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镁血症是什么?低镁血症怎么办?低镁血症症状有哪些?

暴食症 (binge eating disorder),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患者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事后患者对暴食感到明显痛苦,羞愧并试图掩饰。该病的高发人群为年轻女性。发生病因不明,可能与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压力大,情绪烦躁、人际关系差,过度节食减肥、超重和肥胖等因素有关。暴食症会令患者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引起肌肉软弱无力。另外,暴食症引起的肥胖会引起一系列长期健康问题,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随着体重无法控制的增加,暴食症患者情绪也会更低落,通常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以及双相情感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此病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减少暴食行为,但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如果发现不可控制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

概述

镁在体内的总量在 1000 mmol 左右(22.66 g),是体内除钠、钾、钙外体内居第 4 位的最丰富的阳离子。50%~60% 存在于骨骼中,细胞外液中仅占 1%,血清中镁(Mg2+ )的浓度为 0.75~0.95 mmol/L(1.7~2.2 mg/dl,或 1.5~1.9 mEq/L)。除骨骼外,肌肉中含镁量较多。血镁浓度不能代表体内镁总量的变化。

镁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内。镁离子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离子之一,在细胞内液阳离子的含量中仅次于钾而居第 2 位,但在细胞外液中的浓度非常低。镁的生理功能相当复杂。镁离子紊乱是比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忽视。

严重机体营养不良或过度消耗,胃肠道手术后导致镁摄入不足,尿镁排泄过多导致低镁血症,应及早就医。

低镁血症的治疗原则为补镁,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合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在饮食中应特别注意吃以下几种富含镁的食物:胡萝卜、芥菜、菠菜、黄花菜、紫菜、嫩玉米、谷类、大豆制品、香蕉等。

症状

低镁血症有哪些症状?

由于轻度镁缺乏可无症状,有症状者,症状也无特异性,且常伴有其他电解质紊乱,故临床上难于识别。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神经肌肉:肌肉软弱无力、痉挛、抽搦、肌纤维震颤、眩晕、共济失调和表情冷漠,这些症状与缺钙相似。也有叩面征和束臂征阳性。还有眼球震颤、吞咽障碍、浅反射亢进或减弱、惊厥和昏迷。精神方面表现为抑郁、妄想、不安、焦躁、易激动、幻觉、神志错乱和定向力丧失。

心脏:心律失常,如频发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后者可导致猝死。缺镁可诱发心衰发生,使心衰病人用洋地黄治疗时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心电图上可见 P-R 间期延长、QRS 波增宽、Q-T 间期延长、ST 段下移和 T 波增宽、低平或倒置和 u 波。

代谢方面表现:镁对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厌氧和有氧代谢的能量产生是重要的,缺镁可引起糖耐量异常,并由于代谢方面的改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骨骼:持久缺镁者可发生骨质疏松和骨质软化。

低镁血症并发症有哪些?

低镁血症常合并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合并低钙时,以神经肌肉兴奋为主,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在临床表现上难以鉴别,并且许多低镁血症常伴低钙血症,因此,在低钙血症经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可能。合并低钾时,表现以肌无力为主,发生严重低钾血症时,补钾不易纠正,低镁血症是低钾血症难以纠正的重要原因,本症尚可并发喉痉挛、呼吸暂停、窒息,并发心律失常等。

病因

低镁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镁的摄入量严重不足

若严格限制镁的摄入,1 周内可出现血清镁浓度的下降,尿镁的排泄量也明显减少,红细胞内镁的浓度也降低。如果严格限制镁的摄入 5~6 周,临床上可出现低镁血症的表现。

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禁食,仅给予一般的静脉营养,不注意补镁,可出现一过性轻度低镁血症;在危重症患者则容易出现长期摄入不足的情况,出现明显的低镁血症。

严重机体营养不良或过度消耗的患者,在恢复期,由于合成代谢旺盛,机体镁的利用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也可出现轻、中度低镁血症。

哺乳期或怀孕期的妇女、婴幼儿由于对镁的需求量增加,若不注意增加镁的摄入,也可出现轻度低镁血症。

吸收不足和胃肠道排出增加

因胃肠道疾病而发生低镁血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容易被忽视。导致胃肠道丢失镁过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显著缩短,而镁本来在肠道吸收缓慢,此时吸收量将更为减少,甚至排出量与吸收量几乎相等,结果导致低镁血症,尿镁排出显著减少,每天多低于 10 mg。

吸收不良综合征:发生脂肪泻者,皆容易发生低镁血症。因为镁可在肠道与脂肪形成不容易被吸收的镁皂。此时若限制脂肪摄入,则镁的吸收增加。

胰腺炎: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周围脂肪坏死而形成脂肪酸,脂肪酸与镁离子、钙离子形成镁皂、钙皂,导致镁离子、钙离子吸收减少。因此在胰腺炎患者出现阶段性血清镁离子、钙离子浓度下降,是坏死性胰腺炎的标志。慢性胰腺炎,可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脂肪消化障碍,使镁吸收不足。

各种肠道炎症:如非特异性小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细菌性痢疾、肠瘘、胆道瘘等均可引起镁吸收障碍。

多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引流均可引起肠道镁排出增多,同时又有镁摄入不足,可引起低镁血症。

