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脓肿是什么?膈下脓肿怎么办?膈下脓肿症状有哪些?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眼病。睑板腺可生成一种名为睑脂的脂质,有助于防止眼表水层蒸发。睑脂、水和粘液形成了泪膜的三层结构,可以保持眼睛湿润。睑脂的量或质量,或腺体本身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发生。疾病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的类型是阻塞性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生于腺体开口堵塞时,会使到达眼表的油脂减少。流行病学:年龄在该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睑板腺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人种也是因素之一,亚洲人发生睑板腺功能障碍的风险是欧洲人的 3 倍。最主要的病因: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敏性结膜炎和其他眼病;眼睑或角膜发炎或受损;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作用。疾病早期阶段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然而,随着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进展,泪膜中的油脂数量和质量都会降低,眼睛可能因此而出现灼痛、瘙痒、干涩、刺痛且发炎的红肿眼睑。主要治疗方法:早期日常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疾病的主要危害:眼部不适、视力受影响、进一步可导致霰粒肿、结膜结石、充血,严重者可出现角膜血管翳、溃疡、及睑外翻。当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者家里和办公室里的空气因为空调和暖气极为干燥时,症状会进一步恶化。

概述

膈下脓肿是一种继发性的感染,是指膈肌下方、横结肠及其系膜上方的间隙内局限性积聚脓液,统称为膈下脓肿;大多数膈下脓肿有肝癌、胃肠肿瘤、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外伤、腹部大手术等病史。

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膈下脓肿是一种继发性的感染,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导致;上腹部肿瘤手术史、上腹部外伤史等,是膈下脓肿的危险因素。

根据脓肿形成的部位不同分为左膈下脓肿和右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形成后,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局部症状比较隐匿不明显。全身症状最主要为发热,刚开始为弛张热,接着出现持续高热、脉搏加快,逐渐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济等症状。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脓肿形成的部位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膈下脓肿主要治疗方法为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由于膈下脓肿并发症比较多,病死率较高,当脓腔较大或穿刺引流无效者,应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在引流的同时加入抗生素辅助治疗。

经过正规治疗,及时手术并且辅以抗生素综合治疗后,膈下脓肿至今仍有 6.8%~11.3% 的病死率,其中可能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原发疾病较重、或者年龄较大,免疫力较低下所致。

膈下脓肿病死率高,所以应当注意做好预防,如腹膜炎患者应采取半坐位,避免腹腔内的渗出液往上流;如果手术患者,术后应选用有效抗生素等等。

症状

膈下脓肿形成后,全身症状比较明显,最开始表现为发热,逐渐出现全身乏力、衰弱、食欲不振、消瘦等;脓肿形成的部位常出现持续性钝痛。

膈下脓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全身症状:

最主要为发热,刚开始为弛张热,发展为持续性高热或中等程度的发热;

脉搏速率增快,舌苔增厚;

全身无力、盗汗(睡觉出汗)、神经衰弱、脸色苍白;

食欲不振、消瘦等。

局部症状:

常常被全身症状所掩盖,通常表现为脓肿形成部位的疼痛,为持续性的钝痛,疼痛部位常常位于两侧肋缘下或胸骨剑突下,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可引起肾区痛,有时可牵涉到肩、颈部疼痛;

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

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出现咳嗽、胸痛等。

膈下脓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当膈下脓肿形成后,未及时治疗或引流时,当脓肿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

胸腔感染: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当脓肿破人胸腔后引起脓胸;

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瘘:脓肿形成后,脓液中有些物质可腐蚀消化道的管壁,引起消化道反复出血、破溃,从而引起肠瘘或胃瘘;

贫血。

病因

膈下脓肿为继发性的感染,常因多种细菌(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所导致,脓肿形成的部位主要取决于感染的器官来源。

常见原因有哪些?

左膈下脓肿:多见于腹部肿瘤手术、脾胃手术后、胃肠外伤或者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等,以及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非手术或手术引流后,导致左膈下间隙积液、积脓。

右膈下脓肿:多见于肝胆手术后,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污染、渗液,使胆汁、肠液积聚在肝上或肝下间隙,形成包裹性脓肿;也见于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或胃肠外伤后。

哪些人容易患膈下脓肿?(危险因素)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有上腹部肿瘤手术史的人群,例如肝胆肿瘤、胃肠肿瘤等;

有上腹部外伤史的人群,例如胃肠外伤,肝破裂、脾破裂等;

有可能引起腹膜炎的人群,例如患有阑尾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人群,易引起穿孔至弥漫性腹膜炎。

就医

急性腹膜炎或者腹腔内脏器的炎性病变患者,经治疗好转后,或者之前做了腹部手术数日后,当出现发热、腹痛、全身无力、盗汗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出现胸部剧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

腹痛

全身无力、盗汗、神经衰弱、面色苍白

食欲不振

消瘦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持续性高热

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

剧烈胸痛

呼吸困难

晕倒

意识障碍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肝胆胰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膈下脓肿?

