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结石是什么?尿酸结石怎么办?尿酸结石症状有哪些?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HB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疾病。

概述

尿酸结石是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的一种,常见泌尿系结石有含钙结石、感染性结石、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 4 种。

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尿量少、尿液 pH 值低等原因导致,尿酸形成结晶并在尿路沉淀为石,包括纯尿酸结石、部分含钙的尿酸结石和含尿酸的混合型结石。

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为 1%~20%,其中尿酸结石约占所有泌尿系结石的 5~15%,且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本病复发率高,反复发作可导致肾脏损害。

尿酸结石成因复杂, 与地区、环境、饮食、职业、性别、遗传因素、自身钙磷水平、草酸、嘌呤、代谢紊乱、基础疾病、药物暴露等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结石的部位,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

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常见的有疼痛和血尿,也可能出现尿液中排出砂石、尿路感染等。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多数结石需要及时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微创手术取石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开放手术取石。

结石常合并感染,并损害肾功能,长期存在的结石刺激还可能引起尿路上皮肿瘤。结石若造成梗阻,可能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肾积水、肾脏萎缩等严重疾病。

日常生活增加液体摄入,多饮新鲜橙汁,限制嘌呤饮食等,可有效预防及防止本病复发。

症状

依据结石部位、数量、大小、活动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尿酸结石的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轻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直至在体检时发现;严重患者则可能出现肾绞痛、血尿等。

肾绞痛:在上尿路结石中常见,表现为痉挛样剧痛,阵发性发作,发作时患者常辗转难安、全身冷汗,有时伴恶心、呕吐等。

血尿:结石在尿路内活动造成黏膜损伤,形成血尿,可以是肉眼血尿,也可以是镜下血尿。

排石史:相对常见,尤其是在疼痛发作和有血尿时。纯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为黄色或微红色,尿中可有鱼卵样棕色砂石。部分患者有家族尿石症病史。患者应注意收集排出的结石以便医生进行结石分析,为进一步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尿路感染:上尿路结石常伴尿路感染,可有腰痛、发热等。

尿路梗阻:上尿路结石形成尿路梗阻后,可出现无尿、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的症状。老年男性膀胱尿酸结石多数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等尿路梗阻病变。

病因

持续性酸性尿、高尿酸尿和尿量不足是促发尿酸结石形成的 3 个主要因素,生活习惯、所处环境、遗传因素、病理状态等均可导致这些因素的形成。列举部分病因如下:

原发性痛风患者:原发性痛风是一种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性疾病,有遗传倾向,10%~20% 的原发性痛风患者易出现尿酸结石。

内源性核苷酸分解增加:恶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小儿白血病等,以及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体内嘌呤大量增加,产生高尿酸血、高尿酸尿,更易发生尿酸结石。 

回肠或结肠造瘘术后 、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所致的脱水、血容量降低等,可造成尿液pH值下降,致使尿酸结晶沉淀,易形成结石。

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过多,或某些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可能引起高尿酸尿,继而引发结石。

糖尿病、肥胖及高血压病患者,尿酸结石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就医

病情轻微的尿酸结石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自主症状,但如发生肾绞痛、肉眼血尿、无尿等,需立即就医。出现尿中排出砂石、尿路感染(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尿中排出结石者,建议收集结石样本带至医院。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肾病科

医生如何诊断?

借助尿液 pH 值测定、X 线检查、B 超检查、结石分析等手段,医生确诊尿酸结石并不难。确诊尿酸结石,还须具备以下 3 个条件:

X 线检查:肾-输尿管-膀胱摄影(Kidney-Ureter-Bladder,简称 KUB )阴性 ,即尿酸结石 X 线不显影。

尿路造影:可见尿路腔内充盈缺损。

B 超或 CT:证实充盈缺损系结石所致。

此外,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还可能包括:

尿常规、尿培养、24 小时尿液成分分析:尿液 pH 值长期低于 5.5 是诊断尿酸结石的一条重要依据。90% 的尿酸结石患者首次晨尿 pH 值低于 5.7。因此,尿液 pH 值、尿液尿酸、尿量等指标有重要参考价值。

尿沉渣检查:可以判断尿中是否存在细胞脱落、核异常细胞、有无尿酸结晶等。

肾功能检查:血尿酸、肌酐等是重要的观察指标。

结石成分分析:若能采集到结石标本,那么对结石成分的分析将必不可少,这可帮助明确结石性质。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平时有没有腰痛、小便痛的症状?

尿中有没有见到过泥沙状物质?

有没有出现过血尿?

有没有其他疾病?

正在吃什么药?

平时喝水多不多?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需不需要手术?

平时饮食要注意哪些事项?

我正在吃 xx 药,跟本病有没有关系?

这个病会遗传吗?

需要自学监测尿液 pH 值吗?

治疗

尿酸结石的治疗包括 3 个方面:首先,日常饮食应限制嘌呤食物,大量摄入液体;其次,首选药物治疗,通过碱化尿液促进结石溶解或通过服药抑制尿酸生成;再者,病情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日常饮食

大量摄入液体,使尿量达到每日 3000 毫升(ml),或至少 ≥2000ml;

严格限制富含嘌呤饮食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及海产品,某些蔬菜如菠菜、豆类及豆制品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亦称药物溶石治疗,治疗时间通常较长,但成功率高达 70%~80%。医生评估适合采用溶石治疗后,常用药物有:

碱化尿液的药物:通常包括口服药物碳酸氢钠、枸橼酸钾和枸橼酸合剂等,或静脉滴注药物乳酸钠注射液。理想的尿液 pH 值应保持在 6.5~6.8。不可过度碱化,否则可能在尿酸结石表面形成磷酸盐外壳,阻止其进一步溶解 。此外,结石变小下降至输尿管时,可能引起完全性梗阻导致无尿,需及时就医。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等。

手术治疗

仅少数尿酸结石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伴有尿路梗阻等的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可以快速清除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尿石症,碎石效果与结石成分、结构和位置有关。就化学成分而言,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效果较好;X 线不显影的尿酸结石利用 X 线定位困难,但可以利用 B 超定位碎石机治疗。

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腹腔镜手术:视结石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疾病发展和转归

尿酸结石成因复杂,经及时调整饮食,积极干预,预后一般良好。如不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可能造成尿路梗阻、感染等,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

日常注意

通过饮食控制,一般可使血尿酸及尿液尿酸降低。尿酸结石复发风险高,为预防复发,需严格进行饮食调控。

增加液体摄入:多饮自来水,泉水或矿物质水,水果、草本饮料等,尽可能避免咖啡和酒精饮料,每日尿量要求达到 2~3 升。

严格限制嘌呤饮食:限食各种肉类等富含嘌呤的高蛋白食物,每日摄入不超过 100 克的鱼和肉,尤其忌食动物内脏及沙丁鱼等,菠菜、豆类蔬菜及豆制品也应少吃。

戒酒:烈性酒可加重高尿酸血症,啤酒可导致尿酸升高。

适当多饮鲜橙汁:新鲜橙汁富含枸橼酸钾,可提高尿液 pH 值,对于溶解和预防尿酸结石有明显作用。

预防

除某些因肿瘤放化疗等引起的尿酸结石外,多数尿酸结石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严格控制饮食,达到预防发生或防止复发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应大量饮水,少喝浓汤。

饮食应少荤多素。

严格戒酒。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体重。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鼻出血是什么?鼻出血怎么办?鼻出血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健胃消食片(仁和)的功效与作用-健胃消食片(仁和)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