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波引起的皮肤热力损伤统称为微波烧伤。微波烧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能够产生微波的仪器或设备,最常见的是微波炉。在正常应用微波炉的过程中发生的烧伤,常常是由于接触微波加热后的食品、餐具等引起的继发热力烫伤,而并非直接由微波产热造成的损伤。临床上常见的微波烧伤更多的是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由于使用微波理疗仪器不当而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微波 (microwave)是指波长 1 m~1 mm,相应频率为 300 MHZ~300 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与物质分子相互作用并被吸收而产生热效应,它与红外线、高频加热及其他加热方式相比,可以深入物质内部,加热时热量产生于物质本身,不依靠热传导,里外同时加热,由于微波的波长短,因而容易集中加热。当微波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小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振荡。 但当微波量大时,产热高,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此时微波具有烧灼、切割作用。见于微波治疗仪。微波烧伤患者的表现同其他热力损伤类似,早期常见有红斑、组织水肿,后期可有创面的进行性加深,进而出现组织坏死、干痂外覆、溃疡形成。大部分浅度的微波烧伤创面,经外用药物、对症治疗后可以在 2~3 周内愈合,创面表皮化,封闭完好。深度烧伤创面在经创面清创、手术植皮或皮瓣治疗后也能顺利愈合。如果深度创面处理不及时或没有选择手术修复,常常愈合时间久,最终结局为病理性瘢痕形成或者挛缩畸形形成,严重者影响肢体活动或关节功能。合理使用微波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监护,及时对症处理早期的微波烧伤,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微波烧伤的发生,控制损伤深度,改善愈合质量。
概述
眼内转移性肿瘤比较少见,因为眼动脉与颈内动脉成直角分支,所以血流中的肿瘤栓子由于血流速度关系往往容易停留于颅内(脑及脑膜),而不易经过眼动脉进入眼内。眼内转移性肿瘤以单眼多见,左眼多于右眼,因左侧颈总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上发生,肿瘤栓子经此处上行易入左眼,而右侧需要绕过无名动脉,比较困难。也有双眼同时发病者,但少见。
症状
临床表现
1.眼部症状
一般是在全身其他器官发生恶性病变的晚期才会发生肿瘤的眼球内转移,但也有早期即转移到眼内者。患眼早期症状常有中心暗点及视力减退,因为眼内转移性肿瘤多发生于后极部,尤其黄斑部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如果肿瘤累及虹膜睫状体,可以前房角阻塞或关闭,导致眼压升高,可以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的表现。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病因
转移性肿瘤多来源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转移性肿瘤多发生于脉络膜,因为睫状后短动脉数目多于睫状后长动脉及睫状前动脉,所以发生于脉络膜者较发生于虹膜、睫状体者常见。
就医
检查
可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超、CT、MRI扫描等检查,可以发现眼球内实性占位性改变。
诊断
眼内转移性肿瘤病程发展较迅速,常伴随有发热、消瘦、乏力及原发部位肿瘤的典型症状。眼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实性占位性改变,有些眼球内转移性肿瘤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证据。
治疗
主要是治疗原发病灶。患眼早期可试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必要时可行眼球摘除术。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