对于来就诊的患有膈下脓肿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同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膈下脓肿;进一步通过诊断性穿刺给予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平卧位,解开衣服,医生会看患者的肋间隙、腰背部以及上腹部的皮肤有没有水肿,看肋间隙会不会饱满,初步判断腹腔内有没有积液;接着医生会让患者去枕平卧,两腿屈曲,触诊判断腹壁的紧张度,看有没有深压痛和叩击痛,判断患病的部位,接着医生可能会用听诊器对病侧的肺部进行听诊,判断呼吸音有没有减弱,初步判断患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判断是否感染。

细菌学培养:包括血培养和诊断性穿刺后的脓液培养,可判断为哪种细菌感染。

X 线:

胸腹部透视和摄片:该检查快速、无创伤,费用低,但有射线;可以根据有没有液平面、肋膈角情况来判断有无脓肿或炎症。

钡餐检查:也称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检查时间较长,无创伤,费用不高,有辐射,主要用于判断消化道有没有病变的检查,患者行该检查前一日开始即半流质饮食,检查前不要服用含金属类的药物,比如钙片,检查当天最好穿没有纽扣的衣服。

B 超检查:无创伤、无辐射、费用低,能较为准确的判断脓肿的部位,并且能引导穿刺引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哪里不舒服?症状出现多久了?

以前有得过什么疾病?有没有外伤过?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去别的医院就诊过吗?做过什么检查?接受过什么治疗?效果如何?

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最近两三个月有没有感觉人容易累?体重有没有减轻?

有没有胸痛?或者呼吸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这种情况严重吗?为什么我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需要手术吗?

这个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如果我治疗的话,大概要多少钱?医保有报销吗?

如果我不手术,吃药能好吗?

手术能彻底治愈吗?以后会复发吗?

那如果手术,我要多久才能好?

治疗期间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饮食方面有没有什么药忌口的?

治疗

膈下脓肿多采用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治疗前后,均应进行充分准备,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应用等。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引流前就应开始使用,早期可根据经验用药,可用氨基苷类例如如氨曲南、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α-羧基噻吩青霉素、克拉维酸及喹诺酮类,或第 2、3 代头孢菌素;

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作调整;

有时需与抗厌氧菌抗生素联合用药,常用的抗厌氧菌药物有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两者效用相似,但前者更便宜;

一般都是经静脉途径给药,直到至患者体温以及抽血检查白细胞正常时停止给药。

手术治疗

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在局麻下施行,创伤小,引流效果好,80% 的膈下脓肿可以治愈。

切开引流术:当脓腔较大或穿刺引流无效的时候,行手术切开引流,这个手术前应在 B 超或者 CT 下行脓肿定位后,选择适当的切口;手术的路径包括经前腹壁和后腰部路径。

疾病发展和转归

患有膈下脓肿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会导致脓肿反复发作,抗生素耐药,严重者出现脓胸,脓毒血症,继而引起死亡

患有膈下脓肿者,经过正规治疗,及时手术并且辅以抗生素综合治疗后,膈下脓肿至今仍有 6.8%~11.3% 的病死率,其中可能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原发疾病较重、或者年龄较大,免疫力较低下所致。

日常注意

膈下脓肿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经皮穿刺引流术,手术前后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术后采取半坐位是关键。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穿棉质宽松舒适的衣服,注意保暖。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卫生,每日 2 次消毒、清洁、更换,防止感染。

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管情况,避免受压、扭曲、打折、移位和脱出,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两,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果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的血性液体,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术后采取半坐位。

术后用药:

术后选择氨基苷类药物和甲硝唑或者克林霉素联合使用。

经静脉途径给药,直到至患者体温以及抽血检查白细胞正常时停止给药。

在严密观察病情下,可给予注射杜冷丁镇痛。

尽早给予肠道促动力药,如生大黄、硫酸镁、乳果糖等,也可用中药皮硝外敷。

饮食管理:

术前、术后均禁食、胃肠解压、补液和营养支持。

等全身症状改善后尽早恢复饮食,开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过度至低脂饮食

少食多餐。

低盐清淡饮食、多食青菜水果。

忌食生姜、大蒜。

忌食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等食品,如鸡蛋的蛋黄、肥肉及油炸等食品。

戒烟、戒酒。

运动管理:待全身症状(即发热、乏力、盗汗等)改善后,患者可在 1~7 天后离床活动,可由家属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术后复查:请遵医嘱或定期(术后 1、3、6 个月)到医院复查,监测 X 线及腹部 B 超等项目。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如果出现发烧、乏力、胸痛、呼吸困难等等情况,及时就医。

预防

膈下脓肿病死率高,故应注意预防。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预防方式如下:

腹部手术或腹膜炎患者,术后应取半卧位或者半坐位,避免腹腔内渗出液上流。

上腹部手术后,实时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情况,如果有发现升高,及时行血培养,并选用有效抗生素。

如果术后有置引流管着,麻醉恢复后尽早取半坐位。

以前患有肝癌、胃肠肿瘤、腹部外伤(例如胃肠外伤,肝破裂、脾破裂等)、腹部大手术或曾有阑尾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一旦出现发热、怕冷、乏力、胸痛、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诊,以防止耽误病情。

年老体弱者,应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营养,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谷维素片的功效与作用-谷维素片说明书

2023-8-3 7:57:52

保健

冬季饮补酒的好处你知多少?

2023-9-11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