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神经性呕吐(neurogenic vomiting),又称心因性呕吐,是指一种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而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呕吐后可继续进食,食欲和食量都不受到影响。青年多见,且女性更容易发生。
该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通常在心情不愉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等情况下发生。
患者往往在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不费力,但往往量不多。而且呕吐后仍可继续进食,不影响食欲。常伴有失眠、健忘、头疼、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表现。
此病若不能及时、恰当地治疗,可能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等。除此之外,神经性呕吐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心理负担。
如果出现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且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建议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结合相关检查手段,作出明确的诊断。
目前公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自身的营养需求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避免感染因素。
要想从根本上预防此病,应提高精神健康水平,注意情绪的缓解与调节。
症状
神经性呕吐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一般不伴有其他的明显症状。
神经性呕吐有哪些症状?[1][5]
神经性呕吐的常见症状包括:
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而且不费力,一吐就出,一般量不多,多为一两口。呕吐后仍可继续进食,不影响食欲。
虽然经常性的呕吐,但不影响食欲,所以体重保持在正常体重的 80% 以上,且无内分泌紊乱的现象。
常伴有失眠、健忘、头疼、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表现。
神经性呕吐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神经性呕吐的并发症包括:
水电解质紊乱:人体内的液体容量,还有各种电解质在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在一个正常值的范围内的,我们称之为水电解质的平衡。但是一旦这个平衡受到外界异常因素的影响被打破了,则会出现对应的症状。当患者呕吐时,酸性物质流失的比较多,也就是氢离子失得多,当人体调节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病因
该病一般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多由于不愉快的环境或心理紧张而发生。具有自我中心、易受暗示、易感情用事、好夸张做作等特性的人容易患此病。
神经性呕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6]
心理社会因素:面对各种意外强烈刺激的时候(例如,亲人去世等),可能会导致情绪混乱,从而引起轻度恶心,反复呕吐。
不愉快的环境:例如以往吃饭时发现饭菜里的苍蝇、蟑螂等异物,以后每当吃饭时便自然联想到苍蝇、蟑螂而发生呕吐。
精神过度紧张等其他因素:当需要应付各类考试或单位竞争激烈时,会使得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恶心、呕吐。
其他:癔症患者也可能出现呕吐现象,但呕吐现象只是其症状之一,一般伴有其他相关特点;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在暴食之后可能会自发进行催吐,产生呕吐症状。
神经性呕吐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人格特征:一般有情绪不稳定或具有抑郁性个性特点的人,遇到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以后,容易诱发该病,症状常常反复发作。
家庭环境:有研究表明,家庭关系混乱、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或缺乏信任、孩子不愿意进食但家长逼迫其进食后都有可能使孩子发生神经性呕吐。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为刚吃进去的食物,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且这种症状反复出现的时候,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神经性呕吐[2][3]
医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别分析,而且还会询问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血压及全身营养状态的检查。除此之外,还会计算体重与身高、年龄的比例。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心电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检查;血常规及生化常规,肝、肾功能,小便,大便常规等。以此来排除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呕吐症状。
当排除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病变后,医生会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及患者的临床特征,作出相应的诊断,一般包括:
患者症状表现为自发或故意诱发的反复发生于进食后的呕吐,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
体重减轻不显著,保持在正常体重值的 80% 以上;
无导致呕吐的神经和躯体疾病;
无怕胖的心理和减轻体重的愿望;
呕吐几乎天天发生,并至少已持续了 1 个月。
心理测试检查:利用进食障碍调查表评估患者的进食障碍相关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评估患者的认知,包括患者对理想体重的认识和对自己身型的认识,有无明显的体型认知歪曲;评估患者进食行为方式,包括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暴饮暴食的行为,进食后是否会主诉胃痛、胃胀,以及进食后诱吐、过度运动等情况;还会评估患者应对方式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者的发病年龄?
患者平时呕吐的频率?
患者是否有怕胖或者减轻体重的愿望?
患者之前是否有遭受过一些重大事件?
患者之前是否有神经疾病或精神疾病的就诊经历?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之前有服用过什么药物么?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引起呕吐?
这个病会有遗传吗?
是否能够完全治愈?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如何才能减轻症状?
回家后应注意些什么?
治疗
该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及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神经性呕吐?[1][3][4][5]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向患者解释疾病的起因和病理心理机制,帮助患者理解呕吐是不良情绪反应的表达方式之一,了解自己内在情绪的冲突与矛盾,领悟自己的症状与人格形成的症结,明确自身无明确器质性病变。
厌恶治疗: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把呕吐的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以消退呕吐行为。
阳性强化:通过及时奖励良好的行为,忽视或淡化呕吐行为,以消退症状。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呕吐轻重及化验检查水电解质等结果,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维生素等。小剂量舒必利静脉滴注对呕吐有效,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如抗抑郁剂、抗焦虑药均对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日常注意
神经性呕吐容易反复发作,患者需要注意营养需求,预防感染和情绪调节。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3]
患者应注意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居住环境中多种一些花花草草,有利于怡养性情,心情舒畅。
患者需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与感染性患者隔离,防止感染。
患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增强抵抗力。
患者应该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日常注意生活中的感染因素,例如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注意口腔皮肤卫生等。
患者应积极调节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尊心和对生活的信心。
患者可以进行科学的放松训练,调节紧张情绪。
呕吐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口腔炎症和溃疡的发生。
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体重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各种营养素应搭配均衡。
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使肠胃功能能够适应。
患者应按计划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导致不良后果。
家属在护理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心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患者因为频繁的呕吐,体能虚弱,又因为在治疗中可能会使用镇静助眠类药物,比较容易发生跌倒。所以,家属在陪护中应该注意患者有跌倒的风险,呕吐时可在旁扶持。
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的量、性质及其呕吐时有无伴随症状等。对于呕吐严重的患者,应注意其生命体征的变化。
应给予患者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要表示同情和理解,让患者表达自己感受,给患者以鼓励和希望。
积极参与患者康复计划,注重家庭和谐,改进家庭互动方式。
预防
要想从根本上来预防此病应该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合理安排生活等。
培养缓解自己情绪的方法,学会表达不愉快的情绪。
当自我调节比较困难的时候,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睡眠时间等。
如果发现有呕吐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尽早治疗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