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心血管外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心绞痛手术简介
心绞痛手术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来选择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
适应症
一、适应证:
1、PCI:
中等范围以上的心肌缺血或有存活心肌,伴有前降支受累的单支或双支病变,能完全血运重建者;能进行完全血运重建的多支病变;外科手术高危或要接受非心脏外科大手术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PTCA:
心绞痛病史<1年,较短的近端向心性狭窄<15mm,且不伴广泛性钙化者。
3、CABG:
内科治疗症状虽控制而心电图仍有缺血表现者;内科治疗无效或必须引用IABP方能控制心肌缺血者;左冠状动脉主干,3支或2支病变或供应大块心肌血流的单支病变;经PTCA失败,症状恶化者。
禁忌症
二、禁忌证:
1、PCI:有严重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者;血管病变弥漫着;病情严重,尤其是急性心衰发作不能平卧或出现新心源性休克、晕厥者;近期有脑出血、大手术或血压特别高、有消化道出血、肿瘤末期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及可能过敏的患者。
2、PTCA: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等同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者;多支,广泛性弥漫性病变,PTCA成功可能性极小者;陈旧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3、CABG: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心功能较差者;肝肾肺等中药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者;恶性肿瘤者。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
准备
1、放置心脏造影(心脏CT、心脏MRI等),了解心脏结构情况。
2、心电图检查,评估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肌梗死和再发症危险性及程度。
3、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和病变之处。
4、血液、尿液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病情。
5、进行全面诊疗,运用药物预防愈后血栓形成及心律失常。
手术过程
1.开胸:开胸术是心绞痛手术过程中第一步,通过胸骨切开肋骨,以拉大胸腔,这时医生可以看到心脏和主动脉及其它血管。
2.修复:心绞痛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关闭缺血面膜,这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使用丝线和热焊接技术来关闭缺血面膜,以防止出血。经过修复后,医生会观察心脏是否正常,心脏太猛烈动脉是否有症状。如果发现症状,医生可能会采取其他修复技术来修复心脏,例如血管缝合和支架成形。
注意事项
要留意心跳和血压变化,以防出现心律失常等危险现象。
绞痛手术比较耗时,运动量要得到恰当控制,以防出现动脉血栓栓塞等危险。
术中需要注意抗血小板的使用,如使用雷帕霉素等,以减少出血量,减少术后出血现象。
术前以及术后都要检查肝肾功能,以防出现肝三酸甘油/尿酸/肌酐升高等肝肾功能受损。
术后出院前将心电图异常进行慢性治疗。
不宜人群
1.心功能不全或心脏内科病人。
2.血糖不稳定且服用抗糖尿病药物的人。
3.轻度高血压的人。
4.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和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
5.有高危既往史或健康风险因素的人,如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感染史、结核病史。
6.婴儿、孕妇和哺乳期母亲。
7.老年人(60岁以上)。
8.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并发症
心绞痛手术术后并发症主要分为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心律失常及心脏瓣膜病变等。-心力衰竭:在心绞痛患者术后4-6个月时出现,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嗜睡、气短、心悸以及肢体水肿等症状。-心率失常:可出现室溢性心律失常、早搏、偶尔房颤等,出现此类情况时应及早进行治疗防止进一步病情恶化。-心律失常:可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偶尔心动过速、房颤等,发生此类情况时应及早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急。-心脏瓣膜病变:常可见心脏瓣膜搏动增大、通桥高流速及心瓣病变等。应及早进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保健饮食
1、绞痛术后饮食宜少量多餐,饮食以清淡为主,宜选择低脂低糖低盐且清淡可口的食物。
2、绞痛术后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地补充钙、磷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绞痛术后,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至少4份以上,以补充多种维生素,有助于恢复生理功能。
4、避免大量饮用咖啡、含糖饮料、蛋黄等食物,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5、应多饮水,切忌饮酒,以增加排泄毒素的净化效果。
6、易于消化、高营养的谷薯类食物也适宜绞痛术后,能够补充人体的必要营养,为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