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瘤是什么?脑结核瘤怎么办?脑结核瘤症状有哪些?

脑结核瘤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杆菌后形成的一种肉芽肿样病变。发生在脑部的结核瘤一般呈球形,也称为“脑结核球瘤”。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多见,男女差别不大,儿童多发生在小脑幕下,成人幕上、幕下各半。原发灶常位于肺部或淋巴结,结核杆菌随血液到达脑部后,形成结核灶,继发性免疫反应在病灶周围产生一厚壁包裹,形成以球形的、无血管的肉芽肿性结节,直径 2~8 厘米不等,边界清楚。周围有脑组织水肿,有时易和低级别的胶质瘤相混淆。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播散到脑部后,有三个连续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局灶的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和结核性脑脓肿。近年来由于抗菌素的不规范应用,这三期临床症状的变化过程不典型。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幕上病变可有头疼、癫痫、失语、轻偏瘫等表现,幕下病变可有颅内压增高和小脑病变的症状。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结合脑脊液、脑 CT/MRI 等检查,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小的脑结核瘤,首先抗结核治疗;大的结核瘤待结核稳定后,可以手术切除。由于结核病的特殊性,患者恢复过程较长。

别称

脑结核球瘤

概述

脑结核瘤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杆菌后形成的一种肉芽肿样病变。发生在脑部的结核瘤一般呈球形,也称为“脑结核球瘤”。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多见,男女差别不大,儿童多发生在小脑幕下,成人幕上、幕下各半。

原发灶常位于肺部或淋巴结,结核杆菌随血液到达脑部后,形成结核灶,继发性免疫反应在病灶周围产生一厚壁包裹,形成以球形的、无血管的肉芽肿性结节,直径 2~8 厘米不等,边界清楚。周围有脑组织水肿,有时易和低级别的胶质瘤相混淆。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播散到脑部后,有三个连续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局灶的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和结核性脑脓肿。近年来由于抗菌素的不规范应用,这三期临床症状的变化过程不典型。

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幕上病变可有头疼、癫痫、失语、轻偏瘫等表现,幕下病变可有颅内压增高和小脑病变的症状。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结合脑脊液、脑 CT/MRI 等检查,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小的脑结核瘤,首先抗结核治疗;大的结核瘤待结核稳定后,可以手术切除。

由于结核病的特殊性,患者恢复过程较长。

症状

本病通常慢性起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发展到有占位效应时出现头疼、呕吐等高颅压表现或癫痫、偏瘫等脑占位症状。

脑结核瘤有哪些症状?

脑结核瘤均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结核,根据其发展的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全身表现和局灶表现。

全身表现

发热,盗汗。

消瘦。

伴随肺结核可有:咳嗽,胸痛,咳血。

颈部淋巴结肿大。

局灶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疼,呕吐。

偏瘫,失语。

癫痫。

眼震、共济失调。

病因

脑结核瘤常继发于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结核杆菌随血液播散到脑部后形成脑结核瘤。

哪些人更易患脑结核瘤?

儿童与青壮年。

有结核病史者。

本身正在结核的治疗中的患者。

就医

脑结核瘤发病缓慢,因 70% 左右的患者在各个脏器找不到活动的结核杆菌,容易被忽视;因此,待出现脑部病变的症状时,“结核球瘤”可能已经形成。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脑结核球瘤形成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癫痫等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头痛、恶心、呕吐。

视物模糊、不敢看亮光,看亮光时眼睛不舒服,懒动。

俗称的“羊角疯”,即为癫痫大发作;

幻视、幻嗅;

很短时间的手、足或一侧肢体抽搐不伴有意识的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脑结核球瘤?

医生需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一定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来确立诊断,具体检查包括:

头颅 CT

早期,结核球瘤没有形成以前,病变小于 2 厘米,CT 扫描显示局限的低密度灶,周围有脑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效应。后期结核肉芽肿形成或结核干酪样坏死形成,CT 扫描显示局限的等密度灶或稍高密度灶,增强后瘤体均匀一致的强化或出现混合型强化,如果瘤体中心有钙化,会出现“靶征”。  

头颅 MRI(磁共振成像)

结核球瘤在 T1 加权为低或略低信号,在 T2 加权上大多信号不均匀,可以出现低信号或略高信号,结核球瘤中心出现干酪样坏死,在 T2 加权像上呈高信号。MRI 比 CT 扫描更能显示病变的范围。

瘤周可见水肿带。

血常规检查

在结核的活动期出现血沉加快情况,目前由于滥用抗菌素,导致血象不典型。

X 线平片检查

X 线对胸部检查有一定的价值。

腰穿脑脊液检查

腰穿检查,不但可以了解脑压的情况还可以进行脑脊液化验检查,由于炎症的因素可导致脑脊液蛋白增高,也可以做脑脊液的结核杆菌培养,若培养出结核杆菌,诊断可基本明确。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周围有无结核病患者?

有无经常接触结核病的病人的情况?

本身是否患过结核?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结核球瘤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目前由于 CT 和 MRI 等检查的普及,诊断不困难,视患者病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应用后,短期内就有很好的疗效,患者头疼减轻,畏光好转,但这只是暂时的,要使结核球瘤真正消失还需要采取很多措施。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减轻脑水肿、抗炎的作用,一般均与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但由于激素的副作用,因此应用激素药物要根据临床进展情况而定。

手术治疗

手术之前一定要经过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手术指征

CT 或 MRI 提示结核球瘤体积过大,瘤体已成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经过 4~8 周的正规药物治疗,瘤体无缩小,症状依旧。

经过药物治疗,瘤体虽小,但癫痫不能很好的控制。

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有脑积水情况存在,治疗效果不佳。

手术方式

结核球瘤切除术: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后,可考虑病变切除术,力争全部切除瘤体,避免干酪样物质外溢至术野周围,切除后术野可以用 0.5% 的链霉素液体冲洗。

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核球瘤伴随脑积水者,在结核球瘤切除的同时可以做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颅内压增高情况。

疾病发展和转归

80% 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较长,大部分患者手术后预后较好。手术后仍要抗结核治疗,要坚持随访 6 个月以上,防止复发。

日常注意

结核球瘤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健康、均衡饮食。

规律锻炼。通常可每周运动 5 天以上,每天 1 小时。不要做剧烈的体育活动,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此外,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在看电视的时候做蹲起运动,都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管理好危险因素,尽量避开“结核环境”。

预防

早期、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很重要,正规的治疗可以减少很多结核的并发症。脑结核球瘤的形成与没有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有一定的关系。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保持乐观的心态外加运动锻炼的保健方法有哪些?

2023-9-6 23:23:44

药品

利福平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利福平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