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血液病科,肝胆胰外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无
贫血手术简介
贫血的病因和分类非常多,贫血手术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贫血,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脾切除。
适应症
贫血手术适应证:
1、术前确诊贫血;
2、血液检查结果符合血液移植手术要求;
3、自身情况稳定;
4、有可靠的输血源;
5、排除感染及病因诊断;
6、可靠的护理措施方案;
7、贫血症状持续稳定的患者。
禁忌症
贫血手术禁忌证:
1、血液检查结果不符合手术要求;
2、病情恶化,体内出现重要器官衰竭;
3、有与手术相关的风险因素;
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似性疾病;
5、有感染性疾病史;
6、肝功不全、肾功不全;
7、术前出现心律失常等不稳定症状。
1.拔除贫血患者血液中减少或缺失的红细胞:此种治疗方法要求将患者血液经过凝血处理后,将红细胞充盈血细胞层逐层提取,然后将红细胞回收、通过过滤颗粒等方法把危害性颗粒以外的细胞连同凝血梆取。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输血:要求将输血液经过深度处理,使其标本既能够满足贫血患者的特殊疾病需求,又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输血感染等问题。
3.微量元素投药:此方法能加速贫血患者血液中缺乏或减少的重要微量元素的生成,使其能够达到正常水平,从而增强血液的功能部分,以改善贫血患者的病情。
准备
1.血液检查:为了鉴定贫血的原因,应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查,检查血常规指标,如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等。
2.尤其是对新生婴儿和孕妇患者,应进行血型检查。
3.输血准备:在术前,患者需要输血,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血型,准备适当的红血细胞。输血时需注意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的风险。
手术过程
1.麻醉:首先,患者会进行麻醉,这样可以减轻痛苦和压力。
2.切口:接着,医生会通过心外膜切口进行手术,并将影响血液壁的组织细胞移除。
3.灌流:随后,住院护士会在切口处插入导管,灌入假血,纠正贫血的情况。
4.收尾:最后,医生会使用缝合材料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注意事项
1、术前要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确定具体的诊断,特别是血液方面的检查,术前血液指标必须稳定。
2、术前要对患者的负荷能力、体质异常、有无感染血管炎等有明显的的症状的全面检查,以确定术前的健康状况。
3、手术应采用现代化、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坚持低切口、辅助微创设备手术,术中注意预防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手术期间要充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血液指标,对出现的异常及时处理。
5、手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时加强护理,及时补充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不宜人群
贫血手术不宜于五岁以下的儿童、妊娠期、慢性病患者和有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并发症
1.血液感染:术后可能出现血液感染。2.粘膜炎:部分病人术后可能出现粘膜炎。3.储气过多:多出现在用气壁导尿灌注术后,由于病人腹腔内过多气体压迫着循环系统,出现各种症状,如发热、动脉压降低、脉搏加快、皮肤发紫等。4.出血: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出血。5.低血压: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低血压反应。6.低血钾:由于血液过多失血,可能会引起低血钾症。7.低血钠:血液过多降低血钠,其余症状有头晕、脱水、血糖过高或低等。
护理
1.术后休息与监测:手术后需要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护士会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2.疼痛管理:手术后常常会出现疼痛,需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疼痛评估、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等。
3.出血风险管理:贫血手术后,病人出血的风险会增加,因此需要监测手术伤口的出血情况,及时处理出血、更换敷料等。
4.营养支持:手术后需要给予适宜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促进身体恢复。
5.术后康复训练:在术后康复阶段,病人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逐步增加活动量、进行肌力训练等。
6.情绪支持:手术后常常会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压力,护士需要进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病人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保健饮食
1、加强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分泌机体内外类固醇等激素,抗溃疡和抗感染能力,促进血液的增强。
2、调节饮食,饮食应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蔬菜和有机铁的肉类为主,如豆腐、甲鱼、牛肉、禽蛋、牛乳等。
另外应合理补充糖类食物,使其处于生长发育所需的另一种微量营养物质,如果可以用多一些蔬菜水果,尽量绿叶蔬菜。
3、早睡早起,调整自己生活节奏,尽量排除空气污染,不要吸烟不要喝酒,避免药物中毒。
4、坚持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等情绪的挤压,平时可以多参加轻松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