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鼻中隔偏曲手术简介
鼻中隔偏曲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其中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也是符合鼻生理功能的较为实用的手术,术后鼻中隔软骨大部分被切除,所以术后有随呼吸气流而发生鼻中隔扇动的可能。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因为保留了大部分鼻中隔软骨,所以术后鼻中隔仍较坚硬,不会随呼吸气流扇动。
适应症
1、适应证: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因鼻中隔偏曲而致反复鼻出血者;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者;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禁忌症
2、禁忌证(或暂缓手术):鼻内急性感染者;未经治疗的鼻窦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女患者月经中;18岁以下者。
主要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准备
1.安排住院:向医院提前预约住院日期,准备住院所需的资料和药品;
2.确定术前检查项目:确定手术术前必要的检查项目,必要时通过X射线、CT或其他检查确定鼻中隔位置及大小;
3.术前调养:患者要按照医师的指示进行术前调养,减轻手术痛苦;
4.措施避免病毒感染:患者要正确掌握轻重细微,做好手卫生措施,预防病毒感染;
5.术前访谈:与医师做术前访谈,明确手术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等信息,确定心理准备程度;
6.体外脱水:使用体外脱水技术(如葡萄糖酸沙星),减轻手术影响的脂肪组织。
手术过程
1.麻醉:患者首先需要接受麻醉,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探查:手术过程中要会进行仔细的探查,找出鼻中隔的异常形态,并根据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3.局部切开:采用切口技术,分层剥离中隔及软骨,以暴露出偏曲的组织和部位;
4.鼻中隔修复:早期采用缝拢法,对缝拢位置及拢合层次进行把控,使中隔形态恢复;
5.鼻咽内镜检查:检查鼻咽内镜,确保鼻中隔的正确改正,避免残留病变;
6.术后保护措施:进行鼻贴护术,避免发生复发,及鼻内部的感染。
注意事项
1.术前友好的沟通,充分的咨询,完整的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2.积极拒绝违反手术公认准则的行为。3.进行手术前的体检,及时纠正合并症。4.手术时,做好外科手术,控制出血量。5.遵循医嘱,手术后要注意休息和护理,以保护创口不受污染,按时吃药,避免用力。
不宜人群
1、慢性咽炎史患者。
2、反复感染的中耳炎史患者。
3、术前血小板减少严重者。
4、有凝血功能异常及血友病患者。
5、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脏病患者。
6、传染性疾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
7、肝功能异常患者以及肝细胞癌、肝动脉瘤及肝囊肿患者。
8、脑血管疾病及癫痫患者。
9、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支气管哮喘病、慢性鼻炎等。
10、妊娠晚期患者及分娩后未完全康复者。
并发症
1、鼻中隔穿孔:多发生因为剥离黏膜时,鼻中隔嵴及棘处黏膜菲薄,张力较高,黏膜破裂所致。有鼻腔炎症存在时,即使单侧撕裂也可能导致穿孔。2、鼻中隔血肿:系鼻中隔黏膜囊内积血。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后若发现鼻中隔两侧有半圆形隆起,质地柔软,患者鼻塞,虽滴用麻黄素生理盐水也不改善。3、鼻中隔脓肿:多由于鼻中隔血肿继发细菌感染所致。4、塌鼻:由于鼻中隔是外鼻的重要支撑,在去除或移动鼻中隔骨及软骨时,就会出现塌鼻的风险。鼻中隔脓肿造成软骨液化坏死,也可发生此类畸形。5、颅内并发症:少见。筛骨垂直板与脑板相连,老年人及骨质疏松者,可能出现脑板破裂,造成脑脊液漏。鼻中隔脓肿可能向上波及到颅内,引起颅内感染。
护理
1.鼻中隔偏曲手术术后应尽快恢复正常的鼻呼吸功能。
2.每天以温水清洁鼻腔,避免鼻涕、鼻腔炎的感染。
3.保持鼻腔湿润,不要忘记做定时洗鼻漱口。
4.注意保护鼻部括约肌,避免大动作导致复发。
5.避免过度容易引起面部肌肉紧张,导致中隔偏曲。
6.睡前抬头稍卧,以助鼻呼吸。
7.及时选用合适的鼻内镜复诊。
保健饮食
1、饮食方面:适量补充铁、钙、锌等对鼻中隔偏曲手术以及恢复有出色作用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2、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食物。
3、保健饮食:多饮水,但不要过量,少吃糖分多的食物,如蛋糕、巧克力等,提高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4、锻炼:前期,可定期从事有氧以外的轻微体能锻炼,如步行或者蹲起、张腿等技能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后期,可以锻炼爬楼梯、打扫、按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