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是什么?流口水怎么办?流口水症状有哪些?

甲状舌管囊肿可通过舌肓孔与口腔相通,可形成甲状舌管瘘(口腔内),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在颈部形成甲状舌管瘘(颈部)。

概述

流口水是婴儿时期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流涎,不需要医治。异常流口水,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常见于婴儿时期。

症状

临床表现

1.生理性流涎

一般4个月至3岁流口水多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婴儿3~4月龄时,口腔内的唾液腺逐渐发育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多。而这个时期的他们的面部肌肉还未发育完善,咀嚼能力弱且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发生流口水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吞咽,流口水的情况就会逐渐消失。以上情况均可称为生理性流涎。

2.病理性流涎

少数宝宝流口水是一种病理现象。常见的疾病:

(1)口腔炎

如舌炎、牙龈炎、黏膜炎、口腔溃疡等,由于产生疼痛感而引起宝宝吞咽不良。出现口水横溢。口腔黏膜受损、破溃、发炎或烂牙等病变,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也会流口水。

(2)呼吸道感染

如感冒、扁桃腺炎、咽喉炎等。患儿感冒鼻塞致呼吸不畅,不得不改用小嘴呼吸,口水就会从口角流出。如有扁桃腺炎、咽喉炎等,可导致咽喉部红肿不适,引起吞咽困难,致使口水滞留于口中而流出。

(3)病毒感染

如手足口病、水痘等,引起口腔内及舌旁的溃疡而导致疼痛,吞咽困难。

(4)神经系统疾病

如一氧化碳中毒、脑炎、延髓麻痹、脑膜炎后遗症、面部神经麻痹、智力低下等,损害了支配唾液腺的交感与吞咽神经或者神经中枢,引起唾液腺分泌失衡而造成口水外流。

病因

生理性流涎常由食物刺激、乳牙萌生等引起;病理性多见于口腔、牙龈、舌的炎症,或由神经系统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所致。

就医

检查

小儿流涎症的检查主要包括口腔检查以及涎液分泌量测定等。可观察小儿牙齿萌出情况、有无口腔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疾病体征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患病小儿有流口水的症状,口腔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流涎可见原发疾病表现。

治疗

1.生理性流涎不用进行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即可。可给小儿用吸水性强的布围兜或纱布制作的口罩,勤洗勤换,以保持口腔周围和颈部皮肤的干燥。也可在这些部位涂抹少许婴儿润肤油。以保持皮肤干燥,减少口水对局部皮肤的刺激。

2.病理性流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乙酰螺旋霉素片(严新)的功效与作用-乙酰螺旋霉素片(严新)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滇桂艾纳香胶囊(兆誉隆)的功效与作用-滇桂艾纳香胶囊(兆誉隆)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