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是什么?戊型肝炎怎么办?戊型肝炎症状有哪些?

慢性疾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临床概念,它几乎涵盖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最为重要的疾病类型,涉及最广泛的患者人群。此类疾病通常都是起病隐匿,发病后进展过程漫长。各种慢性疾病之间还可能存在彼此关联,甚至互为因果,临床医生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也要从全局角度实施全面的疾病管理。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沉积于冠状动脉血管壁,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引发心绞痛。如果斑块破裂、脱落,并随血流将某处冠状动脉彻底堵塞则会导致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粥样硬化斑块是发病的基础,可造成脑部供血受阻。高血压: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动脉血压上升,并可能逐渐损害心、脑、肾等各处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由于呼吸道和肺组织受到香烟烟雾或其他污染物中害气体或颗粒的长期刺激,形成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渐破坏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哮喘:是儿童阶段最常见的慢性病,全球大约有 3 亿哮喘患者,且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哮喘发病可能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呼吸道会形成慢性炎症,并对外界刺激呈现高反应性,病情发作时往往呼吸困难。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由于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Ⅰ 型糖尿病);或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Ⅱ 型糖尿病),导致体内血糖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与激素水平变化、缺乏运动、营养不良有关。患者的骨密度下降,骨组织的细微结构受到破坏,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慢性肝病慢性乙肝:该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类型,主要通过体液或血液途径发生感染。假如感染时间超过 6 个月,形成慢性乙肝,则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将显著上升。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酒精性肝病由长期酗酒所致,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衍变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有关,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过量沉积,并引发肝细胞的炎症性坏死和纤维化。

概述

症状

戊型肝炎同其他病毒性肝炎一样,都是有潜伏期的。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大多数无或仅有轻微症状,而不被发现。其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厌油、食欲减退、腹痛、上腹部不适、尿黄、眼黄、皮肤发黄、肝肿大、皮肤瘙痒等。

戊型肝炎有哪些症状?

戊型肝炎的常见症状包括[3]:

绝大部分患者呈急性起病,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而无黄疸型远多于黄疸型。

初期典型临床症状包括:

发热;

乏力;

厌油,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腹痛,上腹部不适;

尿黄;

排便习惯改变。

初期症状持续数天后,进入黄疸期,持续 15~40 天,乏力、厌油、食欲差等症状仍然存在,尿黄更明显,并可出现其他症状:

眼黄;

皮肤发黄;

肝肿大(较多见)、脾肿大;

皮肤瘙痒;

大便颜色变浅(如灰白色大便);

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升高。

肝功能多数于6周恢复正常,全病程一般为 4~6 周。

成年人症状会比儿童症状明显。

戊型肝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毒还有可能损害其他脏器或系统,导致一些并发症[3][4][7]。

出血;

肝肾综合征;

感染;

肝性脑病:患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

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

胰腺炎;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急性甲状腺炎;

脑膜脑炎;

假性脑瘤;

颅神经麻痹、双侧椎体束综合征。

孕妇感染戊肝病毒,病情会加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是妊娠晚期,病死率高,经常导致流产与死胎,其原因不清,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

病因

戊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戊型肝炎病毒而引发。此类病毒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也可以经血液、携带感染病毒的动物、母婴等途径传播。孕妇、长期密切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的人(如养猪者及屠宰、加工、运输者)、长期输血人员、青壮年等是戊型肝炎的常见危险因素。

戊型肝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戊型肝炎的病原体是嗜肝病毒中的戊型肝炎病毒,病毒体为小球型颗粒,此病毒既能感染人,也能感染一些动物,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迁延性病毒血症,以及长期从粪便中排出病毒,都是病毒持续感染的来源。急性期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但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及急性发病的早期。传播途径主要包括[5]:

粪-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食物(如生食肉类)或污染的水源传播;

与感染病毒的动物(如猪、羊、野鼠)密切接触;

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血制品、献血等方式;

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怀孕期间感染病毒的母亲,产下的婴儿则可能感染病毒。

戊型肝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孕妇: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人群[6];

长期接触可感染携带病毒动物的人;

长期输血人员;

20 岁以上、生活习惯存在感染隐患的青壮年;

我国近年来以男性发病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中、老年者发病居多,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少见[5]。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胀不适、肝区疼痛或关节疼痛、尿黄、皮肤黄、眼白发黄等戊型肝炎的相关症状,患者应及早去医院进行诊治。

就诊科室

感染科

传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戊型肝炎[4][5]?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进行全身体检。

生化指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甲胎蛋白升高。

酶联免疫试验:用来确诊急性戊型肝炎。主要检测 IgG、IgM、IgA 抗体,帮助判断病情。

蛋白吸印试验:比酶联免疫试验法灵敏,更特异,但操作方法较复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和粪便中戊型肝炎病毒 RNA,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近期是否去过洪涝灾害、水源污染的地区?

