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皮炎是什么?口周皮炎怎么办?口周皮炎症状有哪些?

口周、鼻周出现的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多发的、1 ~ 2 毫米大小的红色丘疹或红斑,轻度脱屑。对称分布,周期性发作。多数为女性,年龄在 16 ~ 45 岁

别称

玫瑰痤疮样皮炎,类固醇玫瑰痤疮样皮炎

概述

口周、鼻周出现的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多发的、1 ~ 2 毫米大小的红色丘疹或红斑,轻度脱屑。

对称分布,周期性发作。

多数为女性,年龄在 16 ~ 45 岁[1],也可发生于儿童。

分为口周型、面中型、弥散型 3 型[2]。

病因尚不清楚。

可以自愈,主要影响美观。

目前,口服及外用抗炎药物是主要治疗方法。

症状

口周皮炎有哪些症状?

口周、鼻周炎性皮肤疾病,表现为多发、1 ~ 2 毫米大小、红色丘疹,底部发红或融合成片,轻度脱屑。可有散在丘脓疱疹[2]。可伴有瘙痒、刺痛感。

少数情况下,眼周区域、面颊、颏部、前额和颈部也可受累。

青春期前的儿童,口周、鼻周、眼周出现大量肉色、红棕色或黄棕色炎症性小丘疹。

病因

口周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尚不清楚。

部分认为可能与长期局部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有关[3]。

可能的促发因素有含氟牙膏、化妆品、女性激素波动、口服避孕药、蠕形螨感染等[1]。

哪些人易患口周皮炎?

长期局部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的女性;

有舔唇习惯的儿童。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以下情况或对美观有要求时,可就诊。

口周、鼻周出现 1 ~ 2 毫米大小、红色的丘疹,底部发红或融合成片,轻度脱屑。有散在丘脓疱疹,伴有瘙痒、刺痛感。

少数情况下,眼周区域、面颊、颏部、前额和颈部也可受累,出现丘疹、疱疹等。

青春期前的儿童,口周、鼻周、眼周出现大量肉色、红棕色或黄棕色炎症性小丘疹。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口周皮炎?

口周、鼻周出现多发的红斑、小丘疹,脱屑的典型皮损,伴烧灼及刺痛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停药后疾病复发或加重,皮损及唇红间皮肤无受累,可诊断为口周皮炎。

血清学对诊断无意义。

必要时做皮损处病理组织活检。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皮损出现的时间?有无瘙痒感?

是否有加重及缓解因素?

面部是否长期外用过激素软膏?是否长期使用含氟牙膏?是否长期口服避孕药物?

是否使用过刺激性物质?是否存在长期舔唇等不良习惯?  

是否已经过治疗?疗效如何?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是怎么患上这个病的?

这个病是否会传染?

需要调整哪些生活习惯?饮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需要怎样治疗?

何时再次复诊?

治疗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消除潜在诱发因素。

避免面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已经使用的,逐步减少激素用量。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避免使用较强刺激性的肥皂洗脸。

药物治疗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最常用的是 1% 吡美莫司乳膏,每日 2 次 0.03% 他克莫司软膏(儿童)或 0.1% 他克莫司软膏(成人)。

外用抗炎药物:0.75% 或 1% 甲硝唑凝胶或乳膏,一日 1 次,持续治疗至少 8 周。也可使用 1% 红霉素软膏。

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每次 250 ~ 500 mg,每日 2 次)、多西环素(每次 50 mg,每日 2 次)、米诺环素(每次 50 mg,每日 2 次),疗程 8 周。因四环素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9 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四环素进行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也可口服红霉素代替治疗。

生物膜冷敷:对部分皮损有效。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本病属于良性疾病,可自愈。不经药物治疗,数月可消退。

日常注意

避免面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已经使用激素治疗者,不能突然停药,可逐渐减量或延长使用间隔,同时结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对于有舔唇不良习惯的儿童,家长应注意监督孩子,使其尽快改掉这些习惯。

预防

避免面部外用糖皮质激素。

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或阻塞毛孔的护肤品和化妆品。

有舔唇不良习惯的儿童,家长应注意监督孩子,使其尽快改掉这些习惯。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逍遥丸(唐威)的功效与作用-逍遥丸(唐威)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吡哌酸片的功效与作用-吡哌酸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