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腺样体可帮助过滤掉体内的细菌,但有时它们会被细菌击倒并受到感染。发生这种情况时,它们也会发炎并肿大。这种情况被称作腺样体炎。腺样体炎最常见于儿童,但有时也会影响成年人。
腺样体炎为儿童常见疾病,以 3~10 岁多见,男女没有区别,成人腺样体多已经退化消失,很少患该疾病。
腺样体炎的病因为细菌感染。
腺样体炎的症状为喉咙痛、鼻塞、颈部腺体肿胀、耳痛和其他耳疾。此外,腺样体炎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并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治疗腺样体炎首先使用抗生素治疗腺样体炎,若抗生素不起作用,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腺样体。
手术治疗后,家长如果注意到孩子的口鼻流出鲜血,则应立即叫医生或带孩子去手术室。这可能表示痂脱落太快。如果呼吸变得非常困难,以致使孩子出现哮喘,也需要立即就医。这可能是手术部位过度肿胀的迹象,应立即进行观察。切勿草率对待手术。在做决定之前,确保自己的所有问题都已得到解答。
症状
根据引起感染的原因,腺样体炎的症状会有所不同。
腺样体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腺样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喉咙痛。
鼻塞。
颈部腺体肿胀。
耳痛和其他耳疾。
出现鼻塞时,通过鼻腔呼吸就会变得困难。鼻塞相关的其他腺样体炎症状包括:
用口呼吸。
讲话时有鼻音,就像捏着鼻子讲话。
睡眠困难。
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在睡眠中出现短时间的呼吸停止)
腺样体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喉咙痛、耳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大多能缓解症状。
常见并发症包括:
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扁桃体炎。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病因
腺样体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经由鼻腔或口腔进入的有害细菌。
哪些人容易患腺样体炎?
免疫力低下人群。
患有慢性扁桃体炎的人群。
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地区的人群。
就医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怀疑是腺样体炎,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喉咙痛,耳痛。
鼻塞、呼吸困难。
颈部淋巴结肿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的呼吸困难。
咽痛、耳痛,伴有淋巴结肿大。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腺样体炎?
与张口就可以轻易看到的扁桃体不同,您无法看到腺样体。医生必须使用小镜子或带有灯的专用仪器才能看到腺样体。有时,通过 X 射线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近期是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
都有哪些症状?
做过哪些治疗,有无好转?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做哪些检查?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预后怎么样?
治疗
使用抗生素治疗腺样体炎。但如果孩子经常感染,包括耳部和鼻窦感染,或抗生素不起作用,或者,如果孩子有持续的呼吸问题,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腺样体。
医生还可能建议同时切除扁桃体,因为腺样体和扁桃体通常紧密相连。切除扁桃体的手术被称作扁桃体切除术。
您可以与医生一起讨论手术的利弊,并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
腺样体切除术:
由耳鼻喉专业医生实施。这种手术可以在医院或门诊手术中心实施,并需要全身麻醉。扁桃体或腺样体可从口腔切除。
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就可以回家;但完成手术后可能需要在手术中心观察 4 或 5 个小时,监控孩子的情况。医生可能根据孩子的具体健康需求,提供关于术后预期的更多具体说明。
扁桃体切除术。
切除扁桃体的手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腺样体在保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年龄增大,腺样体的重要性也会降低,因为身体能以其他方式抵抗感染。事实上,腺样体通常会在 5 或 6 岁时变小,到青少年时期后几乎会完全消失。
日常注意
完成手术后,孩子可能感到恶心,直到麻醉完全消失。在腺样体切除术后 1 周内,孩子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咽喉痛:手术后,喉咙可能出现持续 7~10 天的疼痛症状,并且进食时会感到不适。
发烧:在术后几天里,孩子出现低烧症状。如果发烧超过 38.9 摄氏度,则应就医。如果发烧伴有其他症状,例如昏睡、恶心、呕吐、头痛或脖子僵硬,也应就医。
张口呼吸:术后可能出现张口呼吸和打鼾,这是喉咙肿胀所致。一旦消肿,呼吸即应恢复正常,一般在术后 10~14 天恢复。如果呼吸困难,请就医。
疼痛:在术后几周,喉咙和耳部疼痛是正常的。医生应开帮助控制疼痛的药物。
口内结痂:切除扁桃体或腺样体的部位会结厚厚的白痂。这些属于正常现象,并且大多数痂会在术后 10 天内脱落成小碎片。切勿让孩子抠痂。这些痂还可能导致口臭。
下面一些建议,帮助孩子在腺样体切除术后恢复。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给孩子吃软质食物,例如炒鸡蛋、汤和冰棒。但在术后头 24 小时内,切勿让孩子吃或喝奶制品。24 小时后,即可吃或喝冰淇淋、布丁和酸奶。
确保孩子大量饮水,以免出现脱水。
在术后前几天,尽量让孩子多休息。一旦可以再次正常吃东西,不再服用止痛药,并能够整夜安睡,孩子即可返回学校。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意保暖,多运动,增强体质。
平时多喝水。
出现呼吸道疾病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