近期有无密切接触过猪、羊、野鼠等动物?

近期是否输过血、献血、吃过生肉类等?

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有所缓解?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家中是否还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症状?

是否怀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戊型肝炎?

是否具有传染性?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大概多久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能否治愈?

会不会复发?

目前处于怀孕期,会有什么风险吗?对孩子有影响吗?

治疗

戊型肝炎多表现为自限性,大部分患者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对症治疗后,大多可自行痊愈,并且在体内产生抗体。而对于戊肝的干预,则应以适当休息、合理饮食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适当休息、合理饮食

适当休息:当患者被确认为戊型肝炎后,应当注意卧床休息,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之后才可以进行适量运动,切记运动要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直至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后,方可逐步恢复工作。

合理饮食:患者饮食上要十分注意,在迎合自己口味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并且要保证营养均衡。

辅助用药[3]

如果出现进食少或呕吐等现象,应和医生说明,并在其指导下服用相应药物辅助治疗。

对于部分因免疫低下或者服用免疫抑制剂转为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使用干扰素 α-2a/α-2b 或者利巴韦林治疗 3~12 个月。短期内效果尚可,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长期随访。

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或者将免疫抑制剂减量,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 RNA)也可自行清除,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之前,医生也会考虑先采用此方法。

其他治疗

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即可,肝功能衰竭无法纠正者可考虑进行肝移植[3]。

戊型肝炎感染出现凝血障碍的孕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生产后医生会立即注射缩宫素,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对预防产后出血有益[3]。

日常注意

戊型肝炎本身就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以不予药物,仅凭日常注意生活上的特别注意即可,所以日常注意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它密切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早期要休息,等症状缓和后再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把握好运动量,逐渐增加活动,不可有疲劳感。

注意与家人及周围人员分开使用餐具、牙具等。

禁酒,不要过于劳累,避免熬夜。

严格把控、避免使用可能出现肝损害的药物;可咨询医生,配合保肝降酶治疗。

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辅助治疗;症状严重者应尽快住院。

平时要特别注意加强营养,食物种类要多样化,宜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在发病期或活动期,对某些食物感到厌恶,可以暂时停止摄入,但过后最好尽快恢复营养饮食。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预防

预防戊型肝炎,除接种疫苗的方法外,还应注意一些生活细节,特别是要注意改善卫生条件[3]尤其是手卫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戊型肝炎的发生风险。

目前,重组戊型肝炎疫苗 HEV 239 型疫苗在全球首发,已在中国获准用于免疫 16 岁及以上成年人[4]。

另外,日常需要注意的生活细节主要有:

尽量减少与戊型肝炎患者的直接接触机会。

不共用餐具,不共用私人物品,比如牙具、水杯、脸盆、牙刷等。

家里若有戊型肝炎患者,最好进行分餐。

定期对生活中用过的衣物、床单、日常用品等进行消毒,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平时避免饮用污染的水源,一定要饮洁净的水。

经常锻炼身体,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运动 30 分钟,增强免疫力。

不要过于劳累,保证睡眠充足。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

在饭后,最好漱口或者刷牙;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或者手碰到不干净的东西后,都要洗手;

最好使用可冲水的卫生间,不要使用旱厕;

出门时,若风大,可带上口罩,以免灰尘落入口中。

注意食品卫生。比如:

把食物煮熟透后再吃;

生食、蔬菜、水果一定要认真冲洗干净;

尽量少吃生的蔬菜,即使是洗干净的蔬菜,难免也会有残渣出现和寄生虫;

去餐厅吃饭时,要选择卫生达标的餐厅,不要去卫生条件差的饭店。

高温(70 ℃ 以上)烹饪肉类,可避免动物源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3]。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苯扎溴铵溶液的功效与作用-苯扎溴铵溶液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五味子糖浆的功效与作用-五味子糖浆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