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面孔失认症
概述
脸盲症,属于一种面孔感知的认知障碍,即识别熟悉面孔的能力受损(包括自我识别),但视觉处理的其他功能(如物体辨别等)和智力功能(如决策等)完好无损。
脸盲症患者的共同特征是:不能识别熟悉人的面孔,例如名人、朋友、家庭成员的面孔,甚至镜子中自己的面孔。给社会交往和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脸盲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获得型面孔失认症;另一种是遗传型面孔失认症。
获得型面孔失认症通常是指在大脑后天性损伤后,表现为不容易,甚至不能识别曾经认识的人或者不能识别非常熟悉的人。
遗传型面孔失认症具有家族遗传性,且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孔识别能力的欠缺或完全丧失。遗传型面孔失认症患者除了不能独立地从面孔分辨他人之外,一般没有其他的功能性障碍。
脸盲症的诊断依赖各类医学影像学检查和面孔识别方面的检查,如沃林顿面孔记忆测验、本顿面孔识别测验。
脸盲症的治疗有两大措施:替代治疗和功能训练。遗传型面孔失认症主要采取替代治疗。获得型面孔失认症的早期治疗采取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效果不好的后期患者主要采取替代治疗。
症状
脸盲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法识别人脸,进而对人际交往造成严重阻碍。
脸盲症有哪些症状?
所有脸盲症患者都不能识别熟悉人的面孔,例如名人、朋友、家庭成员的面孔,甚至镜子中自己的面孔。
获得型面孔失认症
患者由于各种脑损伤后表现出不能认识过去熟悉的面孔,甚至不能认出镜中自己的面孔。但可以从面孔以外的一些信息认识熟人,如声音、步态和特征性发型。
患者都能够正确指出五官位置,并且识别五官特征,但却不能将所有成分特征整合,以得到具有构型的面部表征。
患者存在非面孔视觉刺激的认知障碍,即不能识别外表相似的多个物体组成的一类物品中的个体。
患者具有面孔的隐蔽识别能力,即患者在意识水平上不能识别面孔,但在无意识水平上能够认出熟悉的面孔。
患者表现有初级神经功能障碍。即视野缺损、偏盲、上象偏盲、且多见于左侧。但无明显的运动、感觉障碍。
患者常伴有其他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如色觉及视知觉障碍、言语障碍、记忆障碍等。
遗传型面孔失认症
患者的面孔识别能力欠缺或完全丧失。可以描述面孔的各种特征、表情,但不能对面孔产生长久印象。
患者可分清面孔性别、年龄、种族等,但不能识别面孔身份。
患者除了不能独立地从面孔分辨他人之外,一般没有其他的功能性障碍。
脸盲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社交恐惧症或抑郁症;
初级神经功能障碍:视野缺损、偏盲、上象偏盲,且多见于左侧;
高级神经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记忆障碍等。
病因
获得型面孔失认症通常是由于大脑后天性损伤后,表现出不容易,甚至不能识别熟人的症状;遗传型面孔失认症是具有遗传型质的,即在家族中遗传,且不具有任何脑损伤。
脸盲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脸盲症可能由遗传和脑部枕下区(枕面区)、梭状回(梭状回面区)、颞前皮质等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获得型面孔失认症
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多次脑中风;
脑肿瘤;
癫痫;
病毒性脑炎或单纯胞疹性脑炎;
偏头痛;
脑外科手术;
脑外伤。
遗传型面孔失认症
多由家族遗传。
哪些人容易患脸盲症?
具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
脑部具有双侧枕颞联合区损伤的患者。
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
就医
脸盲症是一种神经心理性疾病,病发后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尽早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在有器质性病变后引发的面孔失忆或替代性策略不足以应对面孔识别,进而对社会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时,请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精神科
医生如何诊断脸盲症?
病史回顾。医生会详细询问现病史、既往躯体疾病史和精神病史、个人成长史和家族史。
精神检查。精神科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了解患者的感知能力、想法、情绪和意志行为活动等。
身体检查。医生会通过必要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头颅 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情绪异常。
面孔识别方面的检查。包括沃林顿面孔记忆测验、本顿面孔识别测验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躯体疾病既往史或精神疾病既往史?
父母两系三代以内的亲属中有无脸盲症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脸盲症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有非药物的治疗方法?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我将来可以生育吗?
治疗
脸盲症主要有两种治疗方式:功能训练和替代治疗。
功能训练
获得型面孔失认症的早期,主要依赖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效果不好的后期患者主要采取替代治疗。基于面孔识别认知模型的提出,面孔在脑中的多个表征和加工的理论有助于人们制定功能训练计划。
激活相关联的记忆信息促进面孔识别。每个熟悉面孔的表征都同它的特定的知识系统相联系,在这个相互作用的网络中,相关信息的激活可以帮助患者识别面孔。
提高面孔空间构型特征帮助面孔识别。而提高面孔空间构型形式的加工,可以充分利用漫画的优势。因为漫画使面孔在它的空间范围内更具有特色、与众不同,所以有利于患者识别面孔。
强调面孔的具体特征克服整体加工的障碍。例如,采用面孔部件特征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家庭成员。
替代治疗
对于遗传型面孔失认症和功能训练效果不好的后期患者一般采用替代治疗。通过和借助一些有效的替代策略以帮助患者识别他人。重要的识别线索包括以下三类:
外在线索:如头发、胡须、服装、身形或者突出的局部特征。
行为线索:如步态、姿态、身体语言、情绪及思维等方面。
声音线索:如可识别的语音、语调或语气。
疾病发展和转归
脸盲症的治疗基本上是针对原发病以及采用功能适应的康复方法,目的是教会患者利用未被损害的其他信息通道来补偿面孔认知缺陷,而针对面孔失认症本身进行的有效的认知康复手段还比较少。随着对面孔失认症机制的深入研究,有选择地针对其损伤环节而展开的认知神经心理康复手段正逐渐用于临床。
日常注意
目前没有充分证据支持,日常注意事项和护理原则对于脸盲症状可有所缓解。
预防
目前没有充分证据支持,预防措施对于脸盲症的发生可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