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出血性黄斑病变,青年性黄斑变性
概述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脉络膜肉芽肿性炎症,导致 Bruch 膜(是指位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与视网膜视部色素上皮间薄薄的一层膜状结构而言,因首由 Bruch描述,故名)损害,其屏障作用消失,脉络膜新生血管经 Bruch 膜缺损处,进入视网膜色素上皮下间隙或视网膜神经上皮下。
患者大多为中青年,起病年龄多在 32~38 岁。多单眼发病,但少数患者双眼患病。
国外文献中以弓形虫感染最多见,占总患者数的 1/3 以上,其他为结核、梅毒、组织胞浆菌病和莱姆病(Lyme)等。但在我国则多与结核有关。
该病主要症状为患者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中心暗点,眼底表现类似老年性黄斑变性,但病灶较小,多为孤立的渗出灶,伴有出血,有色素堆积的瘢痕,视力永久性损害。
该病治疗以找寻病因积极抗炎为主,在病因尚未明确时,进行对症治疗,比如激光光凝、光动力治疗(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等。
该病因黄斑区瘢痕形成,严重损害眼视力,预后不佳。
症状
该病以中心视力下降、中央暗点、视物变形、变小为主要特点。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该病早期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病程持久,常间歇性发作,往往持续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最后形成瘢痕。
眼底检查病变中心为灰白色深层浸润性病灶,稍隆起,边缘模糊,病灶边缘可有出血,呈点状或片状,围绕病灶浸润损害,视网膜下可能有渗液而使病灶盘状脱离。病情持久者,病灶附近可能有亮白色的硬性脂类沉着。
整个病程可分为 3 期:
活动期:检查后部玻璃体,部分患者可见极其轻微的尘埃状或线结状灰白色混浊。黄斑中央或附近可见灰白色病灶,病灶周围有环状或眉月状出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动脉期出现荧光,并迅速扩大增强呈强荧光斑,至造影晚期仍持续不退。
恢复期:渗出病灶处视网膜水肿减退,境界比活动期略感清晰,周缘出血消失。出现色素脱失及色素增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动脉期出现与灰白色病灶及其周围脱色素区大小一致的荧光,逐渐增强并略有扩大。
瘢痕期:病灶面视网膜水肿消失,成为境界清楚的灰白色斑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动脉期出现与瘢痕病灶一致的荧光斑,周围因色素增生而有荧光掩盖,其外更有轮状透见荧光。病灶处荧光逐渐增强,但不扩大。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引起眼痛、畏光,当眼压严重升高时,可引起中到重度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视力下降等。
玻璃体积血:少量出血时,患者可能不易察觉,或仅有“飞蚊症”;较多的出血发生时,患者发觉眼前暗影飘动,反复出血的患者,视力明显下降。
病因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以弓形虫感染最多见,占总患者数的 1/3 以上。
我国则多与结核有关。
梅毒、组织胞浆菌病和莱姆病。
哪些人容易患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患者大多为中青壮年。
结核患者或有结核史的人。
弓形虫感染史。
梅毒、组织胞浆菌病和莱姆病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中心视力突然下降。
病眼与健眼相比,出现视物变小,直线变得扭曲。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以进行诊断:
该病常见于全身情况良好的中青年,大多单眼发病。
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轻、中度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等。
有特征性的眼底改变。
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组织胞浆菌素皮内试验以及弓形虫红细胞凝聚反应、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及特异性抗体等血液检查是必要的。
胸部 X 线检查:观察是否有结核结节等。
荧光造影检查:
活动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动脉期出现荧光,并迅速扩大增强呈强荧光斑,至造影晚期仍持续不退。
恢复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动脉期出现与灰白色病灶及其周围脱色素区大小一致的荧光,逐渐增强并略有扩大。
瘢痕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动脉期出现与瘢痕病灶一致的荧光斑,周围因色素增生而有荧光掩盖,其外更有轮状透见荧光。病灶处荧光逐渐增强,但不扩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
视力下降有多久了?
视物变形是怎样的变形?
有没有视物变小?
有没有弓形虫感染史或结核病史或梅毒感染组织胞浆菌病或莱姆病史?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是什么导致的呢?
需要怎么治疗呢?需要住院做手术吗?医保可以报销吗?
效果好吗?会复发吗?会留下后遗症吗?
这个病会遗传吗?会传染吗?
我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治疗
该病最理想的治疗是找到炎症的原因,进行病因治疗。对于进行检测后仍不能确定病因者,进行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该病治疗以找寻病因积极抗炎为主,当怀疑有结核或全身有活动或陈旧性结核病灶,或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应行规则的抗结核治疗。
此外可查血沉、免疫球蛋白及莱姆病钩端螺旋体及弓形体血清学检查,如有阳性,则予以相应的治疗。
若查不出任何原因,考虑其他炎症时,可试用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细胞免疫,减轻炎症反应及早期毛细血管的扩张,抑制生长因子等促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活性,从而防止新生血管的形成。
其他治疗
激光光凝: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有脉络膜新生血管,位于离中心凹颞侧或上、下侧 1/4PD 左右的新生血管膜,可谨慎予以激光光凝,注意剂量。
光动力治疗(PDT):对于眼内注射有顾虑和有禁忌的患者,医生会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复发患者相对较少。玻璃体腔注射的主要风险是眼内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自然病程最终视力均较差。预后与出血量和次数密切相关。极少数患者过数年后病情可复发,复发的渗出灶常在原来瘢痕的边缘出现。
日常注意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恼怒。
注意眼部卫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用眼,防止视力疲劳。
遵医嘱,合理用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抽烟,不酗酒。
健康、均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