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骶髂关节结核为其中之一。原发灶多为呼吸道或消化道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可以出现在原发性结核的活动期,但多数发生于原发病灶已静止,甚至痊愈多年后。
结核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骶髂关节结核病例数少,尚无针对该部位结核准确的流行病数据。但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8 年最新数据统计,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约 17 亿,新发结核病患者约 1000 万,其中 8.9% 来自我国。
骶髂关节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至骨骼导致。儿童、青壮年、高龄、既往骶髂关节疾患等相关危险因素会导致患病风险增加。
骶髂关节结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局部症状及体征,包括骶髂关节疼痛、肿胀、脓肿形成、跛行、坐骨神经痛。少患者可同时表现为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即低热、乏力、盗汗(入睡后异常出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
骶髂关节结核治疗的基础为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抗结核药物的规范使用,局部制动、引流,部分患者需接受结核病灶清除等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结核主要危害在于疾病病程较长,早期不易发现及鉴别,病程中晚期可能出现大量骨质破坏,脓肿形成和破溃,导致下肢活动障碍、 感染经久不愈等危害。
骶髂关节结核若经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不遗留功能障碍。但仅小部分伴随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早期易漏诊误诊,同时该处解剖位置深、解剖毗邻关系复杂,若未及时诊治,重症患者处理较为困难。
症状
骶髂关节结核主要表现为患侧(病变一侧)骶髂关节局部的症状和体征,少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骶髂关节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骶髂关节结核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因局部关节病变,可导致类似于骶髂关节炎症的症状,活动后疼痛加重;
跛行:骶髂关节疼痛一侧下肢步行时步态异常(一瘸一拐);
脓肿:结核杆菌侵犯骨骼、肌肉软组织,细菌繁衍形成的脓肿,随病情进展时,可蔓延至其他部位,如累及臀部、腹股沟区(腹部和大腿交界处),甚至大腿时,可以在相应部位扪及肿块;
窦道:骶髂关节结核穿破骨,由深部一直侵犯破坏到皮肤,形成一个在体表开口的腔道,即为窦道(此时,患者可在体表看见一个小洞,不断流出深部坏死的组织和脓液,极难愈合);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多见于结核杆菌急性感染期,主要症状包括低热、午后潮热(午后定期发热,之后退热)、盗汗、乏力、纳差(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症状。
骶髂关节结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混合感染:其他类型的细菌经窦道侵入,可发展为混合感染;
关节畸形:晚期关节结核因关节结构严重破坏导致关节畸形;
坐骨神经痛:病变区域脓肿范围较大压迫坐骨神经时,可表现为沿臀部、大腿、小腿、足部放射样疼痛。
病因
骶髂关节结核主要是肺结核和胃肠道结核病中的结核杆菌经血液传播至骨、关节及其周围滑膜后不断繁殖而导致的结核病。
骶髂关节结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骶髂关节结核病因明确,为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传播至骶髂关节及其周围滑膜、韧带后繁殖,导致关节及周围组织破坏,引发的结核病。一般多继发于肺和胃肠道结核病,原发少见。病原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结核杆菌被机体通过各种方式消灭,极少部分微小结核病灶处于静止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静止病灶可再度繁殖,导致疾病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骶髂关节结核?
有以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骶髂关节结核:
药物: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泼尼松龙等)、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等。
职业暴露:如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等。
有以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骶髂关节结核: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下,较成年人易易患结核病。
老年人:老年人机能减退,对结核杆菌抵抗力若,并且发病早期容易误诊为骶髂关节炎,抗结核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感染结核杆菌后更易于发展为关节结核。
慢性消耗性疾病:此类疾病多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营养不良,继发免疫力下降。该类疾病包括甲亢、贫血、肿瘤、其他细菌感染、胃肠道疾病等。
既往结核病史群体:如肺结核、胃肠道结核、肾结核等骨外系统结核等。因体内已存在结核病灶,因而骨、关节、滑膜受侵犯概率增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长期骶髂关节疼痛;
跛行:走路一瘸一拐;
臀部不明原因的肿块;
坐骨神经痛:局部腰痛,同时可以感到像自臀部到大腿、小腿,甚至足部发生的疼痛;
潮热盗汗:午后定期发热,随后自行退热;
入睡后异常出汗,清醒时汗退;
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和消瘦。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不能行走;
窦道形成、极难愈合;
全身症状严重。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骶髂关节结核?
