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分为急性苯中毒和慢性苯中毒。急性苯中毒,是指口服含苯的有机溶剂或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生理过程;慢性苯中毒,是指苯及其代谢产物酚类直接抑制了细胞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其临床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持续减少,最终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急性苯中毒多为误服或急性吸入含苯的有机溶剂所致,这些有机溶剂包括油漆、稀料、工业胶水等;慢性苯中毒是长期吸入低浓度苯及代谢产物酚类所致。在生活在,急性苯中毒的发生,多由于意外事故。如国内使用含苯的建筑涂料,做地基的防水处理,因通风不良,加之施工程序不规范、防护不当,而致急性重度苯中毒;以及是某些皮鞋或皮包行业,在劳动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含苯粘合剂,致重度亚急性苯中毒。苯中毒的患者可呈醉酒样改变,重症者可有抽搐、昏迷、呼吸中枢麻痹及脑水肿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严重者出现呼吸、心搏停止。其发病过程由空气中的苯浓度高低决定。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者,可出现抽搐、深昏迷,甚至发生“闪电样”死亡。苯属于中等毒类。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醉,对呼吸道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慢性苯中毒主要作用于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可致白血病。急性吸入性苯中毒患者,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尽快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移到新鲜空气处,脱去其被污染的衣服,以温肥皂水清洗皮肤,注意保暖。口服中毒者,应及时洗胃。苯中毒目前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血液透析无特效。毒物大量进入体内者,可尝试血液灌流。苯等有机溶剂应妥善保管,标识清晰,以防误服(因稀料呈无色透明液体)。工人在做油漆调配、刷漆、涂抹胶水等工作时,应注意环境通风和呼吸道保护,勿在新装修的室内长时间停留。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缺血性筋膜炎多发生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糖尿病、严重关节炎、痛风、肺纤维化、肝衰竭等。主要发生在躯体骨突起明显的部位,如肩背部、胸壁、臀部及股骨大转子。多表现为近期内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直径一般小于10cm,术前病程常在3周~6个月。因肿物位置深,界限不清,且体积通常较大,易被误诊为肉瘤。
病因
本病常因局部软组织长期间歇性受压引起,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为主要诱发因素。
就医
检查
1. B超可发现肿块,位于表浅皮下居多;局部软组织增厚或形成包块,界限常不清。
2.影像学检查 CT及MRI发现较大肿物,比较表浅的肿物常难以区分增生或肿块。
诊断
本病多发生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的老年人,多发生在躯体骨突起明显的部位,近期内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结合超声或CT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穿剌病理学检查。
治疗
可行手术切除病灶,本病是一种假肉瘤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部分患者局部切除后会复发,主要是由术后局部组织继续受压而引起的反复退变及修复所致。
预后
大多数患者局部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