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变性滑脱是什么?腰椎退变性滑脱怎么办?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状有哪些?

腰椎退变性滑脱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性腰椎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关节突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发生椎体相对于下方邻近椎体前移或后移,但椎弓峡部完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退变性腰椎滑脱好发于 L4/5、L5/S1 节段,也可多节段同时发生。其滑脱程度较轻,多数为 Ⅰ 度滑脱,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腰椎退变性滑脱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之一。年龄因素是本病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肥胖、职业因素和外伤也可以促使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腰痛,这种疼痛在体位改变时、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当合并继发性椎管狭窄时,可出现神经根性的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退变性腰椎滑脱早期可选择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等。如果症状较重则需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两种手术方案。如果是稳定性滑脱,可以只做减压手术,但需要慎重。减重、腰部锻炼、减少腰椎负重是预防本病最主要的手段。

别称

假性腰椎滑脱

概述

腰椎退变性滑脱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性腰椎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关节突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发生椎体相对于下方邻近椎体前移或后移,但椎弓峡部完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退变性腰椎滑脱好发于 L4/5、L5/S1 节段,也可多节段同时发生。其滑脱程度较轻,多数为 Ⅰ 度滑脱,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腰椎退变性滑脱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之一。

年龄因素是本病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肥胖、职业因素和外伤也可以促使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腰痛,这种疼痛在体位改变时、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当合并继发性椎管狭窄时,可出现神经根性的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退变性腰椎滑脱早期可选择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等。如果症状较重则需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两种手术方案。如果是稳定性滑脱,可以只做减压手术,但需要慎重。

减重、腰部锻炼、减少腰椎负重是预防本病最主要的手段。

症状

腰痛是退变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症状,在体位改变时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当合并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时,可出现相应的下肢放射性痛、间歇性跛行等,严重时可以导致大小便失禁。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常见症状包括:

腰痛:腰痛是退行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腰椎滑脱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可出现神经根症状。表现为疼痛,并从腰部、臀部、大腿向下肢放射,有时还会伴有相应区域皮肤麻木。

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退变性滑脱伴腰椎椎管狭窄时的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缓解。

马尾综合征:是该病的一种严重表现,主要是因为椎管狭窄合并马尾神经受压,可表现为下肢乏力、会阴区及肛周感觉减退、大小便失禁。

病因

腰椎退行性滑脱是腰椎退变的一种表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的。如果日常生活中腰部损伤或腰椎承受的负荷较重,则会加速腰椎退变的进程。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体的腰椎是由腰 1 到腰 5 五个椎骨组成,椎骨间通过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韧带连接。正常情况下,这些连接结构可以维持腰部的稳定性,使腰部可以进行屈曲、后伸、侧弯等动作。

随着年龄增长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连接结构会逐渐退化、松弛,当不能维持腰椎稳定性时就会发生腰椎不稳,腰椎退变性滑脱则是其中一种情况,表现为上位脊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发生滑移。

年龄增长是腰椎退变性滑脱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下述几点也是促进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肥胖:腰椎承担了人体上半身所有的体重,如果体重过重导致腰椎承受的压力过大,会促进椎间盘、小关节和韧带的退变,造成退变性滑脱。

职业因素:腰椎退变和职业关系密切,如职业司机因为久坐和颠簸,腰椎承受负荷较重,会促进椎间盘的退变。同样的,重体力工 我们、举重运动员等发生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概率也高于普通人。

外伤:外伤会导致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腰椎韧带的急性损伤,也可以加速这些结构的退变,导致退行性腰椎滑脱。

就医

腰痛是该病的重要表现,如果偶尔出现一次腰部疼痛可暂不就医,一般卧床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不能缓解,或是出现下肢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腰痛持续,卧床休息后不能缓解。

腰痛程度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腰痛伴有下肢疼痛及麻木。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果出现会阴区麻木、双下肢不全瘫痪、大小便无力或不能控制时,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脊柱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

腰椎退变性滑脱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并要求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腰椎 X 线是腰椎退行性滑脱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患者需要拍摄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位和双侧腰椎斜位,一共 6 张 X 片。正位上可以看到如骨赘等退变征像,侧位还可以评估滑脱程度。过伸过屈位可以评估腰椎稳定性。斜位片主要是为了评估是否有椎弓崩裂,与真性滑脱相鉴别。

CT:CT 检查可以更精确对脊柱各个层面进行评估,检查是否有韧带钙化、椎间盘钙化等,也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信息。

MRI:腰椎磁共振是检查脊髓神经最好的无创方式;通过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到有无神经根受压及受压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腰痛和体位变化有没有关系?休息后是否会缓解?

