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什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怎么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症状有哪些?

心脏破裂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结构的破坏,常见导致心脏破裂的原因,有闭合性心脏损伤和穿透性心脏损伤。心脏损伤占全部胸外伤的 2%~3%。其中心脏贯通伤约占心脏损伤的 62%~84%。若心脏及心包伤口均通畅,心脏出血可以通畅地自胸壁伤口流出体外或流入胸腔等,临床上表现为口渴、烦躁、血压下降、呼吸浅快、脉搏细数、全身湿冷、皮肤发绀等休克表现。如果心包创口小,出血大量积存于心包腔内而引起心包压塞症状,表现为急性心包压寨征象:全身湿冷、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心脏浊音界扩大,晚期可以出现奇脉。心脏破裂应立即施行手术抢救。需要紧急输血补液,争取开胸抢救时间。一般经侧开胸或正中开胸进胸,切开心包,清除积血,探查到心壁出血点或裂口,用手指按压止血,然后行根据具体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进行缝合修补。许多心脏破裂的患者因大出血或者心包填塞导致休克,在来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早期正确而迅速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对于抢救伤员生命及提高抢救成活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胸部损伤的患者,如果出现大量失血,或者出血意识淡漠、口渴、烦躁、心率快、心音弱、脉率快、血压低,提示有可能发生心脏破裂,需要尽快抢救。胸部外伤导致心脏破裂的年轻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后预后良好。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常见有发热、寒战,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等,无特异性。几乎所有导管感染者都有发热的表现,约1/3患者的惟一表现是发热。通常突发高热合并中毒症状提示可能有CRBSI。

病因

1.与操 我们相关因素

常见有无菌操作不严或操作不当,如皮肤消毒不彻底、未经消毒的手与导管或导管处皮肤频繁接触,操作不当造成血中纤维蛋白在导管内表面形成纤维蛋白鞘等为病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

2.器材因素

导管材料不同是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的潜在因素之一;输液接头是被细菌污染的主要部位,是CRBSI的主要感染源;长时间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容易引起局部温暖潮湿,利于微生物繁殖,增加感染风险。

3.药物因素

脂肪乳剂、血浆、人体清蛋白、全肠外营养液等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若带菌的药物经导管输入,细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4.患者相关因素

继发性血栓形成是导致CRBSI的危险因素之一。远处部位感染来源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与导管内段接触后,细菌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常诱发导管外周发生血栓,为致病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另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代谢能力低下,生理功能减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住院时间长等也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大。

就医

检查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降钙素原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静脉导管和外周血同时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

诊断

1.留置导管时间长。

2.突发高热合并中毒症状。

3.静脉导管和外周血同时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

4.置管处皮肤可有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5.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出导管和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退。

鉴别诊断

发热是大多数感染都会出现的症状,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感染鉴别,主要通过病史和血液培养等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

1.拔出导管,消毒导管处皮肤,勤换敷料。

2.抗生素治疗:在细菌培养获得结果之前,用广谱抗生素;明确感染病原体后,针对病原体使用药物。

3.支持治疗、营养治疗等。

日常注意

1.严格保证手部卫生清洁,选择最理想置管位置,皮肤消毒、输液接头处消毒,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2.对年老体弱,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恶病质等免疫力极差的患者,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注意保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3.密切观察置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触痛、分泌物等,监测患者体温。

4.可疑CRBSI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出外周静脉留置针,评估中心静脉管拔出的必要性。

5.无菌纱布每48小时更换1次,透明敷料及输液头每7天更换1次,敷料潮湿、松动及时更换。

6.为减少全身毒性,抗菌药物使用结束后应进行抽吸而不是冲洗。

7.每天多次评估血管内导管的必要性,撤去非必要的导管。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复方石淋通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石淋通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说明书

2023-8-3 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