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新药不断上市,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药物性肝病占所有反应病例的 10%~15%,在因黄疸住院的患者中,约 5% 是由药物引起的。
药物性肝病主要是由于某些药物引起的,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有多种,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化学疗法药物、抗生素、抗癌药物、雌激素类等。药物性肝病与代谢异常、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遗传等因素也有关系。
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有三种。按照发病机制分型,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按照发病时间分型,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和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按照受损靶细胞类型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和肝血管损伤型。
药物性肝病患者一般都有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肝内淤胆型患者还会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尿色深黄色、粪色淡或陶土色。药物引起过敏造成的肝损害患者,还会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
一旦确诊或怀疑是药物性肝病,应当立即停用有关药物或可疑药物,并用药物进行解毒治疗、降酶治疗、利胆治疗,并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严重患者导致肝衰竭或病情发展到肝硬化时,可考虑肝移植。
淤胆型肝炎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恶心、腹胀等症状。少数严重广泛肝损伤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或进展为肝硬化。
症状
药物性肝病患者一般都有食欲减退、乏力、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肝内淤胆型患者还会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尿色深黄色等症状。药物引起过敏造成的肝损害患者,还会伴有发烧、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
药物性肝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药物性肝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乏力;
黄疸:皮肤和眼睛看起来发黄;
皮肤发痒;
尿色深;
粪色淡或陶土色;
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发烧;
关节痛、肌肉痛。
药物性肝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淤胆型肝炎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恶心、腹胀,随后出现黄疸及瘙痒。
病情较重时,会出现腹水、凝血障碍和出血、肝硬化、肝性脑病。
病因
药物性肝病主要是由于某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对肝造成损害,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有多种,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化学疗法药物、抗生素、抗癌药物、雌激素类等。本病与代谢异常、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遗传等因素也有关系。
药物性肝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氯丙嗪、安定等;
化学疗法药物: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等;
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
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等;
抗癌药: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等。
哪些人容易患药物性肝病?
年龄:中年以上的人群对药物解毒能力下降,用药易对肝脏造成损害;
妊娠:妊娠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用药物时容易损伤肝脏。
病史:有肝病、接触工业化学毒物、肾脏疾病及过敏史的人群在使用药物时易患病;
免疫损伤:肝病患者常易合并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的感染,免疫力损伤更易引起感染;
饮酒:用药期间大量饮酒或饮酒后服药会造成药物性肝病;
营养缺乏:营养缺乏者使用有肝毒性的药物,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就医
患者一般出现上腹部不适、黄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病情较重时,患者可伴有发烧、皮疹、关节痛、肌肉痛不能自行缓解等症状,应当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上腹部不适;
恶心呕吐;
黄疸:皮肤和眼睛看起来发黄;
乏力;
食欲不振。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上腹部不适不能自行缓解;
发烧;
关节和肌肉痛;
皮疹。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肝胆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药物性肝病?
当医生怀疑是药物性肝病时,一般根据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做出综合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可用于评定肝功能的血液检查,可诊断肝脏疾病。也可以进行其他血液检查以寻找特定的肝脏问题或遗传条件;
组织病理学检查:从肝脏中取出组织样本(活组织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肝脏疾病并寻找肝脏损害的迹象。肝脏活组织检查通常使用穿过皮肤插入的长针来提取组织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
成像测试:包括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这些检查可用于显示肝脏损伤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是否有服用过什么药物或补品?
你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有多严重?症状是连续的还是偶尔?
是否发烧?
你的皮肤或眼睛有变黄吗?
你的工作是否涉及化学品、血液或体液?
你之前有没有被诊断出肝脏方面的问题?
你的家人有患肝病的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是我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
我需要做什么样的测试?
我的肝脏问题是暂时的还是慢性的?
有哪些治疗方法?
我应该停用某些药物或补品吗?
我应该避免饮酒吗?
您推荐什么治疗方法?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治疗
一旦确诊或怀疑是药物性肝病,应当立即停用有关药物或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
药物治疗
肝用氨基酸:药物性肝病可能伴有氨基酸代谢障碍,所以补充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是有必要的。
水飞蓟宾:这种药物对部分肝毒性物质,如药物、酒精及毒素等所致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
谷胱甘肽:是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三者构成的三肽化合物,可与有机物自由基结合,所以可以保护肝细胞膜,消除脂质过氧化,改善中毒性肝损害,防止脂肪肝形成。
手术治疗
肝移植:一肝衰竭或重度胆汁淤积的严重患者,或病情发展到肝硬化时,可考虑肝移植。总的来说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可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延误诊治或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较重时,会出现腹水、凝血障碍和出血、肝硬化、肝性脑病等疾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质量下降。若这些并发症没有得到及时正规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
一般来说,急性药物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断、及时停药,经适当治疗后,大多数于 1~3 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病情少有复发的情况。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日常注意
一旦确诊或怀疑是药物性肝病,应当立即停用有关药物或可疑药物,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补充足量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利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要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以利于疾病的恢复。手术治疗者术后需注意休养。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一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根据医嘱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如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联系医生。
复查:出现乏力、恶心等不适,需定期复诊。主要复查血常规、超声、磁共振成像等。
饮食(术后):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饮食(非手术治疗):合理饮食,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肝功能减退严重者或有肝昏迷先兆者应低蛋白饮食,伴有腹水者应根据病情低盐或无盐饮食。
运动(术后):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运动(非手术):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应戒烟戒酒。
情绪管理:保持乐观情绪,必要时积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和药物治疗。
预防
注意掌握用药指征,用药前注意个体状况等可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
用药前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有病史,特别是肝病、饮食、接触化学毒物、肾脏疾病及过敏史等;
肝病患者常易合并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的感染,因此增强免疫力很有必要;
避免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服药;
营养缺乏者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用药期间避免大量饮酒或酒后服药;
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护,注意监视各种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象、尿液、胆红素、转氨酶等;
一旦出现肝损害,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