尿镁排泄过多

肾脏是调节镁代谢的主要因素,肾脏排泄镁增加是发生低镁血症的常见原因。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利尿药:大部分利尿药有排镁作用。若使用过频,可增加尿镁排泄,但通常症状较轻,这在临床上往往忽视,而仅仅注意钾离子的问题。

洋地黄类药物:该类药物可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在低镁血症时,无论有无低钾血症,皆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因此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不仅要注意钾离子的补充,也要注意镁离子的补充。

肾小管功能障碍:肾脏本身病变包括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损害均可引起镁离子的吸收下降,引起低镁血症。

乙醇中毒:大量乙醇可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长期大量饮酒时容易发生低镁血症。

高钙血症:由于钙、镁重吸收呈竞争性关系,钙重吸收增加时,镁重吸收会减少。

内分泌疾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均可使镁在肾脏的重吸收减少。

其他药物:如抗肿瘤药顺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环孢素均可引起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障碍。

镁在体内重新分布

细胞外液的镁进入细胞内液,可引起转移性低镁血症。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骨饥饿综合征:甲状旁腺瘤切除后,血清镁、钙、磷均明显降低,特别是手术前已发生骨骼病变者。血清镁、钙、磷降低的原因是骨骼修复的过程中,上述大量物质沉积于骨质中,此时尿中排出量也减少。

营养不良的恢复期:合成代谢增强,大量镁进入细胞内。

酸碱平衡紊乱:碱中毒时,镁离子进入细胞内。

哪些人容易得低镁血症?

严重机体营养不良或过度消耗,胃肠道手术后,镁摄入不足的人群。

哺乳期或怀孕期的妇女、婴幼儿由于对镁的需求量增加,若不注意增加镁的摄入,也可出现轻度低镁血症。

某些患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严重机体或过度消耗疾病,胃肠道手术后。

慢性肠道炎症患者。

饮食不佳的哺乳期或怀孕期的妇女、婴幼儿。

内分泌疾病患者。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低镁血症?

最简便的方法是测定血清镁。但缺镁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有时血清镁正常,仍不能否定低镁血症,因其受酸碱度、蛋白和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

对有诱发因素而又出现低镁血症的一些患者,其症状很难与低钾血症区别,如在补钾后情况仍无改善时,应考虑有低镁血症。此外,遇有发生搐搦(肌肉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并怀疑与缺钙有关的患者,注射钙剂后,不能解除搐搦时,也应疑有镁缺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是否有胃肠道疾病,手术病史?

是否有饮食不佳病史?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低镁血症?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是:防治原发疾病、补镁、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

防治原发疾病

防止或排除引起低镁血症的原因的作用。

纠正低镁血症

一般缺镁,而无临床表现者,多不需紧急处理。但严重缺镁,特别是合并惊厥、意识障碍及心律失常者则需要紧急处理。常用制剂为 25% 硫酸镁溶液,可视病情危急程度予快速或缓慢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每天 0.125~0.25 mmol/kg。当血清镁浓度 <0.5 mmol/L 时,缺镁量为 0.5~1 mmol/kg,一般需静脉输注硫酸镁的量为估测量的 2 倍,在开始 24 小时补一半量,余量在以后数天补足。注意快速静滴硫酸镁可导致低血压、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心搏骤停,因此应严格控制速度,并给予密切监测。

对于轻、中度低镁血症患者可予口服镁剂,如氧化镁,每次 0.25~0.5 g,3~4 次/天;或氢氧化镁 0.2~0.4 g,3~4 次/天;或 10% 醋酸镁 10 ml,3~4 次/天。

因镁离子在肠道吸收缓慢,应用剂量过大时容易导致渗透性腹泻,应特别注意。实际临床应用时多使用 25% 硫酸镁溶液每天 10~20 ml,缓慢静脉点滴,这样既能保证疗效,又非常安全。如同治疗低钾血症一样,若想根本补足缺镁量,需在血清镁浓度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数天。

目前在轻、中度患者,多用门冬氨酸钾镁溶液 50 ml 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或片剂口服,2~4 片/次,3 次/天(每片含镁 11.8 mg,钾 36.2 mg)。

治疗原发病

短时间内不容易解除基础病的患者,可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口服液长时间口服。

日常注意

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我护理,补镁。

发生低镁血症时,尽快就医,长期坚持服用。

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重病情。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预防

平时要注意个人生活方式,减少患病机会。

对可能发生低镁血症的患者,及早给予预防性剂量的镁治疗,比如对使用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应常规补充镁。

长期使用利尿剂而饮食不好的患者,也应适当补充镁,并定期监测镁离子的水平。

对低镁血症患者有益食物:

多吃含镁多的谷物,如小米、荞麦面、黄豆、蚕豆、豌豆、花生等。

多吃含镁多的海产品,如蛤、蚵、松花鱼等。

多吃含镁多的水果,如柿子、香焦、桃子等。

除此之外,含镁高的食物还有紫菜、核桃、虾米、芝麻、蘑菇等。

低镁血症患者最好不要吃: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花椒、芥菜、茴香、洋葱、胡椒、辣椒。

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戒烟,戒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清热解毒口服液(北卫)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口服液(北卫)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尪痹复康颗粒(好护士)的功效与作用-尪痹复康颗粒(好护士)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