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椎管内脊膜瘤,是一种常见的椎管内肿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和间质(蛛网膜细胞和间质是脑脊液注腔壁的细胞类型)。椎管内脊膜瘤多为良性肿瘤,与其他椎管内肿瘤的区别是该肿瘤内常出现钙化,且一般不会引起椎间孔扩大(椎间孔是脊柱中供神经和血管进入脊柱的孔洞)。
椎管内脊膜瘤约占整个椎管肿瘤的 10~45%。发病率仅次于椎管内神经鞘瘤而居第二位。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具体发病率不详。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曾应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史、处于绝经前时期、吸烟、大剂量放射检查史、外伤史、遗传、环境等为椎管内脊膜瘤的危险因素。
根据病理类型不同,椎管内脊膜瘤可分为内皮型、沙砾体型、纤维型、血管母细胞型、血管瘤型、混合型、透明细胞型和恶性脊膜瘤。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肢体麻木、无力、疼痛、活动受限等。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是肿瘤全切。
肿瘤会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功能障碍。脊髓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如存在传导功能异常,患者常无法根据环境改变做出正确的反应,如下肢无法运动。反射功能异常可导致反应迟钝或异常兴奋,如大小便失禁等。
少数肿瘤为恶性,易复发。
症状
椎管内脊膜瘤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难以表明的身体不适或肢体脊椎处轻微的疼痛。随着疾病进展,肢体疼痛、无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是椎管内脊膜瘤最常见的症状。
椎管内脊膜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椎管内脊膜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神经根性麻木疼痛:多表现为肩臂部疼痛、手指麻木、活动时关节处有压痛感等。
脊髓压迫症状: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
括约肌功能紊乱:表现为剧烈性疼痛、运动不便等。
胸部束带感:类似于被束带困住的感觉,这是因为肿瘤压迫了脊髓,引起感觉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表现为对外界的感受能力下降、感觉异常、感觉过敏(即感觉增强,表现为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和敏感,显得难以忍受)等,如面对滚烫的热水不会及时把手收回。
运动障碍:表现为舌头震颤、四肢不自主的抽搐、行走不稳、不能协调等。
大小便异常。
下半身瘫痪。
椎管内脊膜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脊髓水肿:多表现为四肢乏力、胸闷、心慌、感觉异常等。
病因
椎管内脊膜瘤主要病因尚不明确。
椎管内脊膜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曾应用雌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史、处于绝经后时期、吸烟、大剂量放射检查史、外伤史、遗传、环境等为椎管内脊膜瘤的危险因素。
哪些人容易患椎管内脊膜瘤?
以下危险因素与该病具有相关性:
外伤:发生跌倒、碰伤、扭伤等的人群。
吸烟:经常吸烟的人群。
放射检查史:曾经具有大剂量放射检查史(如检查次数很多、检查时间很长)的人群,患病的风险较大。
曾应用雌激素治疗者: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雌激素的女性。
口服避孕药史:长期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女性。
处于绝经后时期:绝经时年龄较大的女性,可能会增加患椎管内脊膜瘤的风险。
年龄:椎管内脊膜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 50~70 岁多见。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发生,但女性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
遗传因素:具有椎管内脊膜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高。
环境因素:接触外界因素如药物、射线等,可能导致脊髓的神经系统的分化异常,导致发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肢体疼痛、无力、麻木、活动受限。
发热、疼痛。
呕吐注。
乏力。
大小便障碍。
感觉障碍,如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异常、增加或下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瘫痪。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科
肿瘤科
骨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椎管内脊膜瘤?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等,医生可能初步疑诊椎管内脊膜瘤,进而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脊髓造影检查:该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对脊髓挤压情况。
脑脊液检查:为了检查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是否增加,若增加则提示可能存在椎管内脊膜瘤,有助于诊断本病。
X 射线检查:可以发现肿瘤的沙粒状钙化迹象,这是脊膜瘤不同于其他脊髓良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CT 检查:该检查可明确肿瘤内是否发生钙化。
磁共振成像:可明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及脊髓的关系。
病理检查:该检查可对肿瘤的性质、分型有明确判断及分析。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你年龄多大?曾经患过什么病吗?有家族遗传史吗?
何时有疼痛感的?何时感觉到肢体麻木的?
最近是否有发热?是否感觉乏力?
目前大小便还正常吗?每天排便解尿次数是多少?
现在还可以正常活动吗?活动时会不会感觉疼痛剧烈?
还有其他不适吗?
就诊前是否曾服用其他药物?
此前是否长期服用避孕药?
此前曾受伤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何会患此疾病?
此疾病和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关吗?
有哪些治疗方案?
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只服用药物,可以痊愈吗?
此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此疾病的治愈率高吗?容易复发吗?
有何生活注意事项?
治疗
椎管内脊膜瘤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止痛类药物:常用药物如酮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注等。其作用为缓解患者因脊髓神经受压迫所致的疼痛感。
通便类药物:常用药物如比沙可啶、乳果糖等,其作用是为了帮助治疗排便障碍。
化疗:有研究表明采用干扰素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也有不错的疗效。但化疗有一定的副作用。
手术治疗
切除肿瘤:该方法为椎管内脊膜瘤治疗的常规方法。治愈率高,若肿瘤全部切除,一般不会复发。不完全切除有复发的可能,但可能性很低。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复发的、残余的或无法手术的患者,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可杀死肿瘤细胞。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肿瘤会增大压迫脊髓,导致患者行动不便,严重者会瘫痪,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治愈率较高,复发率极低。术后初期患者可能无法行走,但大部分患者恢复一年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日常注意
椎管内脊膜瘤是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在日常注意生活中从术后护理、用药注意、饮食习惯、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注意护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接受了手术,术后注意敷料一天应更换 2 次,保证卫生。引流管要保持畅通,避免挤压,应注意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量和性质。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注、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每隔一年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脊髓造影检查、脑脊液检查等项目以评估肿瘤有无复发。
放疗和(或)化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 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脱发、食欲不振、恶心等异常,患者应及时就医,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药物缓解。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饮食,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牛奶、瘦肉等。
若为普通患者,可正常饮食。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术后可根据情况适当按摩四肢,防止肌肉萎缩。术后 2~3 周后可下床活动,但运动强度要小,可适当散步、上下楼梯运动,避免受伤。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运动,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避免摔伤。
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应戒烟、戒酒。
术后应勤翻身,经常擦洗身体,勤换床褥,防止压疮(褥疮)。
康复治疗中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做些功能锻炼,如康复早期可多按摩四肢,防止肌肉萎缩。在恢复中可适度增加运动强度和活动时间,但要避免摔伤。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避免口服避孕药:不口服避孕药可使椎管内脊膜瘤发生的危险性下降。
避免受伤:具有外伤史的人群患病的危险性较高。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致癌物、放射线等。
避免接受雌激素治疗:若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大量增多,会提高椎管内脊膜瘤的风险。
戒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定期筛查:50~70 岁的女性发病风险较高,应定期筛查。
遗传咨询注:对于有椎管内脊膜瘤家族史的妇女,生育时需接受遗传咨询,力争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