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耳聋(hearing loss)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结构及听神经和听中枢发生病变导致的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聋又被称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据人口调查统计,每 1000 名新生儿中就有 1 名先天性聋儿。耳聋患者比例:青年 1%,45 ~ 64 岁为 14%,65 ~ 75 岁为 30%,75 岁以上者为 50%。
耳聋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等。
按照耳聋出现的时间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
按照耳聋和言语功能的发育时间关系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
按病变性质分为功能性聋和器质性聋,后者又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
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先天遗传性聋、老年性聋、耳毒性聋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
当发现自己或周围人听力下降时,请立即就医。
大部分传导性聋可通过手术治疗外中耳疾病、相关鼻部疾病得以改善听力。
戒烟、戒酒,作息规律,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具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可行基因检测。
症状
耳聋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还可能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听觉过敏、听觉重振、幻听及听觉失认、头痛等症状。
耳聋有哪些症状?
耳聋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先天遗传性聋、老年性聋、耳毒性聋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
可以是高频听力下降或全频听力下降;
当有复合因素存在时,听力下降的表现会更加复杂。
耳聋还可以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听觉过敏、听觉重振、幻听及听觉失认、头痛等症状,不同类型的感音神经性聋可以伴随不同程度的耳鸣、言语分辨能力减退和眩晕。
此外,根据其致病原因不同还可以伴随原发疾病相关症状。
耳聋是如何进展的?
部分耳聋病因明确,如爆震性聋、外伤性聋,往往听力损害较重,进展不明显;
部分耳聋容易察觉,如突发性聋常在 72 小时内进展至最大程度,梅尼埃病发作期听力下降、缓解期恢复,呈波动性听力下降;
部分耳聋进展缓慢且不易察觉,如老年性聋。
病因
耳聋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先天性与后天性因素等。临床常按病变发生部位及听力检查结果将耳聋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不同类型的耳聋其病因往往不同。
耳聋的病因有哪些?
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不同类型的耳聋其病因往往不同。
传导性聋病因
导致传导性聋的因素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畸形可能导致耳聋,包括:
外耳畸形(先天性耳廓畸形、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中耳畸形(鼓室畸形、听小骨畸形、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后天性因素
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
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
耳外伤导致听骨链受损;
外中耳良性、恶性肿瘤;
耳硬化症等。
感音神经性聋病因
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因素同样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聋
先天性聋包括非遗传性和遗传性。
非遗传性因素包括:
孕期应用耳毒性药物
孕期病毒感染、梅毒、细菌感染
产伤
新生儿缺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噪声接触、放射线照射等
遗传性聋为遗传基因发生改变引起,包括:
常染色体阴性
常染色体显性
X 染色体连锁
Y 染色体连锁
线粒体(母系)遗传等
先天性聋常由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或内耳发育畸形所致,根据内耳 CT 和胚胎发生学将内耳畸形分为 5 类:迷路缺失、共同腔畸形、耳蜗未发育、耳蜗发育不全和不完全分隔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见先天性内耳畸形。
后天性聋
包括传染病源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外伤性聋、爆震性聋、噪音性聋及突发性聋等。
传染病源性聋:由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铂等也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老年性聋多因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内耳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导致听力减退。
外伤性聋为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引起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暴露于 90 分贝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 若强度超过 120 分贝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
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 85 分贝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 4000 Hz 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
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自身免疫障碍致使内耳组织受损而引起的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可是进行性和波动性,可累及单耳或双耳,如为双耳其听力损失大多不对称。临床上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图可有多种,如低频型、高频型、平坦型及钟型等,但以低频型最多。可能与内耳的这种免疫反应性损伤最先于蜗尖、耳蜗中部开始有关系,表现典型蜗性聋特征。
混合性聋
当传音和感音结构同时存在病变时患者即出现混合性聋,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等。
耳聋有哪些风险因素?
家族性耳聋病史。
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
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
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焦虑。
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熬夜等。
就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够识别自身或周围人出现听力下降时即需就诊。
耳聋的判定标准:语言频率(0.5、1、2、4 kHz)平均听阈在 26 分贝以上(WHO 1980 标准)。
耳聋何时应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或周围人出现早期耳聋症状,如交流打岔、听得见却听不清、看电视音量大、对周围人的打招呼无反应等,或突然出现眩晕、耳鸣或已有耳鸣加重均提示可能出现听力减退,需要就医检查听力状况。
对新生儿而言,应尽量按照规定时间完善相关听力筛查;若未完成,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出现难以吵醒、语言发育明显迟缓等表现。
就诊科室
耳科
耳鼻喉科
如何诊断耳聋?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可能会:
询问病史;
检查外耳道及鼓膜;
进行听力检查(如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主观行为测听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等。出现主客观一致的听力减退即可诊断耳聋。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耳聋的情况多久了?
有什么耳聋相关的诱发因素?
有什么伴随症状?如耳鸣、耳闷、重振、眩晕等。
如何发现耳聋的?症状有什么进展吗?
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吗?
影响平常交流吗?
平时感到头疼吗?
有无耳聋家族遗传史?
患者可向医生咨询哪些问题?
我这种耳聋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需要如何治疗?
能否完全治愈?
药物治疗效果好吗?
需要手术治疗吗?
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治疗
大部分传导性聋可通过手术治疗外中耳疾病、相关鼻部疾病得以改善听力。部分感音神经性聋可使用药物治疗。
如何治疗耳聋?
听力受损首先应通过正规听力检测明确其性质,属于传导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等类别。
大部分传导性聋可通过手术治疗外中耳疾病、相关鼻部疾病得以改善听力;感音神经性聋、突发性耳聋等少数病种有可能通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全部或部分恢复听力。其余性质的耳聋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无法有效药物治疗的耳聋患者,佩戴助听器或植入听觉装置就成为可能的选择。另外,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聋则主要通过心理治疗进行缓解。
有哪些药物治疗耳聋?
部分感音神经性聋可使用药物治疗。例如,对于特发性突聋患者,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扩张内耳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尽量挽救或保存残余听力。
如何手术治疗耳聋?
大多数传导性聋可通过听力重建手术改善听力。听力重建手术主要包括: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镫骨手术等。
积极治疗导致耳聋的各种外耳和中耳疾病,结合听力重建手术,约 70% ~ 80% 的传导性聋患者听力可达到使用水平。
听力重建手术后,如果患者对听力恢复效果仍不满意,可通过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振动声桥、人工耳蜗等助听方式提高听力。
日常注意
戒烟、戒酒,作息规律,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慢性病。
耳聋患者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避免焦虑、抑郁情绪。
生活作息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避免在噪声环境下长时间停留。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预防
具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可行基因检测,积极治疗中耳炎、梅尼埃病等。
如何预防耳聋?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可行基因检测,明确后代耳聋风险,谨慎生育决策;
积极治疗相关耳病,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
避免在噪声环境下长时间停留,或加强相关防护,如带耳塞等;
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
积极治疗已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饮酒;
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焦虑等;
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