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大雾”咋就变成了”毒气”?
昨日,湖北省武汉市,双湖桥上出现的平流雾,车辆在桥上的雾气中穿梭。张朋摄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202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大雾”咋就变成了”毒气”?
13日,大雾盘踞的京城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13日上午9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除定陵、八达岭、密云水库外,其余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全部达到极值500,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
“这脏乎乎的雾是怎么回事?”家住北京大兴的悦涵回忆道,6年前,也是1月,也是大雾,她在家门口拍到了美丽的”雾凇”,蓝天下白茸茸的松树是属于冬天的美丽回忆。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本身没有问题,也不是污染,问题是每日向空气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得不到扩散,从而迅速累积令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超标。”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说,北京城市本身的污染量排放太大,而北京三面环山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只要一遇到无风静稳或者大雾天气,空气质量肯定是超标的,”靠天吃饭”的困境仍没有摆脱。
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3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2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至少增加50万,超过2023年轻的父母仍推着、抱着、领着年幼的孩子在街边、河边溜达、玩耍,把自己和孩子当成”吸尘器”。
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儿童医院等医院信息显示,近几日,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幅度较大。专家分析称,除了北京市已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外,连续的大雾天气是重要诱因。
北京市环保部门表示,13日将首次在部分污染严重区域启动中最高级别的”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当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AQI指数达到500则为极重污染日,当极重污染日出现时,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量上升到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
朱彤教授认为,严格执行政府应急措施,尽量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必须的,但如此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导致的污染物累积很难因为一两个零时措施就出现明显改善。
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微博成千上万的转发,一方面是民众对于空气污染程度的惊讶、愤怒甚至惊恐,另一方面依旧是我行我素的生活,不真正重视,谈何改变?
朱彤认为,所谓公众自身的环境意识觉醒首先应该从个体做起切实减少污染排放。”每一位共同呼吸的市民,都同时是污染排放的‘贡献者’,我们要在如此严重、持续的污染中得到警示。不仅污染日,在平日也尽可能选择绿色出行、停车熄火,减少排放。”张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