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 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致病病原体 90% 以上为病毒,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按照侵犯的部位可以分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常见的症状包括流涕、鼻塞、喷嚏、咳嗽、咽痛,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疲劳乏力、全身酸痛、头痛或发热等。该疾病具有自限性,通常 1 周左右可以痊愈,对症支持治疗及必要时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90% 为病毒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流涕、鼻塞、喷嚏、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烦躁不安、疲劳乏力、全身酸痛、头痛等,部分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如局部症状严重或出现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医生主要通过症状询问、体格检查进行诊断,有时还需进行血液检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 1 周左右即可痊愈,适当的治疗(一般治疗、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可缩短病程。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既没有抗病毒作用,也没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相反,不适当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药物过敏、耐药以及消化道副作用等。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发热期宜给流食或软食,吃奶婴儿应暂减乳量,以免导致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和良好的通风。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勤洗手、母乳喂养、加强锻炼、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避免暴露于烟草环境中,可以有效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症状
由于年龄、体质、病原体及病变部位不同,上呼吸道感染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症状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婴幼儿则较重,可能出现全身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症状?
常见的局部症状包括:
流涕:多为清水样鼻涕,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出现脓稠的鼻涕。
鼻塞
喷嚏
咳嗽:多为干咳。
咽痛或咽部不适感。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达 39°C~40°C 之间。
头痛或者全身酸痛。
疲劳乏力。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最常见,还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如何进展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合理治疗后 1 周左右即可痊愈。部分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护理不当等原因,病情可迁延数周。
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感染向邻近器官组织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部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感染 A 组 β 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的患儿,日后可能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
病因
各种病原体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 90% 以上为病毒。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也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各种病原体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细菌:最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其他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
哪些因素会增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风险?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和免疫功能较差易患本病。
其他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包括:
营养障碍性疾病: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锌或铁等微量元素缺乏症、营养不良。
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
护理不当:受凉、被动吸烟。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通风不良、居住环境恶劣等。
就医
医生将询问患者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通常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
何时应就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诊:
严重的局部症状。
出现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
家庭治疗 2~3 天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就诊科室
儿科或儿童呼吸科(儿童患者)
呼吸科或内科(成人患者)
如何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有关症状和诱因的问题,还会检查患者有无感染的体征,例如测体温、观察咽喉部位的症状、肺部听诊、腹部按压等。
血液检查有助于区分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主要包括:
外周血细胞计数: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C- 反应蛋白和前降钙素原:有助于判断是否继发细菌感染。
病毒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毒种类。
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
血培养:明确病原体是否进入血流。
胸部 X 光片或 CT 扫描:明确是否合并肺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了哪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
是否接触过其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身边是否有类似症状的患者?
是否患有其他基础疾病?
有没有正在服用药物?都有哪些?
服药后的效果怎样?
患者家长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症状或疾病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法?
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疗?
是否需要打针和输液?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是否需要隔离?其他小孩会不会被传染?
该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给予患者适当的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对因治疗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对因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期宜给流食或软食,吃奶婴儿应暂减乳量,以免导致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和良好的通风。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也可采取冰敷、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
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使用镇静药物治疗。
咳嗽者可服用镇咳药物,鼻塞者可使用减充血剂,咽痛可用淡盐水漱口或使用咽喉含片。
对因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并发症的治疗:出现肺炎、扁桃体脓肿等并发症时,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日常注意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防止体力消耗,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发热期宜给流食或软食,吃奶婴儿应暂减乳量,以免导致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和良好的通风。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通常来说,症状数天后就会逐渐好转,患者大约 1 周左右就能够恢复。
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缓解疾病?
以下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
遵循医嘱服用对因治疗的药物。
注意休息。避免到托儿所等拥挤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吃奶婴儿短期减少乳量,以免导致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足量饮水。对于发热患者,饮水有助于降温和预防脱水。
高热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减轻发热和头痛。
用淡盐水漱口,以缓解咽喉疼痛。4岁以上儿童可选择咽喉含片。
鼻塞者可使用减充血剂。
预防
以下措施能够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勤洗手,避免脏手与口、鼻、眼部接触。
提倡母乳喂养。
避免被动吸烟。
治疗佝偻病及营养不良等疾病。
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
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