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瘘管是什么?耳后瘘管怎么办?耳后瘘管症状有哪些?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热型。体温上升后即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临床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也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应及时予以药物降温。降温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勿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退热药。

概述

耳后瘘管是乳突局部或邻近组织的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破坏所致。

症状

临床表现

1.患者可为儿童或成年人。

2.瘘管愈合封闭后,致脓液引流受阻,可复发耳后肿痛,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3.一般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且常有耳后骨膜下脓肿的溃破(或切开排脓)和反复发作史。

4.瘘管通畅时,除局部排脓外,无其他症状。

病因

1. 脓肿破溃

耳后骨膜下脓肿溃破或切开排脓后,未做乳突手术,乳突和中耳内的病变未去除,当并发的耳后骨膜下脓肿破溃后,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即形成瘘管。

2.乳突手术

尤其是通过耳后切口的单纯乳突切开术,或因乳突气房未彻底清除而继续流脓,或因乳突外侧骨壁凿去面积较广,皮肤缺损范围较大,以致不能愈合,也是形成瘘管或瘘孔的原因。

3.外耳道疖肿

当疖肿向周围扩散时,可引起耳后骨膜上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耳后瘘管。

4.其他疾病

如乳突结核、中耳癌及耳道恶性肿瘤等破坏骨质后,穿破皮肤而形成耳后瘘管。先天性耳颈瘘管感染可于乳突附近形成脓肿,穿破后经久不愈形成耳后瘘管,但临床上极为少见。

就医

检查

1.望诊

耳后乳突部见皮肤有不规则破损,开口周围有时略高起或被水肿肉芽阻塞,此即耳后瘘管。周围皮肤可表现为暗红色充血、肿胀、糜烂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或者瘢痕。

2.触诊

局部触诊时软组织有凹陷感。用探针自皮肤开口处探入,可触及乳突骨皮质破坏处。

诊断

耳后瘘管诊断很容易,但是必须辨别其来源。耳源性耳后瘘管是指并发于化脓性乳突炎的瘘管,用探针探查时可通入乳突,或可触及粗糙的骨质甚至死骨。

鉴别诊断

第1鳃裂瘘管:本病不多见。位于耳垂后方的第1鳃裂瘘管或囊肿,尤其是合并感染

者,可误诊为耳后瘘管。根据耳流脓史及鼓膜变化等可以鉴别。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颞骨CT扫描及瘘管造影。

治疗

1.通过耳内切口再作乳突根治术。

2.小的耳后瘘管经刮除局部的肉芽组织,必要时进行缝合后多可闭合。

3.较大的耳后瘘孔,可用转移带蒂皮瓣的移植来修补。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三宝胶囊的功效与作用-三宝胶囊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二维鱼肝油凝胶的功效与作用-二维鱼肝油凝胶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