当医生怀疑骶髂关节结核,除了详细回顾病史及临床表现,完善体格检查,还需要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实验室血液检查、骶髂关节 X 线、CT、核磁共振、细菌涂片和培养病理检查等结果才能确诊。
具体包括:
结核菌素实验:通过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判断是否患有结核,对于幼儿诊断价值较高。
血沉、C 反应蛋白:通过抽血化验的检测手段,其意义在于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活动期结核感染。阳性结果不为结核病所特有,但医生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能够增加确诊的可能性。
骶髂关节 X 线:为局部最常规的检查,能够给医生提供基本信息,判断骶髂关节是否存在病变,可初步排除一些非感染性病变。
骶髂关节 CT:较 X 线相比,扫描层数更多,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能够更清晰的显示骨外病变。
骶髂关节核磁共振:能够清晰显示滑膜、肌肉软组织病变以及神经根受累情况。
细菌涂片和培养:对于骶髂关节脓肿穿刺后取样或已有窦道形成的患者取样,进行样本的涂片和培养,若培养出结核杆菌可确诊。
病理检查:对于部分难以诊断的患者行活检术或经手术切除的样本送病理检查,一般可以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患过结核病吗?
亲友、同事得过结核病吗?
是否经常出入公共场所?
什么时候开始有症状?
一侧骶髂关节有症状还是双侧都有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
症状是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断出现得?
有没有服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以前有骶髂关节相关疾病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骶髂关节结核?
有没有其他关节疾病的可能?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有什么保守治疗方案吗?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我应该选择什么治疗方案?
会不会有后遗症?并发症?
会复发吗?
我如何监测治疗情况?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症状了是否可以停药?
治疗
骶髂关节结核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规范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主要通过抗结核药物实现。疼痛明显患者需要进行下肢制动,部分骶髂关节破坏严重、大块死骨和脓肿形成甚至窦道形成得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确诊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早期、全程、适量、规律、联合”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
异烟肼:异烟肼是一种合成抗菌药,对于生长繁殖期的细菌有效。
利福平:为广谱抗菌药,对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明显杀菌作用。
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对人型结核杆菌(人类结核病主要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与其他药物联用。
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重建缺损的骨与关节。经严格非手术治疗后骶髂关节结核病灶及其周围仍有较大脓肿不能吸收、有大块死骨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神经压迫症状明显等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通过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坏死组织、窦道,根据缺失的骨质范围和位置进行植骨,必要时还需要植入器械(钢板、螺钉等)固定骶髂关节。
其他治疗方法
局部制动:适用于骶髂关节结核急性进展期、疼痛和肌肉痉挛明显的患者。制动手段包括卧床休息、下肢皮牵引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轻症骶髂关节患者早期经正规抗结核治疗能够治愈,即使已经有脓肿和死骨形成者,在明确诊断后,及时配合手术处理也能获得较满意疗效。
若未能及时就医,或未能及时诊断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尤其是合并窦道形成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结局较差,可能存在治疗迁延不愈、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日常注意
骶髂关节结核患者除了需要全身规范抗结核治疗以外,还需改善自身习惯,主要包括饮食、活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高蛋白饮食,增加牛奶、肉类、蛋类等食品摄入,提高营养支持。
运动:合理锻炼,增强体质,部分急性进展期和术后早期患者需制动,请咨询医师确定锻炼方式。
作息:保证每日足够、规律休息,忌过劳、熬夜。
复查:每月复查血沉、C 反应蛋白,骶髂关节 X 线,必要时加做 CT,监测局部骨质生长情况和植入钢板螺钉情况。对于合并骨外结核者,还应加做相应部位检查,以肺结核为例:胸部 X 线/CT,痰涂片/培养等。
术后注意事项:伤口周围是否持续红肿、渗液,手术区域是否持续疼痛,若上述症状持续出现需立即就诊。遵医嘱拆除缝线。
用药注意事项:对于口服抗结核药物者,用药前查肝肾功并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服药后,应每月复查肝肾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此外,应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巩膜(眼球周围白色组织)黄染(发黄),排小便困难以及少尿(每 24 小时尿量小于 400 毫升),无尿(每 24 小时尿量小于 100 毫升),若有上述异常应立即就诊。
预防
骶髂关节结核的病因主要是继发于骨外系统结合病,以肺结核和胃肠道结核为主。免疫正常者感染结核杆菌一般不发病,因而本病发生亦与机体免疫力相关。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免疫力降低,增加结核杆菌感染和发病风险。对于上述药物的使用应当严格把握适应症,在正规医疗机构医师或药师建议下使用。
职业暴露的防护:医疗机构、疾控中心人员、公共场所从业者应当加强防控,如人员密集区佩戴口罩、手卫生。若确认为职业暴露应当及时就诊或报告相关人员。
针对不可改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新生儿计划免疫:儿童免疫力低下,是结核病好发群体,感染结核杆菌可发展为更为凶险的结核性脑膜炎,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新生儿按国家计划免疫中卡介苗接种,可预防儿童患结核病。
老年人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通过均衡营养,提高蛋白摄入、进行适当可耐受的有氧活动、规律作息等改善体质。已确诊的慢性消化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每年一次体检也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
既往患有结核病患者:严格遵医嘱抗结核治疗,定期复诊,对于一些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排查其他系统的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