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血管瘤是什么?食管血管瘤怎么办?食管血管瘤症状有哪些?

几乎所有间叶源性肿瘤均可在纵隔内见到。间叶组织包括纤维、脂肪、平滑肌、骨骼肌、间皮、滑膜、血管、组织细胞以及原始间叶细胞等(骨、软骨和淋巴造血系统),它们是一大类在胚胎学上有共同起源的组织的总称。在胚胎时期均由中胚层演化而来,起到支持、营养、保护等作用。凡起源于上述组织的肿瘤习惯上称为软组织肿瘤。尽管来自一个共同源基,但它们具有不同解剖学和形态学特点,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新生物。骨、软骨和淋巴造血系统也起源于中胚层,但因其有各自特有的结构,一般不作软组织而论。

概述

食管血管瘤是发生在食管的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属于胚胎结缔组织,间叶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瘤体内为血管样结构。

该病发病率很低,因此没有流行病学数据。纽约医学院 10 年间尸检数据显示患病率为 3/19982。文献报道多为个案,美国梅奥诊所发现,在 106 例胃肠道血管瘤中只有 2 例为食管血管瘤。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食管上、中、下段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类似。

该病病因不明确。

按肿瘤组织结构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静脉血管瘤、淋巴管瘤、肉芽肿型血管瘤和血管球瘤。本病属良性肿瘤,不进行分期。

该病发病过程隐匿,一般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和出血。

本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有内镜下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肿瘤性质、避免误诊。治疗的难点在于病变程度和范围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本病大多数呈缓慢进展,若瘤体较大,可导致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发生肿瘤破裂,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

本病属于良性肿瘤,进展缓慢,没有恶变报道。

症状

食管血管瘤发病过程隐匿,一般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食管血管瘤患者没有症状,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若疾病进展,会出现吞咽困难和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血管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食管血管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吞咽困难:为食管血管瘤的主要症状之一,除非为巨大肿瘤,否则吞咽困难症状通常不严重。

上消化道出血:为食管血管瘤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呕吐鲜血或有黑便,个别患者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有的患者可出现胸部或上腹部疼痛,类似食管炎症的表现。

其他症状:包括反酸、嗳气等,类似消化性溃疡,可能与食管血管瘤本身无关。

食管血管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食管血管瘤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甚至可为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消化道出血:食管血管瘤可发生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缓慢,患者主要表现为黑便或腹胀、消化不良,如果出血快(数分钟内达到数百毫升)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鲜血,如果出血速度非常快,可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病因

食管血管瘤的病因尚不明确。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吞咽困难,或时常出现胸部或上腹部疼痛不适、嗳气等表现。如果出现黑便,更应尽早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呕血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食管血管瘤?

如果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或时常出现胸部或上腹部疼痛不适、黑便,医生可能初步考虑食管肿瘤的诊断。通常进行胃镜、上消化道造影、胸部 CT 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胃镜检查: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也是食管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形态、性质等,如果内镜怀疑食管血管瘤,禁忌行活检。超声内镜能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血流情况、起源层次和侵犯深度,对食管血管瘤的诊断价值高。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由血管壁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可有多发性食管血管瘤。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食管病变情况。

胸部 CT 检查:为胸部疾病常用检查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进一步判断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进一步判断手术的可行性。

磁共振检查:也是血管瘤的检查手段之一,可有帮助判断肿瘤血管情况、病变范围。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曾患哪些疾病?

得过肝炎吗?

饮酒吗?每天饮酒量及饮酒年限如何?

主要有什么症状?出现症状多久了?

是否曾就诊?曾接受何种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曾接受何种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恶性肿瘤吗?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会影响寿命吗?

治疗

小且无症状的食管血管瘤可以随访观察,该病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食管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如果肿瘤小,可采用内镜下切除,但要避免治疗后出血。如果肿瘤较大,需要外科手术切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直径小于 2.5 厘米的肿瘤,可以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直径超过 2.5 厘米的肿瘤进行内镜下治疗时要慎重,避免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食管穿孔。

内镜下激光、套扎、微波及硬化剂注射:对于直径较小的肿瘤(取决于设备情况及术者的经验),可以采用内镜下激光烧灼、圈套器套扎、微波烧灼等并辅以硬化剂注射治疗,最终达到去除肿瘤的目的。

手术:对于直径大于 2.5 厘米(特别是大于 5 厘米)的食管血管瘤,需进行开胸肿瘤切除术,近年开展的胸腔镜微创肿瘤切除术减小了手术创伤。

其他治疗方法

双囊三腔管压迫:对于因食管血管瘤而发生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双囊三腔管(胃管的一种,充气后可以膨起压迫食道内壁,防止进一步出血)压迫治疗,类似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常见并发症,患者容易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病情稳定后进一步手术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属于良性肿瘤,大部分呈单发肿瘤,发展缓慢,体积较小,切除后预后良好。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肿瘤会缓慢进展,可导致吞咽困难,影响生活质量,或肿瘤破裂发生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治愈,治疗后很少复发,对寿命无明显影响。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避免进食粗硬食物以免划破食管黏膜导致肿瘤出血。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是内镜下手术切除,术后需注意有无呕血、胸痛、发热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复诊。如果因较大的肿瘤行开胸或胸腔镜手术切除,一般术后 1~3 天内需卧床休息,术后注意勤活动四肢,注意保护胸腔引流管,避免脱出。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渗透。术后加强咳嗽咳痰。

术后、用药复查:手术切除术后一般术后 1 个月、3 个月、半年、1 年复查明确治疗效果、有无复发。一般复查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或胸部 CT。

饮食:若为内镜下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情况一般术后 6~24 小时内禁止饮食,进食后首先进食流质饮食(如牛奶、粥汤),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划破食管黏膜导致出血及食管穿孔。若为非手术患者,注意避免进食粗硬食物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导致出血。

预防

本病的病因不明确,故无确切的预防方法。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长骨骨干结核是什么?长骨骨干结核怎么办?长骨骨干结核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硫酸庆大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硫酸庆大霉素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