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肾钙化(renal calcification)是因血钙水平异常增高,钙盐沉积在肾脏组织内,导致肾脏的正常组织钙化的影像学表现,严重时伴有肾功能障碍。
因各种病因导致血钙升高后,持续的血钙升高常会引发持续的尿钙增加,如在尿路中析出结晶则形成各种尿路结石,如沉积于肾脏组织内则导致肾钙化。
肾钙化往往与尿钙增多相关,是一些疾病的继发性病变,常见原因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远端肾小管中毒,髓质海绵肾,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等。
根据影像学表现中钙质沉积的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皮质型、髓质型、混合型。
肾钙化轻者可以毫无症状,严重者可致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多数与原发疾病有关,如血尿、蛋白尿、尿沉淀增多等。
本病的治疗主要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钙,降低尿钙、纠正酸中毒等。轻症可无需治疗,注意随访。
日常避免高钙饮食,多饮水,对于预防本病有积极作用。
症状
肾钙化轻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重者出现肾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往往与原发疾病相关,可表现为高尿钙症状:多尿、血尿、蛋白尿等,极少数情况可引起急、慢性肾衰竭。
或者与结石症并存而表现为结石症状,如血尿、尿沉淀增多。
但本病与肾结石不同,通常不会引起急性发作。
病因
肾钙化的形成机制为血钙升高,尿钙增多,钙盐沉积于肾脏组织所致。常常继发于:
肠道吸收钙过多: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小儿原发性高血钙、维生素 D 中毒、乳碱综合征及类肉瘤症。
骨骼破坏: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溶骨性钙沉淀等。
肾脏损害:肾外伤,肾感染,肾中毒等导致的肾损害可使坏死组织钙质沉积。
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如海绵肾所致的钙化。
药物所致: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等药物。
原因不明的肾钙化:特发性尿钙增多等。
就医
对于患有易出现高血钙或高尿钙症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肉眼血尿、蛋白尿、尿量突然增多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肾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肾钙化?
肾钙化是影像学的表现,对于存在高血钙或高尿钙原因患者,医生确诊本病主要依赖各种影像学检查。
超声:表现为病变局部的高回声,但没有后方声影。
腹部 X 线片:可显示肾弥漫性高密度影或点状钙化。
CT 平扫:可清楚地显示高密度钙化灶。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什么病吗?
以前做过什么检查?比如 B 超?CT?磁共振?
自己觉得有什么地方不舒服?
有没有发现过小便有异常?
最近吃过什么药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会影响肾功能吗?
能治好吗?
会遗传吗?
我平时饮食需要控制吗?
我因为 XX 病在服用 XX 药,还能继续吃吗?
治疗
肾钙化是跟高尿钙与高血钙相关的多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的继发病症,因此治疗重点在于原发病的治疗,及降血钙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肿瘤引起的血钙升高可考虑手术治疗,药物所致则需及时停药等。
降血钙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促进钙的排出,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
发生肾脏损害时的对症治疗:如注意补液,纠正脱水,纠正酸中毒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轻度肾钙化预后良好,可不必治疗。如造成肾功能障碍则需及时查找病因并治疗,恢复肾脏功能,否则可能会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日常注意
肾钙化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
合理安排饮食,如有必要,遵医嘱采取低钠、低钙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同时适当进食水果、蔬菜以增加钾的摄入,可减少尿钙排泄,有利于减少肾钙化的发生;
多饮水,建议每日至少2L水,可降低血钙浓度,减少钙质沉积。
预防
肾钙化因多种疾病引起,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能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