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炎球菌脑膜炎是由肺炎球菌感染脑膜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肺炎球菌脑膜炎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老人及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多见。本病遍布全球,多为散发,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本病主要原因是肺炎球菌感染人体,引起原发疾病,然后通过血液、内耳道及淋巴管等进入脑膜,或直接经颅脑外伤伤口处进入脑膜,引起脑膜炎。劳累、酗酒、病毒感染等均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本病的临床表现是原发病表现和脑膜炎症状。成人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乏力等,婴幼儿脑膜炎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惊厥,喷射性呕吐,嗜睡等症状。
在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重点是抗生素治疗。此外,抗炎和对原发病的治疗也尤为重要。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常有病情反复发作及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死亡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本病常继发于其他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所以及时、规范根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手段。
症状
肺炎球菌脑膜炎常出现在原发病后 1 周内,因颅脑外伤感染者可出现在外伤后 10 天或 1 个月以上。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热、乏力、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嗜睡等症状。本病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痛:常表现为剧烈性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症状。
呕吐:呕吐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而喷射性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症状。
脑膜刺激征:患者表现为颈项强直,医生检查还会发现 Kernig 征和 Babinski 征阳性,这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但婴幼儿及老人表现常不明显。其中,Kernig 征和 Babinski 征都是能反应脑膜异常的身体征象,由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
发热:是本病常见症状,常伴寒战,婴幼儿可表现为高热惊厥现象。
意识障碍:症状较轻时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严重时可有昏睡、昏迷表现。
精神症状:轻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严重者可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
局部症状:当感染损伤局部神经系统后,可有偏瘫、抽搐、精神异常等症状。
皮疹、出血点:皮疹较少见,部分可见皮肤、黏膜小出血点。
肺炎球菌脑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炎球菌脑膜炎起病急、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容易遗留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脑积水
脑脓肿
癫痫
偏瘫
智力障碍
病因
肺炎球菌可定居在人类鼻咽部,当人体免疫力正常时,肺炎球菌可作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存在,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感染肺部、中耳等部位,引起肺炎、中耳炎等原发病后,再经过血液、淋巴及内耳道,或经颅脑外伤伤口处直接侵犯脑膜,引起脑膜炎症反应是肺炎球菌脑膜炎的主要病因。
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继发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定居在鼻咽部的肺炎球菌可引中耳炎、筛窦炎、气管或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等,当肺炎球菌感染得不到控制,可进一步由耳道、淋巴管、血液进入脑膜,引起脑膜炎。
颅脑外伤:肺炎球菌可通过颅脑外伤伤口直接进入脑膜,也可通过颅底骨折处感染脑膜,引起脑膜炎。另外近期行颅脑手术者也有感染肺炎球菌的风险。
哪些人容易患肺炎球菌脑膜炎?
近期劳累、酗酒或有其他病毒感染等人群,在接触肺炎球菌后易患此病。
免疫力低下:如脾切除术后或脾功能减退者,长期服用激素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贫血、营养不良者。
婴幼儿及老人:由于免疫力低下,感染肺炎球菌后易患病。
先天性畸形患者:如中耳畸形、乳突发育不良、脑脊膜膨出者,肺炎球菌可通过这些先天性畸形结构感染脑膜,引起脑膜炎。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
发热:当体温较高(>39.0 摄氏度),一般降温治疗效果不好,发热时伴畏寒、寒战。
恶心呕吐。
精神异常:出现精神差、嗜睡、反应迟钝,婴幼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惊厥(表现为四肢或面部肌肉抽搐)等表现。
头晕乏力。
囟门隆起:提示颅内压增高。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切勿自行用药或听信偏方处理,请您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头痛;
喷射性呕吐;
昏迷、反应迟钝、精神涣散;
肢体抽搐;
偏瘫。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肺炎球菌脑膜炎?
