外,但是尿道狭窄患者的残余尿很多,无法立刻排空,那么就给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结石形成,则会进一步堵塞尿道,加重排尿困难。结石的存在也会为细菌的生长提供温床,使得尿路感染更加难以控制。

结石的存在也是引起血尿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尿道狭窄患者的结石形态为大片状,而非卵圆形,这种类型结石的边缘较为锋利,很容易刺破尿道或膀胱的血管,导致血尿。

病因

引起尿道狭窄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外伤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基础建设、房屋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各种工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拥有率也越来越高,车祸等外伤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

人体的前尿道没有骨骼等的保护,只有软组织包裹,一旦发生会阴部撕脱伤、骑跨伤等会阴部的外伤,非常容易损伤到尿道,造成尿道断裂。而后尿道虽然有骨盆的保护,但是如果外力作用于骨盆,造成骨盆骨折,使后尿道受剪切而断裂错位,愈合后疤痕增生形成尿道狭窄。

感染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一般经过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都会痊愈。但在一些未及时有效治疗的严重感染、或者感染反复发生的患者,病菌会破坏尿道表面的保护屏障,进而损伤尿道组织。等炎症控制后,被破坏的尿道组织在修复的过程中疤痕增生,堵塞尿道发生尿道狭窄。

感染引起的尿道狭窄一般多见于前尿道。

医源性因素

科技的发展,使如今的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微创、无创手术越来越多。作为人体的自然腔道,经尿道手术和操作也越来越多,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经尿道的微创手术来治疗。

然而,在器械通过尿道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尿道产生损伤。大多数的损伤会自然修复,但是如果损伤比较重,或者是一些特殊体质(如疤痕体质)的病人,修复过程中会发生疤痕增生,堵塞尿道,最终出现尿道狭窄。

其他

还有一些目前病因不明的疾病也会造成尿道狭窄,例如苔藓样硬化,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多发生于前尿道。这种疾病在白色人种中更为多见,病变会首先发生于会阴皮肤、包皮、龟头等组织,然后影响尿道,从尿道外口向里逐渐进展,最长可以造成十余公分尿道的狭窄,是目前尿道狭窄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

就医

除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通常还会进行下列检查,以诊断尿道狭窄:

尿流率检查

这是一项没有痛苦、没有创伤的检查,就是让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一次普通的排尿过程,当然排尿的地点是医生指定的容器中,通过仪器记录每秒尿流的速度,最终绘制成尿流率的图形,如果是显示低平曲线,就提示患者的尿道存在梗阻。尿流率检查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检查,它并没有反映梗阻的部位,因此尿道狭窄位置的确定就显得更为重要。

尿道超声检查

尿道超声诊断尿道狭窄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手段,有专业的尿道超声医生通过超声探头在体外发现狭窄病变,它的特点是可以动态地观察狭窄的位置,所谓动态就是在患者排尿的时候实时进行观察,同时可以测量正常尿道管腔的轴径和病变管腔的轴径,了解狭窄部位瘢痕的厚度,了解尿道假道等,这些数据其他检查根本无法预估,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尿道造影检查

此项检查是诊断尿道狭窄必须要完成的检查,虽然尿道造影会有 X 线的辐射和海绵体的反流等副作用,但从疾病诊断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哪项技术可以替代它。检查一般分两步,先需要从尿道口注射造影剂,逆行显示尿道腔和狭窄的位置,随后待造影剂充盈膀胱后嘱咐患者正常排尿,X 线拍摄排尿其尿道狭窄的情况。

尿道镜检查

尿道镜检查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但它的优势在于直观观察,同时可以了解尿道及其膀胱颈部的功能,特别是在后尿道狭窄的患者中,尿道镜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观察后尿道时一般会采用尿道软镜进行观察,以减小患者的痛苦。

其它检查

上述检查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诊断技术,但碰到一些复杂的尿道狭窄的患者,譬如合并尿道直肠瘘或皮肤瘘等,就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如 CT 或核磁共振检查,它们对于了解瘘道和与直肠关系等情况具有独特的优势。

治疗

不同患者尿道狭窄的病因、狭窄部位、长度、程度、合并症都有很大区别,治疗方法上也需要区别对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尿道扩张术:尿道扩张术是最简便的治疗方法,使用一根金属或塑料的探条,将尿道狭窄部位撑开,扩大尿道管腔直径。该方法适合于尿道狭窄成都较轻,没有完全闭锁的患者。

尿道内切开术:该方法也适合于一些狭窄长度在 0.5 毫米的尿道狭窄,方法是在膀胱镜直视下,用刀片或者激光切开狭窄部位的疤痕组织,该方法较尿道扩张术更加明确地切开狭窄部位,不容易造成假道。

尿道吻合术:该手术是一种开放手术,一般的切口位于会阴部位,也就是在阴囊和肛门之间,做一个奔驰标志样的切口,分离尿道狭窄部位,切除疤痕之后把正常的尿道吻合起来,手术成功率较高,这个手术适合于尿道闭锁或严重狭窄的患者,适合的部位是球部尿道和膜部尿道。

尿道扩大术:该手术方式是使用患者自体组织或者使用生物材料对尿道狭窄部位进行扩大,一般使用的材料为患者自体的生殖器皮肤、口腔粘膜、舌粘膜、结肠粘膜等,生物材料可选择商品化的小肠粘膜下脱细胞基质、真皮脱细胞基质等。这一方法适合于球部尿道、阴茎段尿道,可以治疗长段的尿道狭窄。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急性鼻咽炎是什么?急性鼻咽炎怎么办?急性鼻咽炎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小柴胡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颗粒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