是否有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如果有,主要分布在哪些位置?

有没有大小便失禁或大小便困难?

症状发生前有没有受过外伤,有没有剧烈运动、搬重物等?

有没有做过牵引、按摩、推拿、针灸等保守治疗?若有,疗效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不手术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缓解症状?

如果手术治疗,需要住院多久,多久后可以下地活动?

日常生活中怎么做可以避免该疾病的发生?

平时可以进行哪些体育锻炼?

治疗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症状,恢复脊柱稳定性。一般说来,退变性腰椎滑脱应当首先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而具有进行性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如马尾综合征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以抢救神经压迫。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一般初次发作的腰部疼痛在卧床 3~4 周后可以缓解。

药物治疗:对于疼痛较剧烈者,可以选择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伴有下肢神经根症状者,可以选用如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此外,缓解肌肉痉挛的药物也可以减轻腰部不适症状。

理疗:牵引、按摩、推拿等理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减轻患者症状。

局部治疗: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时,还可以选择骶管封闭或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等局部介入注射治疗。

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症状进展时需手术治疗。

减压+融合术:对于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因大多伴有腰椎稳定性下降,故多选择加压+融合术。该术式可以彻底松解受压迫的神经根,并通过坚强内固定恢复腰椎的稳定性。

单纯减压:对于腰椎滑脱不伴腰椎不稳、或身体条件不能承受融合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单纯减压术。通过神经根扩大减压手术,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退变性腰椎滑脱自然病程相对良好。对于大部分病人,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病人恢复也比较理想,较少引起严重的神经受损症状如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日常注意

在日常注意生活中,患者注意保护腰部,减缓腰椎退变的进程,如避免腰部的过度活动、适度锻炼、佩戴腰托等。若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则更需要进行相应保护,避免内固定失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避免腰部过度活动: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搬运重物,避免从事重体力工作,必要时可以考虑更换工作。

佩戴腰托:疾病发作期或术后早期应佩戴腰托,一方面可以减轻腰椎承受的负荷,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限制腰椎的活动度。腰托的佩戴时间不宜过久,以六周以内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否则会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加快腰椎的退变。

适度锻炼:症状缓解后或术后晚期可以进行腰椎健身操锻炼,锻炼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为主。但是需避免扭腰、弯腰等动作。

正确翻身:这一点主要针对行融合术的术后患者,在术后早期患者翻身时需家属帮助,尽量保持翻身过程中身体为一条直线,避免腰部和臀部的扭曲以减少内固定失败的概率。

预防

注意保护腰部,合理用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进行腰部的过度旋转、弯腰等运动,防止腰部过度负重,降低腰椎小关节部位的过度损伤,减低其退变的速度,有助于降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增强腰背肌肉。增强腰背肌肉可保护腰椎,增加其稳定性,抵抗腰椎滑脱的趋势。

预防方法:

减轻体重:对超重患者来说,减肥运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的是降低腰椎前凸和减少对脊柱的轴向负荷。对腰椎管狭窄患者而言,水中运动是良好的选择。同时也推荐将调整饮食结构作为减重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避免久坐久站:久坐、久站等不良习惯,不仅会增加腰椎负重,还会促进腰部肌肉的退化,上述两个原因都是促进腰椎退变的重要因素。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可以在工作间隙站起来进行简单活动减轻腰部疲劳。

腰背肌锻炼:腰背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可以减缓腰椎退变。具体锻炼方法可以参考相关腰椎保健操。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咳特灵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咳特灵胶囊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苹果熟吃有什么好处

2023-9-12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