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因血糖持续过高导致患者内脏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引起胃部非梗阻性排空延迟。
该病与糖尿病高度相关,而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发病率为 11.6%,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也逐年增加。
病因包括高血糖、肥胖、遗传因素。
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感、腹胀、体重减轻等症状。
一般针对原发疾病糖尿病和促进胃动力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为原发疾病危害,该病随病情加深也可导致胃食管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症状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恶心、呕吐:是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的症状之一。因患者胃排空延迟,导致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早饱、餐后饱胀感:因患者进食后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导致食物停留在胃部时间延长,患者自觉进食后饱胀感强烈。
体重减轻:因患者有恶心、早饱等感觉,进食量少,不能维持身体消耗,导致体重减轻。
糖尿病性胃轻瘫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
病因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糖尿病是该病最常见的原因。因糖尿病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患者胃部激素分泌异常、胃排空延迟。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性胃轻瘫?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糖尿病性胃轻瘫:
遗传病: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糖尿病性胃轻瘫:
肥胖:肥胖的患者容易患糖尿病,进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饮食:高脂肪、高热量、油腻等的食物容易导致肥胖,加之缺乏运动,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 2 型糖尿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群的结构分布不一样,可能由于菌群结构失调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就医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感、体重减轻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糖尿病患者发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恶心
呕吐
早饱
餐后饱胀感
体重减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
全身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消化内科
胃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
当医生怀疑是糖尿病性胃轻瘫时,将通过三维彩超、放射性核素胃排空闪烁扫描、胃电扫描图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放射性核素胃排空闪烁扫描:是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的金标准。医生可通过该法评估胃内固体和液体的半排空时间,可以估算食物的滞留率和观察食物的分布情况。
三维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常用方法,医生可通过三维彩超实时动态观察到患者胃容量变化、胃的蠕动情况等。
胃电扫描图:医生可根据患者胃电扫描图对比正常人群扫描图,可观察到胃部肌肉肌电图的变化。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确诊患有糖尿病?
恶心、呕吐、饱胀感持续了多长时间?
恶心、呕吐一般在什么时间段发生?饭前还是饭后?
胃部有没有烧灼感?
有没有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的症状?
平常进食量大不大?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恶心、呕吐?是不是肠胃有问题?
感觉吃了一点东西就不想吃了,会不会是消化不良?
这个病能不能根治?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是不是就行了?
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由糖尿病诱发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因此,针对糖尿病治疗,控制血糖到正常范围即可纠治症状,同时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加快胃排空,缓解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无需手术。
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经典的降糖药物。该药能够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能够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糖原的葡萄糖输出,一般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效果较好。
胰岛素:主要用于 1 型糖尿病病人,通过注射胰岛素促进机体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莫沙必利:莫沙必利是一种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能够加速胃排空,并且能够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不良风险。
多潘立酮:多潘立酮是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阻滞药。能够促进胃和十二指肠的协调与收缩力,主动增强胃动力且基本无副作用,因此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最佳的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疗法: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效果较好,通过联合使用半夏泻心汤与莫沙必利,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生长抑素分泌,保护胃黏膜,改善胃功能。
针灸疗法:在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天枢穴等穴位针灸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可发展为胃食管反流病。糖尿病若不治疗,可引起患者心衰、失明、脑梗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治愈,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者应 6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三维彩超等。
饮食: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限制大量进食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少吃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运动:日常注意患者应适当锻炼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选择游泳、慢跑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影响消化器官和肝脏功能,应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荤素搭配合理,少吃高脂肪、油炸等食品,少吃夜宵烧烤和少饮啤酒,多吃蔬菜水果。
经常锻炼保持体重和身体活力,每 2 天做一次长达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按时服药,少吃米饭,多吃有饱腹感的替代餐。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1 型糖尿病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身体,定期注射胰岛素,饮食多以蔬菜为主,禁止食用含糖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