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源自于血管)肿瘤,是一种介于血管瘤(良性肿瘤)和血管肉瘤(恶性肿瘤)之间的低度恶性肿瘤。
好发于青中年,无显著性别差异,该肿瘤好发于软组织、肝脏、肺、胸椎、胸膜注等部位。如发生在肝脏,女性患者多见。具体发病率不详。
病因尚不清楚。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可能与口服避孕药和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可分为单发性及多发性。
本病无明显特异症状,发生在不同部位不同器官,有不同的表现,发生在软组织多为孤立性结节,表现为可触及的质韧肿物,界限清楚或不清楚,可伴有压痛及肿胀。发生在肺和肝多为多发性病变,表现为咳嗽、右上腹痛等。
首先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对无手术机会或因多发性病变而无法手术切除者,多行放疗、化疗。
本病发病隐匿,诊断困难,且具有一定侵袭性,可发生转移,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比于其他脏器而言,发生在肺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预后差,位于表浅部位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预后好。针对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勿口服避孕药及避免乙肝病毒感染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并不确切。
症状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注瘤无特异性症状(疾病独有的症状),因为可发生在不同组织器官,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如发生在肺,多表现为干咳或伴胸痛等。如发生在肝脏,多表现为右上腹痛等。影像学(如 CT 或磁共振成像)发现局部单发性或是多发性肿物。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干咳或伴胸痛:为肺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常见症状。
右上腹痛: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常见症状。
可触及的质韧肿物:可伴有压痛及肿胀,为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常见症状。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进展过程,可能发生复发及转移,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转移相关症状:发生在不同的组织器官的转移可表现相应的特征,例如肺部病变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可出现呼吸困难,侵及肋骨时可出现局部骨质破坏,肝脏病变时可有恶心、呕吐。
病因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注瘤病因尚不清楚。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可能与口服避孕药和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可能与口服避孕药和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口服避孕药。
乙肝病毒感染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咳嗽。
疼痛(胸痛、腹痛、骨痛等)。
恶心注、呕吐:提示肝脏可能发生病变。
浅表结节。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可能是肺部及胸膜的病变。
咳血:可能为肺病变。
建议就诊科室
头颈外科:头颈部肿物。
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干咳、胸痛或肺部结节。
肝胆外科:呕吐、右上腹痛或肝脏结节。
骨科:骨痛。
普外科或肿瘤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通过询问患者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后,医生可能初步疑诊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若病变位于浅表部位,触诊可触及质韧肿物。
超声:对于发生于四肢等浅表部位的肿物,可明确肿物的部位、数目、大小等。
CT:明确肿物位置、数目、大小、边界等及与临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初步定性。对于肺部及骨组织病变,CT 优于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明确肿物位置、数目、大小、边界等及与临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初步确定性质。对于软组织的病变,磁共振成像显示更清楚。
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发热?
是否疼痛?疼痛部位、时间和性质如何?
是否咳嗽?是否有痰?
还有其他症状吗?
既往曾患哪些疾病?曾患肝炎吗?
如果是女性,是否有口服避孕药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此疾病是良性还是恶性?
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如何?
医保报销治疗费用吗?
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治疗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注瘤首选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对无手术机会或多发性病变无法手术切除者,多行放疗、化疗。
药物治疗
化疗:利用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但是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有杀伤作用。可选择环磷酰胺、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等化疗药物。目前没有明确推荐的化疗方案。
止痛药物:需要遵医嘱服用,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目的是止痛。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物,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利用放射线尽可能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组织。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生转移,会危及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手术治疗后,患者治愈效果好,因本病少见,目前随访患者大部分无复发和转移,单纯接受化疗、放疗患者治愈效果不佳。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伤口有无感染(红、肿、热、痛、溢液),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注意敷料有无渗血等情况,如有及时联系医务人员。
放疗和(或)化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放疗的副作用注轻微,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遵医嘱,照射部位皮肤保持清洁,照射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皮肤出现红斑、灼痛等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接受化疗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请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患者可能会因骨髓抑制而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等降低,从而出现感染及出血,应注意保暖、减少探视、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创伤,化疗后 2~3 周检查血常规,如有异常请遵医嘱服用相应药物治疗。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服用镇痛药。若出现任何不适反应,应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治疗后 1 年内应每 3~6 个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以后可以适当延长复查时间,主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超声等项目,评估身体一般情况及肿瘤是否复发。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排气后可进流食,逐步调整到普通饮食,宜清淡饮食、忌油腻。
若为非手术患者,要保证营养充足,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比如豆类制品、牛肉、鸡肉或鱼肉等。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比如油炸类食物。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等。适当吃新鲜的水果,比如苹果、梨等。患者放疗及化疗期间应多饮水。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1 天可下床活动,适当散步即可,直至伤口恢复良好。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散步为主,每次不多于 30 分钟。
其他:注意休息规律生活、戒烟、限酒,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射乙肝疫苗,避免乙肝病毒感染。
不口服避孕药,选择其他避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