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希恩综合征
概述
席汉综合征,是指分娩时或产后发生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引起垂体动脉痉挛、闭塞,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垂体前叶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使垂体前叶及其所支配的靶器官分泌的各种激素剧烈减少,导致各类激素所作用靶器官功能过早减退[1]。
席汉综合征发生率约占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 25%,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缺乏医学知识、孕期未定期产检的人群中仍较常见[2]。
席汉综合症常继发于产前、产时及产后大出血和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出血时间越长、出血量越多,垂体梗死面积越大、垂体功能受损越严重。凶险性前置胎盘、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等为其高危因素。
主要表现为产后闭经、无乳、性欲减退、乳腺及生殖器官萎缩、生育能力丧失,以及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因垂体缺血坏死程度及代偿能力不同,上述症状多逐渐出现[3]。
治疗原则为激素替代治疗(外源性的给予具有激素活性的药物,以替代缺失的激素,纠正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垂体的坏死为不可逆损伤,一旦受损,只能人为补充垂体激素以维持机体正常的运行,否则,人体将迅速衰老。
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是利用激素调节身体平衡的总开关,能储存及分泌多种激素,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性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轻者产后无乳、停经,第二性征消退、性器官萎缩,重者可致席汉综合征危象,危及生命。
症状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当坏死面积超过 60% 时,可出现轻度垂体功能障碍;坏死面积超过 90% 时,出现垂体功能衰竭。
席汉综合征有哪些常见症状?
主要表现为性腺、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出现的先后顺序与垂体缺血坏死的严重程度相关。典型的病例在分娩后 2~3 周出现乳腺急骤退缩,乳汁分泌停止,再过一段时间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进而表现为全身萎缩与老化。
席汉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
性腺功能减退
是最典型、最早出现的症状。
产后无乳及闭经。
继而阴毛、腋毛脱落。
性欲减退。
甲状腺功能低下
怕冷。
少汗。
面色苍白。
表情淡漠。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最后出现的症状。
虚弱、疲倦。
厌食、消瘦等全身症状。
席汉综合征的并发症有哪些?
席汉综合征危象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在各种应激因素,如感染(约占 70%)、过度劳累、突然停药、呕吐、腹泻等刺激下,出现高热、低温、恶心、呕吐、低血糖、晕厥、昏迷及休克等症候群。
病因
妊娠期垂体增生肥大,需氧量增多,因此对缺氧特别敏感。如分娩时发生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垂体动脉血供减少或断绝,垂体前叶及其所支配的靶器官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剧烈减少,导致各激素所作用的靶器官功能过早减退,并引起一系列综合征。
席汉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该病继发于围产期,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滞留、宫缩乏力等,引起的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影响垂体前叶血供,引起垂体坏死,继发腺垂体一种或多种激素分泌减退或缺乏。好发于一些农村及偏远山区,在自己家土法接生,导致分娩后大出血,未做特殊处理的产妇。
哪些人可能会患席汉综合征?
围产期发生大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者为高危人群,尤其是由于出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就医
席汉综合征起病较急,出现症状时说明垂体坏死的面积已经较大,首次就诊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孕产时、围产期情况,及是否有大出血、输血史。
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有生育史的妇女,尤其是有围产期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病史者,产后出现停经、无乳、性欲减退、生殖器及乳腺萎缩、继发不孕等症状,以及乏力、怕冷、虚弱、消瘦、抵抗力下降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当在各种应激因素如感染、重大身体及精神创伤下出现高热、低温、低血糖、昏迷和休克时,应立即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生殖内分泌科门诊
妇科门诊
医生如何诊断席汉综合征?
