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是什么?腮腺混合瘤怎么办?腮腺混合瘤症状有哪些?

门脉高压性肠病(PHC)是1991年由Kozarek提出,指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基础上发生的肠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和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PHC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出血。出血主要缘于黏膜下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压力突然增高、黏膜表面糜烂或溃疡、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质量或数量下降等,都是引起出血的因素。

别称

腮腺多形性腺瘤

概述

腮腺混合瘤(Parotid Mixed Tumo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位于耳垂附近。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通常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不过,它的生物学特性较为特殊,属于“临界瘤”的范畴[1]。虽然是良性肿瘤,却具有很强的复发性,而且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如果患者发现有相关症状,最好及早就诊[1]。

腮腺混合瘤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细胞基因缺陷或染色体变异,逐步形成了增生的肿瘤组织[2]。

临床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30~50 岁年龄段、女性[1]。

腮腺混合瘤的典型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肿块,位于耳垂附近,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1]。

腮腺混合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发生癌变,常表现为瘤体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疼痛和神经麻痹[1]。可能的癌变风险包括患者年龄较大,肿瘤较大或肿瘤复发[3]。

如果脸部皮肤下出现无痛性的肿块,并逐渐增大,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有癌变风险[1]。

临床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史,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即可得出临床诊断。医生在术后还会将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测,明确肿瘤性质[1]。

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唯一手段。医生在手术时,需要将肿瘤周围的部分正常腺体组织一起切除,这样才能避免残留,减少复发风险[1]。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避免损害患者的面部神经,但部分患者在术后仍可能会出现某些手术并发症[1]。

患者术后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过于劳累;并记得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趋势[6]。

由于腮腺混合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无法有效预防该病[2]。

症状

腮腺混合瘤的典型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肿块,位于耳垂附近,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注[1]。腮腺混合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发生癌变,常表现为瘤体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疼痛和神经麻痹[1]。可能的癌变风险包括患者年龄较大,肿瘤较大或肿瘤复发[3]。

腮腺混合瘤有哪些症状?

腮腺混合瘤的临床表现[1]:

位于耳垂附近;

生长速度缓慢;

无明显自觉症状;

瘤体界限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

质地中等,部分呈囊性。

腮腺混合瘤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腮腺混合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发生下列情况时,就有可能是发生癌变[1]​​​​​​​:

瘤体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感觉局部疼痛;

面部神经麻痹。

导致腮腺混合瘤发生癌变的主要风险因素可能包括[3]​​​​​​​:

患者年龄较大;

肿瘤体积较大;

术中未能彻底切除肿瘤,出现复发。

病因

腮腺混合瘤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细胞基因注缺陷或染色体变异,逐步形成了增生的肿瘤组织[2]。临床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30~50 岁年龄段、女性[1]。

腮腺混合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腮腺混合瘤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基因缺陷或染色体变异所致[2]。当相关细胞的生长状态失控时,就会逐步形成增生的肿瘤组织[2]。

腮腺混合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临界瘤”[1]:

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在包膜中可存在肿瘤细胞;

若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将肿瘤组织彻底清除,或肿瘤组织发生碎裂,极有可能形成复发病灶;

部分腮腺混合瘤可发生癌变。

腮腺混合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临床与腮腺混合瘤发病具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1]:

年龄:30~50 岁;

性别:女性。

就医

如果脸部皮肤下出现无痛性的肿块,并逐渐增大,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有癌变风险[1]。临床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史,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即可得出临床诊断。医生在术后还会将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测,明确肿瘤性质[1]。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脸部皮肤下出现无痛性的肿块,并逐渐增大,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1]。

此类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肿瘤或囊肿所致,有必要及早鉴别诊断;

医生根据病变性质,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患者的病情经过确诊,也可免除后顾之忧,无需终日担心。

就诊科室:

口腔外科

头颈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腮腺混合瘤?

临床医生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变的进展过程和既往病史[1]​​​​​​​。

影像学检查:依据 B 超、CT注 结果,即可大致作出临床诊断[1]​​​​​​​。

术后医生会将切除的肿瘤组织交给病理科,进行病理分析,明确肿瘤的性质[4]​​​​​​​。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肿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肿块是持续增大还是维持稳定?

肿块是否会造成疼痛或不适?

近期肿块是否有突然增大?

除了现有症状,还伴有什么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形成目前的肿块?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肿块是否还会继续增大?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是否可以采用保守方案治疗?

手术治疗过程中是否会有风险?

肿块是否可能发生癌变?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唯一手段。医生在手术时,需要将肿瘤周围的部分正常腺体组织一起切除,这样才能避免残留,减少复发风险[1]。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避免损害患者的面部神经,但部分患者在术后仍可能会出现某些手术并发症[1]。

有哪些方案可以用来治疗腮腺混合瘤?

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方法,需要将肿瘤周围的部分正常腺体组织一起切除,这样才能避免残留,减少复发风险[1]。

临床常用手术方案包括[5]:

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

部分腮腺切除术:切除包括腮腺肿瘤及瘤周正常腮腺。

除了避免复发,医生还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减少手术并发症[1]。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

面神经损伤:暂时或永久性的神经麻痹;

Frey’s 综合征:神经愈合发生错位,在进餐时容易脸红出汗,患者通常觉得并不大碍,无需特别治疗。

日常注意

患者术后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过于劳累;并记得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趋势[6]。

患者在术后应戒烟戒酒,避免辛、辣、酸、麻各种刺激性食物。

均衡营养,适度锻炼,加强自身抵抗力。

术后半年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过于劳累。

还要记得定期复诊,便于医生监测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处置复发或术后并发症。

预防

由于腮腺混合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无法有效预防该病[2]。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维库溴铵的功效与作用-维库溴铵说明书

2023-8-3 4:34:42

疾病

前臂动脉损伤是什么?前臂动脉损伤怎么办?前臂动脉损伤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