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附睾炎是指急性附睾炎未经规范的抗菌治疗,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超过 6 周甚至长达数月。
在 1000 位男性中,每年约有 3~7 位会发生附睾炎。慢性附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男性人群,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本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感染引发的急性附睾炎未得到有效的抗菌治疗,使病情迁延不愈而导致。青壮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长期感染等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主要症状为单侧附睾、睾丸长期感觉疼痛、肿胀,周边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变得粗糙、坚硬。
若已明确慢性附睾炎是由感染引发,一般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彻底清除感染,降低复发风险。对于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切除部分梗死的附睾或睾丸。另有少数症状轻微、未发现明确感染的患者无须药物治疗,密切监测随访即可。
本病对男性的生育功能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可能由此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引发焦虑和抑郁。
部分慢性附睾炎的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可能最终不得不进行手术切除。
症状
患侧附睾、睾丸长期疼痛、肿胀是慢性附睾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周边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由于反复的炎症和感染损伤而变得粗糙、坚硬,失去原有的弹性和质地,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的生育功能。
慢性附睾炎会引起哪些症状?
慢性附睾炎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
疼痛:患侧阴囊和附睾、睾丸长期感觉疼痛,并可能向腹股沟及腰部辐射;
肿胀:附睾、睾丸出现肿胀、压痛,并有坠胀感;
周边相关组织结构变得粗糙、坚硬,失去原有的弹性和质地;
泌尿系统症状:还可能引起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如尿痛、尿频、尿急等。
慢性附睾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慢性附睾炎是由于急性期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情迁延进展而来,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
影响男性生育功能:长期的感染和炎症可损害附睾管及周边组织的形态结构,影响男性生育功能。
男性不育症:假如双侧附睾均发生损害,则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症。
焦虑或抑郁:患者长期感觉睾丸部位疼痛、不适,并担心自身的生育功能,可能引起焦虑或抑郁。
病因
本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感染引发的急性附睾炎未得到有效的抗菌治疗,使病情迁延不愈而导致的。常见的病原体来源有沙眼衣原体等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等可引起呼吸道、口腔等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的病原体,但结核杆菌感染较少见。
慢性附睾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原体长期感染:绝大多数慢性附睾炎是由病原体长期感染所致,由于反复的炎症和感染损伤,会造成周边组织结构发生纤维化增生,质地变得粗糙、坚硬。一般认为病原体都是从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部位蔓延而来,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等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和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
非感染性因素:某些非感染性因素也可能引发慢性附睾炎。
无菌性尿液反流:此类患者的尿路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或由于尿道手术、精索、睾丸手术、留置导尿管等造成尿道损伤。
输精管结扎术:此类患者可能由于引流不畅,引发附睾炎症。
自身免疫病:此类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功能异常,会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如白塞病综合征、结节病等。
哪些人容易发生慢性附睾炎?
伴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附睾炎:
青壮年男性。
伴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附睾炎:
有长期的性病感染或尿路感染史;
尿路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或曾经受到损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发现睾丸部位长期存在疼痛、肿胀,自行服用抗生素无法缓解时,请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慢性附睾炎是由于急性期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情迁延进展而来,一般无该情况。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附睾炎?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附睾炎时,一般首先会询问病史,包括患者既往病史和治疗史,以及是否生育后代,随后医生将通过一系列检查来鉴别病因,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最终得出确诊结果。
具体相关检查包括:
身体检查:检查阴囊、睾丸、附睾、腹股沟等处是否存在肿块、疼痛或压痛;若医生认为病情可疑,还可能进行直肠指检。通过身体检查,已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附睾炎的典型症状。
血常规检查:检查各类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其作用为判断患者是否伴有贫血或感染。
血生化检测:测定各项生化指标,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反应,肾功能是否正常。
尿液检查:鉴别是否存在血细胞、白细胞或病原体感染。
中段尿培养/药敏试验:寻找病原体并测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于制定抗感染用药方案。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观察附睾与睾丸肿胀程度及炎症范围,并检查周边的脏器是否受到影响。
术后病理检查:假如医生施行手术切除部分附睾或睾丸,术后还会取样进行病理检查,以评估具体的病变性质。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目前症状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减轻或加重?
近期是否还发生过其他疾病?是否接受过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已经结婚?是否生育后代?性生活有无特殊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症状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情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是否还会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是否会影响生育?
您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案?是否还有其他替代方案?
需要服药多久才能治愈?
日常生活和饮食应注意哪些方面?
治疗
慢性附睾炎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目的是清除感染、降低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已形成睾丸梗死,医生会考虑切除部分附睾或睾丸;另有少数症状轻微、未发现明确感染的患者无须药物治疗,密切监测随访即可。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这些药物可杀灭细菌及其他病原体,彻底清除感染。如果初始方案效果欠佳,医生会根据尿培养的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镇痛药物:通常口服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是为了缓解炎症反应引发的疼痛。如患者疼痛严重,医生还可能会在阴囊部位局部注射吗啡、哌替啶等镇痛剂。
手术治疗
附睾或附睾/睾丸切除手术:此类手术的目的是去除已经梗死或感染难以控制的部分附睾或睾丸,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彻底缓解患者症状。适用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慢性附睾炎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密切监测:此项方案的目的在于监测病情变化趋势,若有所加重可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该方案适用于少数症状轻微、未发现明确感染的患者。他们暂时无须药物治疗,只要密切观察自身病情即可。通常会逐渐自行消退,不会造成健康危害。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附睾和睾丸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将逐步遭到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生育功能。
部分慢性附睾炎的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不适症状明显困扰生活,这类患者可能最终不得不进行手术切除。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抗感染用药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医嘱,每天坚持足量服药,不要漏服,更不要擅自减量用药。短期抗生素治疗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胃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若用药 5~7 天后未见明显效果,有必要前往医院复查,以便于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方案。此外,患者还有必要在抗生素疗程结束后,去医院复查,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和验血、验尿,评判体内炎症和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饮食:确保均衡、充分的营养,每日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食谱中应包含水果、蔬菜、蛋类、鱼类、瘦肉、乳制品、全谷物。服药治疗期间应多喝水,多排尿。
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当全身肌肉用力时可能造成疼痛加剧,患者在病愈之前最好休息静养。在彻底治愈前,还应该限制性生活,既防止症状加重,也防止病原体在性伴侣之间交叉传播。
其他:勤换内裤,保持尿道部位的清洁、干燥,以免出现继发性感染。使用阴囊托支撑,抬高睾丸位置或在阴囊部位进行冰敷或热敷,可以缓解肿胀和疼痛。
心理疏导:因患者的生育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家人应多与其沟通交流,疏导焦虑情绪。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包括:
规范日常行为,避免多性伴,避免高危性行为。
男男同性性行为务必使用安全套,降低性接触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厕所前、后都要洗手。
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服,最好选择宽松的棉质衣物,以利于通风透气。
勤洗澡、勤换内裤,保持尿道周围清洁。
泌尿生殖系统一旦发生感染务必及时就医,切勿因讳疾忌医而导致病菌蔓延。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预防或降低发病风险:
每天坚持锻炼,可以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总长至少要达到 30 分钟,期间可适当休息。
戒烟、限酒:吸烟、酗酒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要拒绝吸烟、避免吸入二手烟的烟雾。每日饮酒不要超标(大致为 300 毫升啤酒或 100 毫升红酒或 30 毫升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