当医生怀疑肺炎球菌脑膜炎时,会对患者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抽血化验,腰椎穿刺,影像学检查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身体明确患者是否有颈项强直、Kernig 征和 Babinski 征阳性,阳性是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
血液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明确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水平。如果上述指标升高,则提示细菌感染。
腰椎穿刺: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检查,主要通过穿刺腰椎,抽取脑脊液。明确脑脊液是否浑浊,颅内压是否升高,脑脊液中是否白细胞及蛋白增多,尤其是多核粒细胞增多,而糖及氯化物减少。脑脊液的细菌培养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脑脊液中培养出肺炎球菌即可诊断此病,但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此病。
影像学检查:当怀疑此病时,可行颅脑 CT、MRI 检查,明确颅脑有无炎性改变影像,可提示脑膜炎,但不能明确感染细菌类型。MRI 的诊断价值高于 CT。
细菌培养:如血液中可培养出肺炎球菌,或行皮疹部位组织活检检查,也可为诊断此病提供重要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近期有没有得肺炎、中耳炎、筛窦炎?有没有做颅脑手术?头部有没有外伤?
头痛厉害吗?发热吗?不发热的时候头痛不痛?
有没有呕吐?呕吐是喷射样的吗?
周围的人最近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有没有长期服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
有没有免疫缺陷性疾病?
做过脾切除手术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做什么检查?
这种病怎么治疗?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痊愈吗?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有什么后遗症吗?有后遗症怎么治疗?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饮食有限制吗?
会传染给周围的人吗?
治疗
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关键治疗是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药物治疗
青霉素:当确定为肺炎球菌所致脑膜炎时,首选青霉素抗菌治疗,但青霉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用药时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发热、恶心、胸闷、气短等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如出汗、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表现。因此,在应用青霉素时必须在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下进行,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抢救。
第三代头孢类:在尚不明确病原菌、青霉素过敏或者青霉素治疗出现耐药时,医生会考虑选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等药物,其杀菌作用与青霉素相同,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过敏性休克较少见,少数可出现头晕、头痛等副作用。
万古霉素:在治疗中,若出现对上述药物均耐药的情况,医生会考虑使用本药,它是多重耐药球菌脑膜炎治疗效果最好的药物。这种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到快速杀菌的作用,但它不易通过进入脑膜发挥作用,可联合利福平一起使用。
其他抗生素:当上述治疗效果不好时,可根据医生的经验更换其他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氯霉素等。
糖皮质激素:当病情较严重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此类药物能够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有效稳定脑膜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
其他对症治疗:对于发热的患者,可给予药物降温治疗,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药物。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治疗。有癫痫发 我们,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药物。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本病可治愈,部分患者如年龄较大、病情较重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损伤颅脑神经,出现如偏瘫等症状。由于本病的死亡率较高,部分患者经正规治疗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若未及早发现或未行正规的治疗,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
日常注意
肺炎球菌脑膜炎的治疗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尽早明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因此,需要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者在出现肺炎、中耳炎等疾病时,应及时、彻底的治疗,尤其上述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避免病情加重,形成脑膜炎。
用药注意事项:在用药期间,若出现皮疹、发热、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经正规治疗后,尽管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仍需复查血常规、腰椎穿刺等检查,脑脊液的白细胞、蛋白质、氯化物、糖等指标均正常后,可根据医生的判断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饮食:此病在饮食上无特殊要求,主要注意清淡、营养饮食,如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油腻、辛辣食物,如辣椒、烧烤、火锅等,营养饮食可多吃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精瘦肉等。
运动:本病病情较重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不宜运动,待病情好转时,每天可少量运动,如慢走散步,但应注意时间不可过长,不可过度劳累。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有其他病毒感染者,应及时治疗,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肺炎球菌。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脾切除或脾功能减退者,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患者,在出现感染症状时,应及时、正规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如基础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停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贫血、营养不良者应注意饮食,及时补充铁、蛋白质、叶酸等,必要时就医药物补充营养。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婴幼儿及老人平时应注意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改善睡眠,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到人群拥挤、环境差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
先天性畸形者,可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