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泌汗腺囊腺瘤是什么?顶泌汗腺囊腺瘤怎么办?顶泌汗腺囊腺瘤症状有哪些?

顶泌汗腺囊腺瘤又名顶泌汗腺囊瘤、大汗腺潴留性囊肿、顶泌汗腺汗囊瘤,也曾译为大汗腺汗囊瘤或大汗腺囊肿,是顶泌汗腺的良性肿瘤,十分少见。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面部,男女发病率并无差异。

概述

顶泌汗腺囊腺瘤又名顶泌汗腺囊瘤、大汗腺潴留性囊肿、顶泌汗腺汗囊瘤,也曾译为大汗腺汗囊瘤或大汗腺囊肿,是顶泌汗腺的良性肿瘤,十分少见。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面部,男女发病率并无差异。

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及体征

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好发于面部,尤其眼睑及其附近。也可见于其他位置,偶尔见于头皮、耳郭、胸或肩部。常为单发,多发者罕见。损害为皮内半透明囊性结节,小者似针头,大者似豌豆,更大者直径可达7cm,皮损呈球形,表面光滑发亮,呈蓝色、蓝黑色或紫色,触之有囊性感,可推动,生长缓慢,单发者无明显季节变化,多发者炎热多汗季节损害尤为明显,切开后流出水样透明液体。

2.组织病理表现

(1)真皮内有皱褶的单房或多房性囊肿。

(2)囊壁由一层或二层立方形或柱状细胞组成,胞核圆形,较一致,有丰富的糖原染色阳性的嗜伊红胞浆,伴顶浆分泌。

(3)囊壁上皮可呈乳头状突入囊腔内,但晚期皮损的囊壁可呈扁平状。

(4)囊壁上皮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囊壁中偶可见黑素与黑素细胞。

(5)可见囊内出血,或囊内容物深染,临床显示为色素性皮损。

(6)偶见囊壁的鳞状上皮化生而成混合性囊肿(表皮样与顶泌汗腺囊肿)。

病因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虽来源于顶泌汗腺,但极少发生在顶泌汗腺部位。

就医

检查

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有一个到数个囊腔,囊腔常因受腔内压力影响而呈球形。囊壁通常由两层细胞组成,内层由一排高低不同呈顶浆分泌的细胞组成,外层由一排小的色深的具椭圆形或圆形核的肌上皮细胞组成。有的囊壁只有内层而无外层。囊壁有时携带外围结缔组织向囊腔内套叠形成许多乳头伸入囊腔。囊腔内分泌物对糖原染色呈阳性反应,耐淀粉酶。一般在囊瘤的下方均能见到有顶泌汗腺存在,并且在囊瘤与正常顶泌汗腺之间有不同程度扩大的顶泌汗腺,腺壁细胞往往扁平。

诊断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头颈部单发的淡蓝色半透明结节,组织病理学显示真皮内有皱褶的单房或多房性囊腔,囊腔由两层细胞构成,可见顶浆分泌,具有以上特征可以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有时类似于蓝痣或黑素瘤,但组织病理学明显不同。组织学上主要与小汗腺汗囊瘤和中缝囊肿鉴别。

1.小汗腺汗囊瘤

常为单房性,无-顶浆分泌,囊壁周边无肌上皮细胞,囊壁上皮无糖原染色阳性颗粒。但晚期顶泌汗腺汗囊瘤的囊壁上皮呈扁平状时,难以与小汗腺汗囊瘤鉴别。

2.中缝囊肿

囊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通常有1~4层细胞,无顶浆分泌。

治疗

本病属于良性病变,若无进展可以暂不处理,必要时手术切除。

预后

本病属于良性病变,预后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的功效与作用-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十人九湿 五大祛湿偏方

2023-8-22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