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凹陷症是什么?颅底凹陷症怎么办?颅底凹陷症症状有哪些?

颈神经背支是向大脑中枢传导引起颈肩痛的各种椎管外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当其受卡压时引起相应部位的颈肩痛,称为颈神经背支卡压症。主要病因是卡压颈神经背支内侧支支配的关节突关节,危险因素是颈椎的关节突关节发育异常。以耳周、下枕部、颈项部的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肩、肩胛、前胸壁牵涉痛,头部旋转和过伸时,导致疼痛加剧。主要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包括神经阻滞和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关键点是缓解颈肩部的疼痛;治疗难点是无法获得长时间的疼痛缓解。持续的颈肩部疼痛影响睡眠,降低工作效率。

概述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是枕骨大孔周围的颅底骨向上陷入颅腔,迫使其下方的寰枢椎(齿状突)升高进入颅底,可合并部位的其他骨发育异常(如椎体分节障碍、寰椎融合障碍),并可合并神经结构畸形(如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和脊髓积水等),这些畸形可见于30%的颅底凹陷患者。

分型

颅底凹陷常有颅底基底部、枕骨鳞部、枕骨外的异常,可分为两型:

1.前变化型

枕骨基底部变短(斜坡变短),斜向水平方向,枕骨大孔平面向上移位,常合并扁平颅底,使颅后窝变小;

2.中线旁陷入

为枕骨外骨发育障碍,枕骨髁发育不良,斜坡向后移位进入颅后窝,斜坡下陷使枕骨鳞部下降。

症状

临床表现

先天性颅底凹陷症常在中年以后逐渐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常在青少年起病,随年龄增长、颅颈关节退变和韧带松弛,逐渐发展为颅颈区关节不稳定而引起上颈髓、脑干、小脑、后组颅神经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如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四肢和躯干运动和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睡眠性呼吸困难等。

病因

多为先天性畸形,又称扁平颅底。因骨病等其他原因致者少见。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因颅底枕骨大孔区的骨缘向上内翻,这样环椎向上陷入,枢椎齿状突向上向前进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及颈神经根,产生症状。

就医

检查

1.X线平片

颅颈侧位测量枢椎齿状突:在腭枕线(腭后缘到枕大孔后上缘连线)高出3毫米。颅骨正位的齿状突尖距离二腹肌线(两侧二腹肌连线)小于10毫米。

2.CT和MRI(磁共振成像)

可发现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中脑导水管狭窄和脊髓空洞症等。

诊断

开口位摄片不能看清外侧寰枢关节时即应怀疑颅底凹陷症,Chamberlain线测量是诊断颅底凹陷的主要影像学依据,以齿状突的1/3超过此线(正常应位于此线下方)或超过此线3mm以上可诊断;齿状突也超过Wackenheim斜坡线,当枕大孔前后径<19mm(正常为35mm±4mm)时可产生神经症状。

治疗

需注意手术治疗时可能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加重或呼吸衰竭。

1.颅底凹陷症常合并齿状突异常,并使齿状突突入颅后窝,进而压迫桥延脑和颈髓,用Halo环行颈牵引治疗有症状的患者多可恢复。

2.颅底凹陷常合并Chiari畸形,如骨结构在腹侧压迫延颈髓,在行颅后窝减压前需先行腹侧减压,解除腹侧结构对延髓的压迫;当出现脊髓空洞或积水时仍应行颅后窝减压术,前路减压后脊髓空洞和积水多可消退,骨压迫去除后神经症状可得到改善。

3.继发的颅底凹陷或颅底压迹是骨软化的结果,应行减压术合并骨融合或支架固定牵引,对骨发育不全、Paget病、Haudju-Cheney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支架牵引固定。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羚羊感冒片的功效与作用-羚羊感冒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疾病

脉络膜萎缩是什么?脉络膜萎缩怎么办?脉络膜萎缩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