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吸虫病是什么?脑血吸虫病怎么办?脑血吸虫病症状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矿疾病,是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人体高代谢症状,进而引发的骨质疏松与矿物代谢紊乱。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好发于 20~40 岁女性,男女比例约为 1∶5~1∶8。本病最主要的病因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格雷夫斯病),其他如垂体性甲亢(垂体瘤分泌 TSH 增多)、家族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肿瘤性甲亢(早期甲状腺癌)等疾病久治不愈,均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增多,进而引起骨代谢异常。本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甲状腺激素异常升高,偏食、挑食,其他甲状腺疾病等。本病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周身乏力、腰腿痛、全身痛或头痛,病情严重时可有腿抽筋、骨痛、四肢畸形,甚至骨折。晚期甲亢未经治疗的患者,或治疗欠佳者可出现四肢变粗,常累及一、二、五掌骨。本病无分期分型。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手术、I131治疗,若合并低钾,则给予补钾治疗。药物治疗疗程较长,需定期监测血象及肝功能,且容易复发,因此应用药物控制病情后可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若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存在禁忌或效果不佳,可选择 I131治疗。若不及时就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矿疾病患者腿脚抽筋可加重,严重可引起骨折。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矿疾病主要以治疗甲亢为主,患者可适度增加锻炼,补充钙剂。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该病引起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均多见于年轻人。急性型多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发病,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发热、意识障碍、瘫痪、抽搐及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症、锥体束征等。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蛋白、白细胞数轻度增加。随着患者体温下降,症状可以有所缓解;慢性型多见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以局限性癫痫多见,也有患者以颅内压增高伴定位体征为主要表现。当虫卵引起脑部动脉栓塞等病变时,尚可出现突然的偏瘫和失语。此型患者多无发热。头颅CT扫描显示病灶常位于顶叶,亦可见于枕叶,为单侧多发性高密度结节影,其周围有脑水肿,甚至压迫侧脑室,使之变形。脑血吸虫病患者的内脏病变一般不明显,粪便检查可找到虫卵,血清免疫学检查有阳性发现。

病因

血吸虫卵经体循环(多经颈动脉)、脊椎静脉系统或颅内静脉窦进入颅内,引起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不同的脑组织病理改变。

就医

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中可找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

2.血常规检查

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多在(10~30)×109/L之间,可见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一般占20%~40%,嗜酸性细胞增多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3.脑脊液检查

有时在脑脊液中可以找到虫卵。白细胞数在每升几亿至几十亿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

4.免疫学检查

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COPT)、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查都可以应用,其中COPT是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ELISA为免疫学中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阳性率为95%。

5.其他辅助检查

CT平扫在急性型主要为脑水肿,于脑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程度不等的低密度灶,无强化表现。慢性型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呈等或略高密度,有占位表现,边界不清,周边水肿,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有强化现象。

诊断

1.首先确定患过血吸虫病,可根据:①疫源接触史;②临床特点;③粪便检查;④免疫学检查。

2.脑部症状出现于血吸虫感染之后。

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脑部症状。

4.锑剂、吡喹酮治疗有效,有时需要在手术中发现虫卵方能确诊。

鉴别诊断

1.其他脑寄生虫病

如脑棘球蚴病、脑猪囊尾蚴病、脑阿米巴病、脑弓形虫病等。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免疫诊断及典型影像学检查加以区别。

2.脑部非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如脑炎、脑脓肿、脑结核等。

3.脑部非感染性疾病

如脑梗死、脑血管畸形、结节性硬化及多发性硬化等。

4.脑瘤和脑转移瘤

治疗

1.病原治疗

采用锑剂、呋喃丙胺、六氯对二甲苯与硝硫氰胺等药物治疗血吸虫病,但自合成吡喹酮后,上述药物均已被吡喹酮替代。本药不但可以杀死成虫,尚可杀灭虫卵并抑制虫卵肉芽肿生长。吡喹酮的不良反应一般均轻微和短暂,毋须特殊处理,但有个别患者发生昏厥、精神失常、癫痫发作,因此对精神病及反复癫痫发 我们,治疗应慎重并作好相应措施。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是大的占位性肉芽肿,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施行开颅手术切除;对脑部炎症水肿反应,造成急性颅内压增高,有脑脊液循环阻塞或脑疝形成而脱水剂疗效不能持续或无效时,根据患者情况可施行一侧或双侧颞肌减压术或脑室-腹腔引流术。但术后一般仍需内科驱虫治疗。

3.对症治疗

应注意休息、加强支持治疗,有脑水肿、颅内高压表现者应以甘露醇脱水治疗,有癫痫发 我们,应用抗癫痫治疗,以控制发作。

4.治疗药物

(1)二性霉素B 对隐球菌、球孢子菌、念珠菌等效果较好。应用本药前给予地塞米松和非那根等,可减轻药物反应。

(2)制霉菌素 对隐球菌、念珠菌等效果较好。

(3)克霉唑(三苯甲咪唑) 对念珠菌、球孢子菌等有效。

(4)曲古霉素 对隐球菌、芽生菌、念珠菌有效。

(5)5-氟胞苷 作用同二性霉素B,但它能通过血脑屏障,对肝、肾均有损害。

(6)抗生素 大剂量青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对放线菌感染有效。

(7)酮康唑 对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有效。

预后

及时进行药物和外科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较好。

日常注意

1.控制传染源

对流行区的患者进行普查,彻底治疗患者及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

应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消灭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卫生宣教,避免接触疫水。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春节大扫除几个小妙招 轻轻松松做卫生

2023-8-14 23:23:44

手术

皮肤移植术怎么做,皮肤移植术多少钱,皮肤移植术那个医院好?

2023-7-23 0: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