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莱姆病 (Lyme disease) 是一种通过蜱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尽管大多数被蜱咬伤的人并不会得莱姆病,可一旦接触过蜱,还是应该留意身体的变化,早期确诊和治疗十分重要。
莱姆病在美国很常见,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也曾出现过。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林区是高发地区。
莱姆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早期抗生素治疗很有效,症状通常在治疗后3周内消失。抗生素治疗开始得越早,患者康复得越快、越完全。
如不治疗,莱姆病可引起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等多种问题。
患者在成功治疗后,仍可能再次得病,因此,保护自己不被蜱虫叮咬是非常重要的。
莱姆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宠物被蜱虫叮咬后也不会把病原体传播给人类,但宠物身上的蜱虫掉落后,可能会叮咬人类并导致莱姆病。
症状
在蜱虫叮咬处出现圆形红斑,可以变得非常大;还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早期感染莱姆病的患者可能会觉得乏力,出现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以及发热。这些症状可以在被咬后 3 天至 1 个月内出现。某些患者在莱姆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甚至不记得何时被蜱咬过。
莱姆病在不同阶段有哪些症状?
患者最早可能在被叮咬后数周到数月内发现症状。
第一阶段:可出现叮咬部位的红斑(游走性红斑),也可能出现乏力、头痛、颈部僵硬等。某些人在这个阶段没有症状。
第二阶段:症状可能包括记忆障碍,四肢的疼痛和无力。
第三阶段:可出现关节的肿胀疼痛(类似关节炎),无法控制面部肌肉活动,手、足和背部的刺痛和麻木感。
如果第一阶段未出现症状,则首发症状可能出现在第二或第三阶段。
莱姆病是如何进展的?
蜱虫叮咬时,病原体通过蜱的唾液腺穿过皮肤,进入人体。蜱虫附着到皮肤上并开始吸食血液的过程,需要约 24 小时。通常来说,蜱必须附着在患者身上 36 小时以上,才可能传播莱姆病。
莱姆病可分为三期。如不治疗,可能从早期较轻的症状,进展为晚期较严重且长久的残疾。
若莱姆病不治疗,可能会引起更多严重的症状,包括:
关节肿痛(类似关节炎);
手、足和背部的刺痛和麻木感;
无法改善的乏力;
难以集中精神;
记忆力下降;
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
病因
莱姆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蜱叮咬吸血时,经唾液将螺旋体传染给人所导致的。现已查到,全沟硬蜱、嗜群血蜱、长角血蜱、二棘血蜱、台湾角血蜱、微小牛蜱、粒形硬蜱、林革蜱、锐附硬蜱等 9 种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其中,全沟硬蜱、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携带螺旋体的几率最高。已证实,在我国北方林区,全沟硬蜱是主要生物媒介;南方林区的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是重要的生物媒介。
发现蜱虫后要尽快消灭它们。有传染性的蜱虫附着在人体皮肤后 36 小时以内,一般不会导致莱姆病。
哪些因素会增加患莱姆病的风险?
莱姆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被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蜱叮咬。在莱姆病的流行地区,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
5月~11月是蜱虫最为活跃的时间段,高峰是6月~7月。
在室内外养宠物。宠物可将感染后的蜱虫带入室内。狗、猫也可能感染莱姆病,但它们不会将疾病传染给人类。但感染的蜱虫可从动物身上掉落,叮咬并感染人类。
家附近有石栏或喂鸟器。石栏常是鼠窝,而老鼠可能会偷吃喂鸟器上撒的种子。在有老鼠的地方,就会有蜱虫。
发现蜱虫后要立即消灭。蜱虫在身体上附着的时间越长,感染莱姆病的风险越高。蜱通常需要附着在人体上至少 36 小时,才可能传播莱姆病。
就医
哪些情况下应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尽快就医:
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且无法将其完整地去除。
出现圆形红斑,并在数天内逐渐扩大,尤其是知道自己最近有过蜱虫接触史时。患者还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如乏力、头痛、颈部僵硬、发热、畏寒或肌肉疼痛。
极度疲劳,或出现关节疼痛(尤其是关节红肿)、心律失常、严重的头痛或颈部疼痛。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可能接触蜱虫后。
就诊科室
内科
儿科
感染科
风湿科
皮肤科
神经科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莱姆病?
