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颈动脉狭窄是颈动脉管腔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主要由胆固醇等物质组成,多发生于中老年人[1]。左右颈动脉是两根大血管,负责给大脑前部的大部分区域提供血液供应,这些区域负责思考、语言、感觉和运动等功能。在颈部可以触摸到颈动脉的波动,大概的位置在下颌角的下方[5]。与给心脏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一样,颈动脉也可以发生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占 90% 以上[1]。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1]。
早期颈动脉狭窄较轻,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很难被发现[1]。
常因为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血栓)而发现颈动脉狭窄[1]。表现为黑矇、言语不清、肢体笨拙或偏瘫、肢体麻木、眩晕、昏迷等。
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的危害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大约 25%~30% 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有关[1]。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三大方面,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改善血流,最终目的是降低未来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1][5]。
日常需要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尤其是不能随意停服抗血小板药物,并按照医嘱定期复诊[2]。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发生。
症状
颈动脉狭窄有哪些症状?
在早期,大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者可以表现为脑缺血的症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和其他脑缺血症状[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只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5]。症状一般在 1~2 小时内恢复,不会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1]。
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可能出现狭窄颈动脉同侧眼睛短暂性黑矇、视野缺损,还有言语不清、肢体笨拙或偏瘫、肢体麻木等表现[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应立刻去医院就诊。
缺血性脑卒中
可能出现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偏瘫、言语不清、脑神经损伤、昏迷等表现[1]。
如果血流中断达到 3~6 个小时以上,脑组织通常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脑细胞完全死亡[5]。
其他脑缺血症状[1]
当有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颈动脉闭塞时,可以表现为思维模糊、变换体位时眩晕发作、双眼失明、平衡障碍、头晕、眩晕等症状[1]。
往往在突然从卧位改成坐位,或由坐位改成直立位的时候出现以上脑缺血症状[1]。
颈动脉狭窄有哪些危害?
在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中风之后,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后遗症,比如[1]:
偏瘫
感觉障碍
言语不清
视力障碍
病因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原因是什么[1]?
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占 90% 以上[1]。如果长期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等,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当动脉内皮损伤后,血液中的胆固醇进入动脉血管内皮下,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后其外观呈泡沫样,因此也叫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的周围聚集了平滑肌细胞等成分,最终共同形成粥样斑块,斑块形成后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阻碍血流[4]。
慢性炎症性动脉炎:包括 Takayasu 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1]。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1]。
颈动脉迂曲:指颈动脉过长、扩张,以致于出现扭曲、褶曲等血管形态异常[6]。
颈动脉狭窄有哪些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
吸烟: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量有关,吸烟量越大,颈动脉病变越严重[1]。
糖尿病:不仅增加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增加脑中风的死亡率[1]。
高血脂:高血脂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1]。
其他危险因素:年龄、胰岛素抵抗、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冠心病或颈动脉疾病)等[1]。
就医
何时应就诊?
大部分早期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通常是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和其他脑缺血症状,去医院就诊检查后,才发现自己有颈动脉狭窄。如果出现脑缺血的表现应该去医院就诊[1]。
突然出现肢体活动笨拙、肢体麻木、偏瘫、言语不清、短暂性地不能看到或看不清楚物体、视野缺损。特别是在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长期吸烟的情况下[1]。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血管外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颈动脉狭窄的?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之后进行体格检查,包括颈动脉听诊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接下来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血管造影等,观察有没有颈动脉狭窄和狭窄程度[5]。通过以上的步骤,医生通常能够确诊颈动脉狭窄[1]。
询问病史
医生会询问有没有脑缺血的症状,症状发作多长时间,有没有好转。也会详细了解患者有没有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1]。
体格检查
触诊颈动脉。
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表情状态、面部是否对称、语言、意识、运动功能等。如果已经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神经系统检查可能有一系列异常表现,比如感觉障碍、偏瘫等[1]。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未来观察有没有颈动脉狭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板块稳定性等。
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用来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狭窄程度[1][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目前仍然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最终依据。
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这些症状对你有什么影响?
哪些情况能改善这些症状?
哪些情况会恶化这些症状?
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是否长期吸烟?
是否有冠心病或颈动脉疾病的家族史?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我的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我的病情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我发生脑中风的风险高不高?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您推荐怎么治疗?
这些治疗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手术会不会有什么并发症?
手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我该怎么办?
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三大方面,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通过手术改善血流,目的是降低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1][5]。
颈动脉狭窄是如何治疗的?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
保持健康的体重。
健康饮食。
规律锻炼,最好每天至少锻炼 30 分钟。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同时降低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主要包括降压治疗、糖尿病治疗、降脂药物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
降压治疗:在没有其他血管狭窄的情况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术后,一般建议把血压控制到 140/90 mmHg 之下。有高血压的患者,平时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1]。
糖尿病治疗:如果在颈动脉狭窄的同时还患有糖尿病,必须要加强饮食管理,严格糖尿病饮食,必要时配合使用降糖药物,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内[1]。
降脂药物治疗: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如果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可以服用烟酸类或贝特类降脂药[1]。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1][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预防脑中风的有效方法,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1]。主要适合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一些没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也需要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医生会决定是否实施[1]。手术前,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性质、程度和病变范围,确定手术方案[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即在颈动脉血管中放入支架,支架会对颈动脉起到支撑的作用,使血流恢复正常。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之后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创伤更小,在导管室内就能完成治疗[5]。
支架通常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会一直存留在体内,不会被人体吸收。有些支架则采用了可以被人体慢慢吸收的材料。还有一些支架内层涂有药膜,可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5]。
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术后需要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要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尤其是不能随意停服抗血小板药物,并按照医嘱定期复诊[2]。
生活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一般在术后 1、3、6 和 12 个月需要来医院复查,主要是检查神经系统情况,并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手术效果。1 年后,每隔 6 个月来医院复查一次,具体的复查间隔请遵照医生的意见[2]。
吸烟的患者不仅需要戒烟,还要避免吸二手烟。吸烟会加重和促进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戒烟是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措施之一[1]。
预防
如何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发生?
控制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能够帮助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戒烟、保持正常的体重、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