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瘤是什么?肝动脉瘤怎么办?肝动脉瘤症状有哪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概述

肝动脉瘤是由于肝动脉及其分支扩张而形成的动脉瘤。

肝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 20%,仅次于脾动脉瘤,居第 2 位。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肝动脉瘤 20% 为肝内型,63% 发生在肝总动脉和肝固有动脉,28% 居于右肝动脉。肝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 20%~40%。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腹部外伤、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腐蚀邻近肝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医源性因素等。

肝动脉瘤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右上腹或右季肋部钝痛、绞痛,便秘、呕血、黄疸等。

肝动脉瘤破裂后病死率高达 40%,故肝动脉瘤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或通过介入手段治疗。

疾病的主要危害是肝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

症状

大部分肝动脉瘤没有症状,多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多数会出现黄疸、右季肋部或右上腹的钝痛或绞痛,半数以上可表现有呕血或黑便。随着病情发展,肝动脉瘤可导致胆道出血,破入腹腔可引起绞痛甚至因出血量过多而导致休克、死亡。

肝动脉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肝动脉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右上腹或右季肋部钝痛、绞痛,同时伴有便秘、呕血。

压迫症状:压迫胆道可致梗阻性黄疸、压迫胰管可致急性胰腺炎。

破裂症状:破入胆道可出现“Quincke 三联征”,即梗阻性黄疸、胆绞痛、上消化道出血;破入腹腔可出现剧烈腹痛、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破入十二指肠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破入门静脉引起门静脉高压表现,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嗜睡、呕血或黑便、前腹壁静脉曲张等。

少数患者可在上腹部摸到搏动性肿块或震颤。

肝动脉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肝动脉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随着动脉瘤越来越大,对周围器官的压迫越来越严重,动脉瘤破裂出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 20%~40%,病死率可达 40%。

常见并发症包括: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内型肝动脉瘤破裂后多与胆道相通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腹部卒中、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肝外型肝动脉瘤破裂可破入腹腔引起腹部卒中、失血性休克,部分患者甚至因未来得及救治而死亡。

门脉高压症:肝动脉瘤破裂与门静脉相通,则可产生门脉高压症,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嗜睡、呕血或黑便、前腹壁静脉曲张等。

病因

肝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因主要有腹部外伤、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腐蚀邻近肝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医源性因素等。

肝动脉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腹部外伤;

胆道结石;

胆道感染腐蚀邻近肝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医源性因素:肝叶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行胆与肠吻合术、肝移植术以及肝脏穿刺活检、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等;

先天性发育缺陷。

哪些人容易患肝动脉瘤?

创伤感染:腹部外伤、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等;

医源性因素: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肝移植术、肝叶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行胆与肠吻合术以及肝脏穿刺活检;

先天发育缺陷:肝内、外动脉结构异常容易罹患该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右上腹或右季肋部钝痛、绞痛,如刀割样感觉,无自发缓解倾向;

便秘、黄疸:进食后出现腹胀,皮肤、巩膜发黄。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呕血

剧烈腹痛

出血性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肝动脉瘤?

当医生怀疑是肝动脉瘤时,将通常进行腹部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动脉造影(DSA)、血液和生化检查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腹部触诊:患者需平躺在检查床上,双腿屈曲,放松腹部,医生在患者右上腹或季肋部可触及膨大的肿块,可伴有压痛和反跳痛。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判断肿块的大小、有无破裂出血引起的腹膜刺激征(表现为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患者需要平躺,双手抱头,充分暴露上腹部,医生将超声探头沿受检者右侧肋缘下及肋间行多方位连续扫查。通过此项检查,可观察受检者肝脏回声及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脉冲多普勒显示受检者动脉瘤内的血流及阻力指数。

CT 血管造影(CTA):患者需要平躺,充分暴露腹部。通过此项检查,可清晰显示肝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在检出率和准确性方面接近于动脉造影,且具有非侵入的特点。

动脉造影(DSA):患者需注射造影剂来显示动脉瘤的形态、血流分布状况。通过此项检查,可明确动脉瘤的位置,评估肝脏动脉和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是诊断肝动脉瘤的金标准,且可同时行介入治疗。

血液和生化检查:血液和生化检查一般无特殊意义,当伴有胆道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增多。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去医院看过吗?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做过哪些治疗?

最近病情有什么变化?

以前做过肝脏或者胆囊相关的手术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症状还会加重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怎么治疗?

会复发吗?

会留下后遗症和并发症吗?

对我的正常生活有没有影响?

治疗

肝动脉瘤破裂后病死率可高达 40%,故肝动脉瘤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或通过介入手段治疗。

手术治疗

瘤体结扎或结扎切除术:可阻断动脉瘤的血供,防止瘤体破裂。对肝内的动脉分支的肝动脉瘤,可行相应肝段(叶)的部分肝切除术。如动脉瘤已破裂无法保脏器时同时切除动脉瘤和脏器。

介入治疗:通过血管介入的方法阻断动脉瘤的血供,常用栓塞剂有自体血块、球囊、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PVA)颗粒等。血管内栓塞术具有微创、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等优势, 已成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关胆道出血(PARH)首选治疗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

肝动脉瘤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或通过介入手段治疗,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早期肝动脉瘤不易察觉,只有轻度的腹痛;中重度肝动脉瘤若不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可出现剧烈腹痛、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经过正规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治愈率高,生活质量是否受影响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肝动脉瘤破裂后病死率很高。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平卧 24 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下肢伸直制动 8 小时,要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周围皮肤有无淤血,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如果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压迫止血,做相应处理并及时更换敷料。

预防动脉栓塞:密切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是早期发现及避免肢体坏死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现足趾苍白、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小腿剧痛,则提示下肢动脉栓塞可能。

正确处理发热:发热的原因主要是栓塞后肝组织缺血或小灶坏死或机体对栓塞剂的反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必要时物理降温或服用温和中药降温, 切忌使患者体温骤降。

缓解腹痛:由于栓塞后水肿肝被膜张力增大及肝组织缺血所致,要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保护肝功能:遵医嘱积极保肝治疗,患者卧床休息, 保持充足睡眠,提高动脉血氧浓度。

预防

肝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人吃茴香菜的好处 茴香菜的营养价值

2023-9-19 23:23:44

药品

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