莱姆病的诊断一般较为困难。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以诊断早期莱姆病。
医生将询问患者近期是否到过可能接触蜱虫的地区,并检查是否有莱姆病的症状和体征。最明显的体征是一个逐渐扩大的环形红斑(即游走性红斑)。
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病原体的抗体,从而协助确诊莱姆病。何时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取决于医生是否强烈怀疑莱姆病,以及该检查是否会改变治疗方案。
有时还可能需要做皮肤活检等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
如果可能的话,可将附着在身上的蜱虫放到干燥的罐子或有拉链的袋子中,并带给医生。有时可以检测蜱虫是否携带有莱姆病病原体。
治疗
莱姆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生素,通常在治疗后的 3 周内可治愈。
如不治疗,莱姆病可引起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被蜱叮咬的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通常抗生素可以缓解症状,但少数病例中,这些问题可持续伴随终身。
莱姆病应如何治疗?
莱姆病通过抗生素治疗。医生给患者开具何种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的疗程,是由症状和疾病阶段决定的。
早期治疗
早期抗生素治疗很有效,症状通常在治疗后3周内消失。感染后,抗生素治疗开始得越早,康复得越快、越完全。若等到出现晚期症状才确诊和治疗,莱姆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或者可能需要更强化的治疗。
晚期治疗
如疾病恶化,治疗选择可包括: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这类药物对晚期莱姆病的关节炎症状通常有效。
口服抗生素:可用于慢性莱姆病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但若出现严重关节破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康复,抗生素可能无法改善症状。
静脉注射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问题,如刺痛、麻木、脑膜炎等。
抗生素联合其他治疗:用于出现严重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包炎)的莱姆病患者,但这种情况极其少见。心脏受累可能会自行缓解,甚至在开始抗生素或其他治疗之前就已缓解。
有部分莱姆病患者的面瘫可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自行好转。
即使治好了莱姆病,仍可能再次患病。因此,保护自己不被蜱虫叮咬是非常重要的。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莱姆病?
抗生素是莱姆病的主要治疗药物。通常第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就能治愈感染。若症状持续,则需要进一步评估。
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以及采用口服、注射还是静脉给药,是由症状严重程度及患病时间长短决定的。
口服抗生素用于早期莱姆病,也是慢性莱姆病性关节炎的首选药。
静脉抗生素用于以下情况:
晚期莱姆病神经系统受累,出现严重的头痛、颈痛、四肢的无力和麻木,及思维与记忆障碍。
脑脊液中发现莱姆病病原体或抗体。
口服或静脉抗生素均可治疗晚期莱姆病症状。
是否该使用抗生素?
治疗儿童和成人的抗生素可能有所不同。使用药物治疗莱姆病需考虑以下因素:
出现莱姆病症状,尤其是环形红斑,已知有莱姆病发病地区的蜱虫暴露史。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脑脊液或关节液中有莱姆病病原体的抗体。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被蜱虫叮咬。
罕见病例中,即使使用抗生素治愈莱姆病感染后,症状仍未消失。以下情况中,症状改善需要更长时间:
未治疗的莱姆病引起较严重的组织或神经损害,甚至不可逆。
患者可能并没有得莱姆病,或同时患有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疾病。莱姆病可能诱发纤维肌痛或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患者因慢性疲劳状态而被误诊为莱姆病。
日常注意
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应将其立即拔除。可使用细头的镊子,夹住蜱虫最靠近皮肤的部分,即蜱虫的头部,而不是腹部,直立而缓慢地将其拔除,而不要弄弯和折断它。然后用肥皂和温水清洗被咬的皮肤部位,并将死掉的蜱虫扔进垃圾桶。
预防
预防莱姆病的最佳途径,是保护自己不被蜱咬。
进入丛林或草丛时,尽可能盖住所有的皮肤。戴好帽子,穿长袖衬衣,以及可将裤脚塞入袜子的长裤。记住:蜱虫更易在浅色衣服上被发现。
使用驱虫剂(含有化学成分 DEET、IR3535 或 Picaridin)以防蜱咬。
确认宠物外出时未被蜱咬。
外出回来后,检查衣物和外出携带的其他物品,消灭能看见的所有蜱虫。使用风干机在高热下干燥衣物 1 小时,可杀死所有可能留存的蜱虫。
患者在成功治疗后仍可能再次得病,因此,保护自己不被蜱虫叮咬是非常重要的。莱姆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有活动性莱姆病的患者不应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