医生会根据患者典型的产时或产后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病史,结合产后无乳、闭经等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以及肾上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此病不困难。但是,由于现在此病发病率逐渐下降,起病也较隐匿,在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激素检查:最主要的检查项目,测定垂体促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其靶腺激素,包括雌二醇(E2)、孕酮(P)、游离甲状腺激素(T3、T4)及皮质醇水平,一种或多种激素低于正常值。
电解质、血糖:低血钠、高血钾,少数患者有轻度或中度高血钙,空腹血糖值偏低,糖耐量实验呈低平。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T 波低平。
MRI(磁共振成像)、CT 检查:排除垂体肿瘤或占位引起的垂体功能减退。当育龄期女性表现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而诊断席汉综合征困难时,需要行其他检查,例如 CT、MRI 检查可了解腺垂体-下丘脑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及其对临近组织的侵犯程度。对于非颅脑病变,也可通过胸腹部 CT、MRI 来检查。
肝、骨髓和淋巴结活检也可用于判断原发性疾病。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实验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实验:对于垂体损伤面积小,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在正常范围内、可疑席汉综合征者,需行 GnRH 兴奋实验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实验,席汉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无反应型或低反应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今年多大了?是否生育过?生育过几胎?是否有产时及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产后是否有闭乳、闭经、阴毛腋毛脱落、性欲减退甚至消失、不育、乳房萎缩?
是否有怕冷、乏力、少汗、记忆力减退、眉毛脱落、反应迟钝等症状?
是否有虚弱、疲倦、全身软弱无力、恶心、厌食、抵抗力低下、易感染、皮肤色素变淡、乳晕变浅?
有无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偏盲、失明、颅内压增高症状?
以上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在产前还是产后?持续时间一般多久?
做过哪些检查?是否在接受药物或其他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席汉综合征的?严重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要吃哪些药?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这个病需要治疗多久?能治愈吗?
治疗
席汉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行靶腺激素的长期替代治疗。
病因治疗
席汉综合征的关键在于预防,加强产妇围生期的监护,及时纠正产科病理状态。尤其是对双胎及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产妇,应做好围生期监护,提高围生期管理水平,避免其发生产后大出血,对产后大出血产妇,在 2 小时内对其行输血治疗,可有效避免席汉综合征的发生[4]。对于可疑的席汉综合征患者,应全面、充分的评估垂体功能,完善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请内分泌科医师协助诊治。
激素替代治疗[5][6]:
席汉综合征因为缺血导致垂体功能减退,而垂体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分泌各种激素维持身体的平衡,治疗方面可以通过人为补充垂体激素获得很好的效果。
治疗过程中,补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最为重要,首选氢化可的松,应先于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左甲状腺素)的补充,再补充雌孕激素(炔雌醇、妊马雌酮)。
对于老年人和冠心病、骨密度低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宜从小剂量开始,并缓慢递增剂量,一般不需要补充盐皮质激素。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通过诱发排卵怀孕,具体方法为先用雌激素促进子宫生长,再周期性应用雌激素和黄体酮 3~4 个月诱导月经,肌注 hCG 诱导排卵。序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口服雌、孕激素,建立人工月经周期,并补充维生素 D3 及钙,避免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如有高热、感染、手术、创伤等并发症时,需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急性期治疗后,在数日内递减至原来维持量[7]。对于垂体危象的患者,应立即静脉推注葡萄糖抢救低血糖,继而补充氢化可的松,以解除急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
用药注意事项:应先补充糖皮质激素后再补充甲状腺激素,以防发生垂体危象;激素的补充先从生理剂量开始,动态监测激素,小幅调节激素剂量;如遇到应激(如感染、过度劳累、手术、重大创伤)时,应酌情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切不可自行突然停药,以防诱发席汉综合征危象。
席汉综合征发展及转归
席汉综合征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一般预后较好,激素替代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精神及体力活动,改善全身代谢及性功能,防止骨质疏松,但需终身维持治疗,如果及时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有望接近正常,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并可因多种应激因素诱发危象。
日常注意
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监测性腺、甲状腺、肾上腺激素的水平,适时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激素替代。
调节饮食,注意休息,饮食上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膳食,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宜过多饮水,尽量避免感染、过度劳累和应激刺激。
如果发生严重低血糖、高热、低体温、恶心、呕吐、神志不清、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立即就医。
预防
妊娠期:孕妇如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治疗。
双胎、多胎、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凶险性前置胎盘,或以前有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应提早住院分娩。
临产时: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听取医生建议,获得正确的分娩方式。
分娩后:监测阴道出血量、子宫高度、膀胱充盈情况,及早发现出血,积极治疗产后出血并及时输血。
生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的患者,应长期随访,定期复查垂体激素水平,争取早期发现腺垂体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