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姜片吸虫病
概述
症状
轻度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中、重度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潜伏期 1~3 个月。
姜片虫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的腹痛、腹泻等。
中度感染: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腹痛,常位于上腹部与右季肋下部,少数在脐周。
常有肠鸣音亢进,肠蠕动增强,肠胀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间歇性腹泻(多为消化不良粪便),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感染虫数多时,虫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儿童可有睡眠不好,磨牙,抽搐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自幼排虫或吐虫史。
少数患者可合并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重度感染:可出现消瘦、贫血、腹水。儿童可出现智力减退、发育障碍,甚至衰竭死亡。
病因
人因生食入含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食物或生水而感染。
姜片虫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原
姜片虫:
人们首次发现姜片虫,是在 1843 年,由 Buski 在英国伦敦一家医院的印度水兵尸体的十二指肠内发现。
活虫肉红色,扁平肥大,体形似姜片,成虫硕大,是寄生于人体的最大吸虫。
故称为布氏姜片吸虫,简称为姜片虫。又因主要流行于亚洲,故又称亚洲大型肠吸虫。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人(终宿主)或猪(保虫宿主)的小肠上段,产卵随粪便排入水中,并发育孵出毛蚴。
毛蚴侵入扁卷螺(中间宿主),形成尾蚴排入水中。
尾蚴在水中附着于水生植物表面(荸荠、茭白、红菱等),发育成囊蚴。
被人或猪食入囊蚴后,在小肠黏膜上发育为成虫。
姜片虫的寿命,在猪体不超过两年,在人体最长可达 4 年半。
感染途径
传染源:能排出虫卵的人或猪。
感染方式:经口。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荸荠、茭白、红菱等。
感染阶段:姜片虫囊蚴。
致病阶段:姜片虫成虫。
致病机制
掠夺宿主营养,影响肠道消化和吸收。
机械性损伤:
吸盘对肠黏膜造成机械损伤,引起炎症、充血、水肿、溃疡等。
虫体代谢、分泌物引起超敏反应。
感染虫体量大时可引起肠梗阻。
哪些人易患姜片虫病?
易感人群:儿童、青少年更易感;但在严重流行地区,男、女,老、幼均易感。
喜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或用牙齿啃水生植物的皮。
喜饮生水。
就医
有生食水生植物史,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喜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或用牙齿啃水生植物的皮,喜饮生水者,如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姜片虫病?
有生食水生植物史,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者,应考虑本病,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检出姜片虫卵或虫体。
流行病史:有生食水生植物,或用牙齿啃水生植物的皮,饮生水史。
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依据。
粪便中查出姜片虫卵。
粪便或呕吐物中查出姜片虫虫体。
胃镜检查:能在直视下发现虫体,在早期诊断上有特殊的意义。
免疫学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出现多久了?
腹痛的部位?腹泻物性状?
您是否有生食水生植物,或用牙齿啃水生植物的皮,饮生水的习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是什么原因?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怎么治疗?医保能报销吗?
治疗效果怎么样?
治疗期间和以后我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病会传染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对重症患者先进行积极的支持疗法,改善营养和纠正贫血,体力和精神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酌情驱虫。
病原治疗:
治疗患者和带虫者:首选药物喹诺酮;槟榔是祖国医学中最早用来治疗姜片虫的药物之一。
猪用药物:敌百虫。
疾病发展和转归
预后一般良好,姜片虫驱除以后,患者迅速恢复。
日常注意
本病是因食入姜片虫的囊蚴而感染的。所以日常注意生活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生食水生植物、不饮生水。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污染水源。
加工上述可能被囊蚴污染的食物后,充分清洁双手及操作区,避免污染。
预防
本病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可以预防。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卫生防护意识。
控制传染源:对流行地区的人和猪进行普查普治。
切断传播途径: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不饮生水。
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猪的饲养方式。
人畜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种植青饲料的塘内不可施人或猪的新鲜粪便。
猪应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