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引起的颌骨炎性病变。
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要病因。
本病可以分为两型:
中央性骨髓炎:骨髓腔内先发生感染,骨髓腔内血管扩张,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组织逐渐溶解为脓肿,成骨细胞和骨小梁逐渐减少或消失,感染侵犯骨松质和骨髓腔。
边缘性骨髓炎:反应性新骨在骨膜密致骨表面形成,新生骨小梁周围有大量类骨质和成骨细胞,骨小梁之间有纤维结缔组织。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颌骨疼痛、溢脓、创口不愈。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选用抗生素治疗或切开创面引流,治疗关键点在于杀灭感染菌、清洁创面及需要摘除死骨。
本病可引起全身中毒,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使机体长期溃脓,出现贫血、消瘦等慢性症状。
大块骨质坏死会造成颌骨缺损,甚至造成病理性骨折,引起咬合紊乱,使咀嚼功能出现严重异常。
症状
颌骨疼痛、溃脓、创口不愈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最常见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全身炎性反应,全身红肿、发热,甚至出现骨折或咀嚼功能丧失。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
颌骨疼痛:病人自觉病变部位疼痛剧烈,并可散及头面部。
溃脓:患处牙龈红肿,有压痛,不敢咬合,龈袋溃脓。
创口不愈:溃脓的创面难以愈合。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骨坏死
骨折
化脓性上颌窦炎
咬肌间隙感染
翼下颌间隙感染
病因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感染: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化脓性细菌。临床上多为混合型细菌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不注意口腔清洁,口腔内环境差,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机体免疫较差的人群:机体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的防御力降低,对细菌的抵抗力不足,易受致病菌的侵袭。
有开放性颌骨骨折及各种外伤的人群:外伤使致病菌直接侵入骨内,引起化脓性感染。
有颌面部其他化脓性炎症的人群:感染可有血液扩散至颌骨,侵袭颌骨,引发化脓性感染。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病:
成年人群:成年人群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高发人群,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颌骨疼痛;
颌骨及头面部肿胀溃脓;
牙齿松动,牙龈溃烂不敢咬合。
如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拨打 120: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
张口困难
全身急性发热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科
医生如何诊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当医生怀疑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时,可行 X 线、CT 扫描及核素扫描来明确诊断。
具体相关检查:
X 线检查:X 线片在慢性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急性期一般看不到骨质破坏。
CT 扫描:目的是判断骨质破坏的程度,判断炎症对骨的影响,可更好地诊断病情。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可出现阳性改变,病变区有核素浓聚。目的是准确地判断是否为骨髓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持续多久了?
有无明显疼痛?疼痛持续多久?
颌骨部位活动是否正常?
是否能够正常进食?
平日饮食情况如何?
有无牙科病史?
平日是否注意口腔清洁?
就诊前有无接受过其他治疗?使用过哪些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病情严重吗?
还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吗?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效果最好最安全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治疗需要多久?
疾病会反复发作吗?
治疗后影响我的日常生活吗?
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
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药物治疗
青霉素: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可以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杀灭病菌,但对耐药性强的细菌效果差。
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及繁殖来杀死细菌,其耐药菌株极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头孢地尼: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通过阻滞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杀灭细菌。
手术治疗
引流排脓:一旦判定骨髓腔内有化脓性病灶时,需要及时拔除病灶牙,使脓液由牙龈排出,或切开脓肿部位进行引流。
死骨摘除术:经其他治疗后仍有流脓现象、且发现有与正常骨质有一定界限的死骨时,可以进行该手术。沿颌骨皮肤切开患处,暴露病灶并摘除或刮除死骨。
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对急性炎症初期效果较好,用超短波缓解疼痛,达到消肿及控制炎症的作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出现广泛性颌骨坏死,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影响进食及呼吸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寿命无影响。
若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痊愈,复发率较低,预后良好,不影响正常生活,对寿命无影响。
日常注意
注意对患面的保护,及时消炎清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引流脓液,积极配合相关术后恢复工作。
术后复查: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明确有无脓液残留及复发迹象。
患者饮食:一般术后 6~8 小时食用流食。恢复期间,注意饮食,不可暴饮暴食,不可吃太多辣椒,不可饮酒。
注意运动:积极运动,多跑步、游泳、健身等。提高自身体质,增强免疫力。
其他:注意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护理口腔。
预防
具体预防方式如下:
对于可变的危险因素,如下因素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定期对口腔及牙龈进行护理。
提高免疫力:积极运动,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致病菌便不容易侵袭机体。
防止感染:出现外伤时应及时清洁创面,积极消毒,大型手术需要到正规三级医院,防止伤口的二次感染。
对于不可变的危险因素,如下因素有助于疾病的预防:
成年人应积极体检,注意自身身体变化,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