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肠球菌肺炎是肠球菌感染肺部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肠球菌以往被认为是低毒力的微生物,很少引起致命的感染。近几年来,肠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并导致死亡的报道不断增多。肠球菌可导致菌血症、尿路感染、手术伤口感染等,肺部感染发病率并不高,但有上升趋势。
肠球菌感染肺部是肠球菌肺炎的主要病因。肠球菌对抵抗力正常人群的致病性较低,人可以通过环境或身体定植部位(例如口腔)感染肠球菌,常见病原菌为粪肠球菌和类粪肠球菌。主要危险因素为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侵入性操作等。
大多数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咳脓痰、胸痛、呼吸急促。
肠球菌肺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合理规范抗感染治疗,辅以吸氧、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关键点在于选取敏感抗生素,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基础疾病控制不良时,本病可并发败血症,引起死亡。
肠球菌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也很重要,痊愈后也应正规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复发。
症状
肠球菌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肠球菌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
咳嗽,咳脓痰;
胸痛;
呼吸急促。
肠球菌肺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败血症。
病因
肠球菌感染是肠球菌肺炎的主要病因。肠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粪肠球菌及类粪肠球菌。肠球菌属于机会致病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一般不致病。
肠球菌肺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感染肠球菌的途径主要是吸入口咽部定植的肠球菌,特别是鼻饲营养及机械通气等治疗时,寄生于口咽部的肠球菌可被误吸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为粪肠球菌及类粪肠球菌,以前者多见。
广泛使用抗生素或者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与肠球菌感染密切相关。
哪些人容易患肠球菌肺炎?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肠球菌肺炎:
平时健康状况欠佳、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肠球菌肺炎:
免疫抑制患者:如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后,器官移植术后等;
其他疾病:如慢性肝肾疾病(乙肝、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咳嗽、咳脓痰;
胸痛、气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肠球菌肺炎?
当医生怀疑是肠球菌肺炎,医生主要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是否患有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 X 线片或 CT、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诊断。需与其他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病原体相鉴别。
相关检查具体介绍如下:
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确定白细胞是否升高。检查肝肾功能,了解疾病是否累及肝肾。
胸部 X 线片或 CT:检查肺部是否有炎症,明确累及范围。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痰标本获取不良时选择的诊断手段,灌洗液培养可明确病原菌。
病原菌培养:是确诊肠球菌肺炎的主要依据。标本可选用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出现阳性结果时应行药敏实验,以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最主要的不舒服是什么?这种不舒服是阵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此外还有哪些不舒服?这些不舒服症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持续时间?此次生病之前有无劳累、受凉?
既往或者目前有无肝肾疾病?
有无高血液、糖尿病、结核等?
平时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我这个病的严重程度怎么样?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明确诊断呢?
我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
治疗疗程是多久?什么时候停药?
这个病治疗效果怎么样?如何判断治疗效果?预后怎么样?
治疗
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肠球菌的耐药率极高,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耐药。常用的药物包括:
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有较强杀菌活性。
红霉素:对肠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莫西沙星: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用于杀灭肠球菌。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如吸氧、营养支持、拍背以促进脓痰排出等,这些能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恢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发生败血症引起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抗生素应严格按照疗程(一般为 7~10 天)服用,不能因感觉症状缓解而自行停药或者减量。用药过程中应谨遵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肾功能异常等,应及时就诊。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每 3 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痰培养等项目,每 2 周复查胸部 X 线片。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饮食:平时要注意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等;多食用蔬菜水果;尽量少食用动物内脏、油炸、烧烤、高糖以及油腻食物等。
其他:保持生活作息规律,锻炼身体(如慢跑、骑自行车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做好防护工作,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戴医用口罩。注意生活环境消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保持房间通风良好,勤开窗,定期清扫房间,如每周一次大扫除,爱护个人卫生,注意口腔清洁。
适当锻炼身体,例如慢跑,游泳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强身健体,保持心情愉悦(如心情低落郁闷,可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