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有传染性,但不强。疱疹常在面部或身体的一侧呈带状分布,引起疼痛。
带状疱疹最常见于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低下的人。曾患过水痘的人都可能出现带状疱疹,尤其是 50 岁以上或由于压力、外伤、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较弱者。大部分患者不会复发,少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
带状疱疹最典型的症状是带状的皮疹和疼痛。发病初期会出现头痛发热,感觉像患了感冒;随后可能感到局部瘙痒、刺痛或疼痛;同时或几天后在同一部位会出现带状的簇状水疱。
如果患病部位在头部,可能引起头晕或虚弱、面部疼痛、皮疹、视力变化、思维能力变化或皮疹播散。面部的皮疹或水痘,尤其是靠近眼部或位于鼻尖,可能提示存在如视力损伤等严重问题。
医生根据体格检查时观察到的皮疹形态通常就可确诊,如果皮疹不典型,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病毒培养等辅助检查。
带状疱疹通常使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早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有助于皮疹更快痊愈并减轻疼痛。良好的皮肤护理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或水痘患者,有助于预防该病。
症状
带状疱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带状的皮疹和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典型的症状。除了皮疹,如果带状疱疹发生在头部,还可能引起头晕、视力或听力变化等。
在不同阶段,可能有以下不同表现:
前驱期(皮疹出现前)
流感症状:类似流感症状,如寒战、腹痛或腹泻,不伴有发热。
淋巴肿痛: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刺痛灼烧感:皮疹出现前的数日,受累神经周围部位出现疼痛、烧灼感、瘙痒、刺痛或麻木。不适感常出现于胸部或背部,也可能出现在腹部、头部、面部、颈部或上下肢。
活跃期(出现皮疹和水疱)
簇状水疱:出现带状排列的簇状水疱。水疱内液起初清亮,但 3~4 天后可能变浑浊。
单侧皮疹:皮疹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只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少数人甚至不出现皮疹或皮疹很轻。
疼痛皮疹:皮疹疼痛,大约 2~4 周痊愈。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慢性疼痛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可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疼痛最常累及前额或胸部,这种疼痛使人难以进食、睡觉和日常活动,甚至可能抑郁。
早期带状疱疹可能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相混淆,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在带状疱疹愈合后发生,持续数月或数年。
播散性带状疱疹:指覆盖较大身体区域的水疱样皮疹,可累及心脏、肺、胰腺、关节和肠道。也可能会扩散至运动神经,导致暂时性肌无力。
颅神经损害:如果带状疱疹累及颅神经,可能引起以下并发症:
视力损伤:单眼或双眼视觉损失,视力下降。
郝秦生(Hutchinson)征:皮疹出现在鼻的一侧或鼻尖。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RHS):主要表现为单侧耳部剧痛和疱疹,同侧面瘫,可伴有听力损失、平衡障碍、头晕和耳鸣。
炎症以及潜在的血管堵塞可导致卒中。
皮肤瘢痕:瘢痕形成和皮肤变色。
细菌感染:继发性细菌感染。
肌肉无力:带状疱疹发作时和发作前后,感染的皮肤部位并发运动神经元障碍,出现肌肉无力。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时多为隐匿性,即感染者很可能感觉不出什么异常,只有少部分人会在初次感染时发病。
感染后,部分病毒在感觉神经元的神经周中休眠,在感染者生病或是压力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就会苏醒、活跃,沿感觉神经元分布感染,发展为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带状疱疹是由引起水痘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染,属于局部感染,传染力较低,但仍可能传染给未得过水痘或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
哪些人更易患带状疱疹?
中老年人: 50 岁以上的人。
压力过大者:受到应激或创伤。
免疫功能障碍者:糖尿病或艾滋病等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
服用免疫药物者:服用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例如类固醇或者器官移植后服用的抗排异药物。
接受癌症治疗者:患有癌症或接受癌症治疗。
未接种过水痘疫苗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面部皮疹或水疱,尤其是在眼周或鼻尖,可能提示眼部问题,应立即就医。
皮肤痊愈后剧烈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应立即就医,确定是否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建议就诊科室
内科。
皮肤科。
神经科(针对带状疱疹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眼科。
耳鼻喉科。
医生如何诊断带状疱疹?
