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性结膜炎是什么?包涵体性结膜炎怎么办?包涵体性结膜炎症状有哪些?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该病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麻风除侵及皮肤及外周神经引起麻风结节病变外,还可侵犯体内各脏器及组织,眼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25%的病人可以引起麻风性角膜炎,患者不仅失去触摸的感觉,还丧失视力。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20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着的成绩但至今麻风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中国麻风协会最近统计我国剩下病例已不足7万。全国已基本未出现新的感染病例。

概述

包涵体性结膜炎是沙眼衣原体中D-K抗原型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此型衣原体能引起子宫颈炎及尿道炎。眼部感染来自生殖泌尿系统。常侵及双眼,为急性发病。包涵体性结膜炎是一种通过性接触或产道传播的急性或亚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多为双侧。由于表现有所不同,临床上又分为新生儿和成年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症状

临床表现

1.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

又称新生儿包涵体性脓漏眼。新生儿出生时,在患衣原体性宫颈炎的产道中受感染。潜伏期5~12天,双眼发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表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肥厚、乳头肥大,主要见于下穹隆及下睑结膜,新生儿结膜的腺样层尚未发育,故2~3个月内无滤泡形成,可有假膜形成。角膜受累时表现为轻度上皮炎或近角膜周边部的上皮下小浸润,一般不发生角膜溃疡,分泌物多,初为浆液性,但很快发展成脓性,2~3周后转入慢性期,晚期有显著的滤泡形成,3个月至1年内自行消退,但严重病例可能有角膜瘢痕和新生血管出现。

2.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又名游泳结膜炎,因为许多患者都有在污染的游泳池游泳史,实际上此病是由沙眼衣原体D-K型泌尿系统感染后污染的手、毛巾或水等传染到眼;有称是一种接触感染,潜伏期5~12天,常单眼先发病,1~3周后波及另眼,开始时结膜充血,很快眼睑红肿,耳前淋巴结肿大,穹隆部结膜有很多滤泡,下方最著,结膜因细胞浸润而肥厚,结膜囊有很多脓性分泌物,结膜刮片可见包涵体,急性期消退后,结膜仍肥厚、充血、有滤泡。持续3个月至1年可恢复正常,可有结膜瘢痕但无角膜瘢痕。可能同时存在其他部位如生殖器、咽部的衣原体感染征象。

病因

本病是由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至K)引起的一种急性结膜炎,在新生儿称为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在成人称为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是新生儿通过被感染的产道所致。大多数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是接触感染的生殖器分泌物所致。

就医

检查

1.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

分泌物为脓性,量多,可做涂片检查,基本不见细菌,并有包涵体。

2.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结膜囊脓性分泌物,内含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结膜刮片可见包涵体。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1.实验室检测

手段同沙眼。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容易检出嗜碱性包涵体。

2.血清学检测

对眼部感染的诊断无多大价值,但是检测IgM抗体水平对于诊断婴幼儿衣原体肺炎有很大帮助。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需要和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引起的感染鉴别。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用1:5000高锰酸钾、3%硼酸或1:1000新洁尔灭溶液冲洗结膜囊,清除脓性分泌物,直至分泌物减少。

(2)冲洗后滴用0.1%利福平或10%~15%磺醋酰钠眼液,睡前涂用抗生素眼膏。

(3)新生儿使用药膜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2.全身治疗

成人口服强力霉素(又称多西环素),每日2次,疗程3周。孕妇、哺乳期妇女可服用红霉素,每日4次,共2周,小儿口服红霉素。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应该注意其性伙伴的检查与治疗;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应对其母亲进行检查与治疗。

日常注意

加强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治疗孕妇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以降低新生儿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即用0.5%红霉素眼膏涂眼,有较好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有包涵体性尿道炎或子宫颈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

3.有包涵体性结膜炎者,严禁入公共游泳池,以防传染他人造成流行。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黄芩苷片的功效与作用-黄芩苷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吡拉西坦胶囊(百康)的功效与作用-吡拉西坦胶囊(百康)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