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脐炎(Omphalitis)是一种急性脐部炎症,由细菌入侵、繁殖所致[1]。临床多见于新生儿,成人患者较为少见[2]。一般急性脐炎的治疗简单、有效,局部清洁、杀菌,短期内即可治愈。少数患者因自行处理不当或未去正规医院治疗,使脐炎迁延不愈,形成慢性顽固性脐炎,对生活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3]。尤其对于新生儿脐炎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假如拖延治疗时机,可能进展为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全身性的重症感染[4]。
临床多数为新生儿脐炎,主要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细菌入侵脐残端[1][4]。少数成人脐炎是由于日常不注意脐部卫生,或用力搔抓脐部所致,假如未经规范治疗还可能形成慢性顽固性脐炎[2][3]。脐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4]。
脐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脐部红、肿、硬、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渗出[1]。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可更为严重,病变区域也会进一步向深部和周围扩散[1]。尤其是新生儿脐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有致命的危险[4]。
如果发现脐部感染,应尽早去医院接受规范诊治 [6]。
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脐部感染症状,询问具体的病情进展过程,并结合验血和细菌检测的结果,就可以作出诊断[6]。
急性脐炎早期治疗一般采取局部清洁、消毒,短期内即可治愈;重症患者感染蔓延,则需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1]。对于形成脓肿或慢性脐炎患者,可施行简单的外科治疗[1][3]。
成年患者或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定时清洗患处,涂搽药膏或更换敷料[3][7]。
预防脐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细菌入侵、繁殖[2]。
症状
脐炎有哪些症状?
脐炎早期的典型症状包括[1]:
脐部皮肤红肿、疼痛或瘙痒;
有少量粘稠的分泌物。
脐炎进展后,症状可进一步加重[1]:
脐部皮肤形成明显的肿块发硬;
有较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还可能向皮下深处或周围组织扩散。
慢性脐炎常形成细小的肉芽肿伴脓性溢液,经久不愈[3]。
脐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1]:
腹壁蜂窝组织炎
皮下坏疽
腹膜炎
门静脉炎
败血症
甚至可能造成新生儿死亡[5]
病因
脐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脐炎是细菌入侵脐周蜂窝组织,引发的脐部感染[4]。临床可分为新生儿脐炎和成人脐炎。
新生儿脐炎:临床多数为新生儿脐炎。主要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细菌入侵脐残端,并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炎症[1][4]。新生儿脐炎还要注意除外卵黄管未闭、脐窦、脐尿管瘘等情况。
成人脐炎:由于日常不注意脐部卫生,或用力搔抓脐部造成皮肤损伤所致。如果自行处理不当或未去正规医院治疗,使脐炎迁延不愈,还会形成慢性顽固性脐炎[2][3]。
脐炎的常见致病菌包括[1]: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溶血性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脐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与新生儿脐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7]:
出生后 4~7 天;
脐带处理手法不当;
夏、秋季节:天气高温、潮湿;
患儿先天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
家长不注重婴儿的个人卫生:日常未及时更换尿布,未及时清理排泄物污染。
与成人脐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3]:
平时洗澡不注意清洁脐窝;
洗澡之后未将脐窝擦干;
肥胖者脐窝深陷,容易藏污纳垢。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脐部感染,应尽早去医院接受规范诊治:
脐炎可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患儿家长切勿掉以轻心[1]。
即使是成人脐炎,也要尽快接受规范诊治,如果处置不当,形成慢性脐炎,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
就诊科室
儿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脐炎?
医生首先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脐部感染症状,并询问具体的病情进展过程。根据脐炎的特征性表现通常即可作出临床诊断[6]。
验血:患者是否发生全身性的炎症反应[6]。
细菌取样培养,进行病原学和药敏检测[4][6]:
细菌检测阳性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重症患者若初始抗生素方案疗效不佳,可根据病原学和药敏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或患儿家长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进展还是维持稳定?
目前的症状有多严重?能否具体描述?
日常是否定期清洁肚脐?
近期是否在清洁或抓挠时不慎损伤肚脐?
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用什么方法处理?
患者或患儿家长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症状可以痊愈?
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是否需要进行手术?
是否会造成什么后遗症?
是否还有可能复发?
今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脐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开展针对性治疗。急性脐炎早期治疗,一般采取局部清洁、消毒,短期内即可治愈;重症患者感染蔓延,则需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1]。对于形成脓肿或慢性脐炎患者,可施行简单的外科治疗[1][3]。
如何治疗脐炎?
早期症状轻微的患者——局部清洁、消毒即可,无需使用口服或静注抗生素[1][6]。
局部用 3% 过氧化氢溶液和 75% 酒精清洗;
或用 2% 碘酊及 75% 酒精清洗;
亦可用抗生素局部湿敷或抗生素药膏外敷;
每天用药 2~3 次。
感染蔓延的重症患者——医生一般需要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1][6]。
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若效果不佳,医生需要根据病原学或药敏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形成脓肿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实施简单的外科治疗,对脓肿进行切开引流,并清洁脐周,敷药[1]。
慢性脐炎——
较小的肉芽肿,医生一般会选择 10% 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搽,每天 2 次[6]。
创口较大并伴有组织坏死,医生需要通过外科清创去除坏死部分、肉芽肿,以及脐窝沉积的污垢。随后引流、敷药,每天换药,直至伤口愈合[3]。
日常注意
成年患者或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定时清洗患处,涂搽药膏或更换敷料[3][7]。
成年患者或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定时清洗患处,随后轻轻擦干,保持脐部干燥。
按照医生的处方涂搽药膏、更换敷料,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尤其不要用紫药水。
患儿应补充必要的营养,多喝水、多休息。
穿着棉质衣物和腰带宽松的裤子,保持脐部干爽、透气,避免压迫患处。
预防
预防脐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细菌入侵、繁殖[2]。
每次洗澡都要清洁脐窝,洗澡结束后用毛巾轻轻擦干。
控制健康体重,过于肥胖导致脐窝容易积聚水分和污物,利于细菌繁殖。
不要用力抓挠肚脐,以免皮肤损伤,使得细菌乘虚而入。
如果脐窝内污垢较多,切勿用尖锐物品或暴力清除,可采用食用油浸润软化,再用棉签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