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寇热
概述
Q 热是贝纳柯克斯体(一种病原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的流行呈世界性,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受到感染。一般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感染率较高,青壮年以及从事畜牧业、乳肉品、屠宰场等工作的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的单核细胞内繁殖生长,继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贝纳柯克斯体血症,主要波及小血管及心、肝、肺、肾等脏器,同时会引发肺炎、心肌炎、肝炎等疾病。
贝纳柯克斯体感染通常分为急性 Q 热和慢性 Q 热。对于免疫缺陷或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在发生急性 Q 热时,无法完全治愈贝纳柯克斯体的感染,从而使病原体继续增值,转化成慢性 Q 热。
急性 Q 热最常表现为自限性的发热,有时伴有肺炎或肝炎等并发症。当感染持续超过 6 个月会转为慢性 Q 热,最常累及心脏,其次是动脉和骨骼,易发生于妊娠妇女、免疫功能受损者或有血管疾病的患者。
大多数急性 Q 热一旦被诊断应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其中多西环素为最有效的药物,而四环素族及氯霉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慢性 Q 热一般采用至少两种有效药物联合治疗。
本类疾病为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流行呈世界性,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一些国家,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严重者会造成死亡的可能。Q 热的患者一般经过治疗后预后效果良好,但并发心内膜炎、严重肝坏死等疾病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
预防的关键在于要管理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并保护易感人群。
症状
Q 热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取决于进入人体内病原体的数量及种类,以及患者的免疫力情况或本身具备的基础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肌肉疼痛,通常还会伴有间质性肺炎、心肌炎、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Q 热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Q 热的常见症状包括:
自限性发热:最常见,仅出现发热,不会引起肺炎,病程一般在 2~14 天,呈自限性。
Q 热肺炎:可分为不典型肺炎、快速进展型肺炎和无肺部症状性肺炎三种形式。多起病急,均有发热的症状,还会伴有畏寒、寒战的情况,体温于 2~4 日内升高至 39~40℃,呈弛张型。剧烈头痛是本病突出特征,多发生于前额,眼眶后和枕部,通常也会伴有肌肉疼痛,尤其腰肌、腓肠肌为著,少数伴有关节痛。呼吸道症状不突出,少数会出现干咳、胸痛等症状。
慢性 Q 热:发热常持续数月以上,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并发心内膜炎、肺炎、肝炎等疾病,也可伴有肺梗死、心肌梗死、间质性肾炎、关节炎和骨髓炎等疾病发生。
其他:Q 热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会引起肌无力、视力模糊、行为异常等症状。
Q热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内膜炎、肺炎、肝炎、肺梗死、心肌梗死、间质性肾炎、关节炎和骨髓炎等疾病,少数还会出现脊椎骨髓炎、骨髓坏死、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病因
Q 热是贝纳柯克斯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所以主要传染源是动物,蜱虫作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及病原污染物可经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消化道传播使人感染。
Q 热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感染贝纳柯克斯体后形成贝纳柯克斯体血症,导致小血管及心、肝、肺、肾等脏器发生炎症甚至坏死。
哪些人容易患 Q 热?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感染率高,尤其是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
在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牛奶厂、各种畜牧业、制革皮毛中工作的劳动者受到感染的机率较高。
免疫缺陷者及心瓣膜病患者也容易受到感染。
就医
当地有该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存在,且从事于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牛奶厂、各种畜牧业、制革皮毛及野外等工作,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发热、头痛、肌痛等症状时,则应考虑可能为 Q 热感染,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 Q 热?
Q 热的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血清检查的综合结果评定,而且疫区居住史和职业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病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流感、肺炎、结核病等,医生会建议做相关检查,以排除。此外,还须与钩体病、登革热等疾病进行鉴别。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血、尿常规检查。
血清免疫学检测:最常用免疫荧光检测法对血清进行检测,具有准确性高的特点。
分子生物学检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可检测出贝纳柯克斯体的特异性 D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血清及组织病原学分离。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从事何种职业?
是否在流行病区居住过?
家里人有发生类型疾病的吗?有无牛羊等家畜接触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情况容易感染 Q 热?
有传染性吗?如何预防?
采用何种治疗方案?
有无并发症?预后如何?
治疗
应尽早治疗,主要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多西环素为最有效的药物,而四环素族及氯霉素对本病也有效果。
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成人剂量每日 200 毫克,疗程 14 日,疗程结束后而症状再次复发时,可再次应用。
四环素与氯霉素成人剂量每日 2 克,分 3~4 次服用。再服药 48 小时内退热后剂量应该减半,继续服用一周,以免病情复发。
慢性 Q 热可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疗程数年。
如果患者还存在肝炎、肌炎、肺炎等并发症时,则应该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
手术治疗
主要是并发心内膜疾病的患者,在抗菌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急性 Q 热最常见的表现为自限性发热,还伴有肺炎或肝炎等并发症,潜伏期为 12~39 天,平均 18 天。如果感染持续超过 6 个月为慢性 Q 热,最常累及心脏,其次是动脉和骨骼,易发生于妊娠妇女、免疫功能受损者或有基础瓣膜或血管疾病患者。
急性 Q 热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慢性 Q 热易并发心内膜炎、肺炎、肝炎等疾病,也有可能伴有肺梗死、心肌梗死、间质性肾炎、关节炎和骨髓炎等并发症,如果伴有心膜炎及严重肝坏死及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的疾病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患者要防止疾病的传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合理饮食,并按疗程服用药物,防止疾病复发。
预防
目前针对贝纳柯克斯体感染的预防尚缺乏有效措施,平时宜加强个人防护,经常接触动物的正常人应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无 Q 热地区应对外来动物予以检疫,得病的动物和健康动物宜分区放牧,对得病的动物的排泄物及圈养场地应消毒。
屠宰场、肉类加工厂、皮毛制革厂等场所应定期消毒,并改善通风设备;与牲畜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必须按防护条例进行工作。
流行地区的牛羊奶或疑有传染的牛羊奶,必须煮沸 10 分钟方可饮用。
定期用化学杀虫剂给动物灭蜱。
在森林或野外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避免被蜱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