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血栓性外痔(Thrombosed External Hemorrhoid),是指外痔或混合痔伴有静脉血栓或皮下血肿,并产生剧烈疼痛。该病临床较常见,患者肛门疼痛明显,坐立不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主要病因:其一是由于患者在用力过程中引发肛周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形成皮下血肿;其二是由于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长期腹泻,以及其他尚未明确的诱因引发肛周静脉炎症,进而导致血栓形成[3]。
临床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青壮年、男性、便秘、久坐、不良排便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和肛门局部卫生欠佳[2]。
血栓性外痔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肛周有暗紫色圆形肿块,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询问病史,结合肛门直肠检查即可得出诊断结果[1]。
血栓性外痔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症状轻微或非急性期以保守治疗为主,急性期重症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开展治疗,改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量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可每天温水坐浴。
症状
血栓性外痔有哪些症状?
血栓性外痔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1]:
肛周有暗紫色圆形肿块,肿块可有一个或多个;
表面皮肤水肿;
质地坚硬;
压痛明显;
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病因
血栓性外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血栓性外痔是在外痔或混合痔的基础上所形成,主要病因可能是[3]:
肛周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形成皮下血肿。
排便用力过猛;
参加剧烈运动。
以下原因可导致肛周静脉炎症形成,增加患血栓性外痔的风险。
长期酗酒;
喜好辛辣、刺激食物;
长期腹泻、。
血栓性外痔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
性别:男性;
年龄:青壮年人群;
便秘;
腹泻;
不良排便习惯,每次排便时间过久;
不良饮食习惯,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久坐;
肛门局部卫生欠佳;
孕产妇。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数血栓性外痔都会有剧烈疼痛,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血栓性外痔?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血栓性外痔的外观,了解病变的进展过程,并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即可作出临床诊断[1]。
若有必要还可行直肠指诊,或电子结肠镜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其他病变,以除外大肠息肉或肿瘤性病变[1]。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因为哪里不舒服来医院的,都有什么症状?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诱因)?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描述目前疼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有没有发烧?
既往是否发生过类似症状?
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都作什么检查了?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效果如何,有没有好转或加重?
平时有没有便秘或腹泻?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症状是否还会继续进展?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需要手术治疗吗?
必须住院治疗吗?医保能给报销吗?
治疗多久可以实现治愈?能彻底治愈吗?
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治疗后是否还会复发?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血栓性外痔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症状轻微或非急性期以保守治疗为主,血栓性外痔多数患者在 3~5 天后疼痛就会明显逐步缓解;急性期重症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1]。
如何治疗血栓性外痔?
保守治疗[1]
改变饮食结构:增加纤维性食物,尽量避免生、冷、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用大便软化剂、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
局部热敷或热水、药液坐浴,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康复新液坐浴;
口服或外敷消炎止痛药。
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1]:
血栓剥除术;
血栓性外痔切除术。
日常注意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开展治疗,改善作息和饮食习惯[3][4]。
患者如果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会有几天行动不便,应提前做好安排。
日常注意应遵医嘱按时换药,注意伤口周围的清洁,避免感染。
保守治疗患者,每天数次在患处局部热敷或热水、药液坐浴,可有助于缓解疼痛。
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也不要参加高强度的运动。
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蔬菜、水果为主,排软便,避免便秘和腹泻。
预防
预防血栓性外痔的重点是及时治疗原发病灶,积极锻炼,健康饮食,改变不良大便习惯[1][4]。
及时治疗原发病灶,控制痔疮病情的进展。
积极锻炼,避免久坐,健康饮食,避免烟酒,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类食品。
改变不良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每次解大便时间不宜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