体格检查
皮肤科医生会对皮疹仔细观察,再下诊断。即使皮疹长在隐私部位,也必须暴露给医生检查。有时候,医生还需要触诊淋巴结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患者积极配合。
眼部带状疱疹可能会侵犯角膜,造成视力障碍,医生会翻开眼睑检查有没有侵犯结膜,必要时还需要到眼科做进一步检查。
外耳道带状疱疹还需要去耳鼻喉科就诊,进一步检查听力,以及是否有面瘫和前庭功能障碍等。
血常规或脑脊液检查
免疫力低的患者,病毒会通过皮肤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导致严重的全身症状,需要抽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如果出现了器官系统损害,还需要抽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进一步检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实验室检查
皮疹症状不典型时,医生可能需要通过辅助检查来确诊,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荧光、病毒培养等。
早期带状疱疹或者一些少见的类型,没有皮疹只有神经痛,需要通过一些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培养等,来查找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水疱出现在身上哪些部位?已经出现了多久?
有没有发烧、头晕呕吐?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曾经发过水痘吗?
此前患过什么皮肤病?
此前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
做过什么具体检查?
目前在用什么药物?
最近有什么重大压力?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会传染吗?遗传吗?
治疗大约需要多少钱?可以医保报销吗?
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抹什么药?多久会好?
眼部、耳朵的带状疱疹需要特殊治疗方法吗?
带状疱疹疼痛难忍、影响生活和工作,如何缓解?
带状疱疹有后遗症吗?出现后遗症怎么办?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病好后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生活方式?
带状疱疹会复发吗?如何预防复发?
治疗
带状疱疹通常使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并需要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确诊带状疱疹后,医生可能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发现带状疱疹皮疹 3 天内开始用药,出现后续并发症的可能性将减小。常用的药物包括:
抗病毒药物:减轻疼痛和带状疱疹持续时间,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或伐昔洛韦。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来调整药量。所以医生在开药前会让患者做肝肾功能检查,确保可以口服相应药物。
止痛药:缓解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
皮质类固醇:对于严重带状疱疹,部分医生可能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控制皮疹。
对症治疗
带状疱疹会引起慢性并发症,应根据不同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常见药物,如抗惊厥药物、抗抑郁药物、局部麻醉剂和阿片类止痛药。
播散性带状疱疹: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防止病毒复制,同时可使用抗生素阻断感染。
眼带状疱疹: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可能包括休息、冷敷和抗病毒药物。
颅神经损害:如果带状疱疹累及颅神经,可能出现累及面部、耳部、鼻部和脑部的严重并发症。应依据并发症的性质和位置进行治疗。
此外,针灸、生物反馈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心理治疗等可能有效,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疾病发展和转归
免疫力低的患者,由于缺乏对病毒的抵抗力,病毒会通过皮肤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容易出现播散型带状疱疹,导致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等,还会引起器官系统损害,如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毒性肺炎等可能致死的严重带状疱疹并发症。对于孕妇,病毒血症可能会影响胎儿。延迟治疗或未治疗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大部分带状疱疹患者好转后不会复发,少部分患者会多次发作。
日常注意
带状疱疹患者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护理皮肤溃疡
千万不要挑破和擦伤水疱。
清凉的湿敷料有助减轻不适。可在湿敷料后使用洗液,如炉甘石。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外用药膏,缓解带状疱疹引起的炎症。
如果皮肤发生感染,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药膏。
规范、安全用药
遵照医生处方使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非处方止痛药有助缓解带状疱疹发作期间的疼痛,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引起的疼痛。使用药物时,需阅读并遵照说明书,注意用药安全。
避免传染他人
在皮疹水疱愈合之前,应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孕妇、婴儿、儿童或从未发过水痘的人;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无法对抗感染的人,如艾滋病、糖尿病患者或正在生病的人。使用可以吸收液体、保护患处的敷料包裹带状疱疹,可以帮助阻止病毒感染其他人。
预防
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或水痘患者、接种疫苗,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具体建议如下:
曾经发过水痘
未来可能会发生带状疱疹,但疫苗可以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或减轻患带状疱疹后的症状,并使皮疹更快消失。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建议 60 岁以上成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未发过水痘
可以考虑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感染可导致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毒。
如果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应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或水痘患者。带状疱疹水疱中的液体有传染性,接触后会引发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