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内源性和外源性高脂血症,热卡诱导的高脂血症,脂肪和糖诱导的高脂血症
概述
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是高脂蛋白血症的一种,表现在血液中乳糜微粒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脂蛋白酶(LPL)减少。通常被认为是 si 型的亚型。
发病率较低,多在 20 岁之后发病,全球各地均有病例出现。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提升发病概率。
该病受内源性(遗传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酗酒等。主要危险因素为遗传、饮食、存在基础疾病等。
根据弗雷德里克森分类法,高脂蛋白血症总共分为五种类型。除 V 型外,还包括:Ⅰ 型,乳糜微粒升高;Ⅱa 型,LDL 升高;Ⅱb 型,LDL 与 VLDL 升高;Ⅲ 型,VLDL 和乳糜微粒清除减少;Ⅳ 型,VLDL 升高。
患者皮肤会出现发疹性黄瘤,表现在躯干上部或臀部突然发出黄色或橘黄色柔软小丘疹,后变为棕黄色。发疹性黄瘤可累及口腔黏膜等部位,患处可有瘙痒或压痛,可自行消退。
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与药物治疗。其中,控制饮食是该病治疗中的重要因素。患者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等),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植物油、蔬菜、豆类制品等)。减少食盐摄入,并杜绝油、炸、煎、烤等烹饪方式。
高脂蛋白血症无特异性症状,但会引发发疹性黄瘤、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等慢性疾病,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中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大鱼大肉,养成运动习惯,保持健康体重,可以有效预防外源性因素导致的血脂异常类疾病。
症状
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发病缓慢,早期没有明显异常体征。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疹性黄瘤,后期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肝脾肿大、肠绞痛、高尿酸血症和高糖血症,在实验室检查中,患者血清呈现混浊或牛奶状。
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疹性黄瘤:表现在皮肤骤然成批出现 1~4 毫米大小的柔软丘疹,早期呈现黄色或橘黄色,周围有红晕,后期呈棕黄色。常在肢体伸面、臀部、胸部和背部出现,也可在嘴唇和口腔黏膜出现。可自行消退。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症状与所受累器官有关。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胸闷、胸痛、眩晕、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进食后腹痛等症状。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些疾病的表现。症状表现为肝脏和脾脏异常增大,质地柔软。肝脾肿大在生活中无明显症状,做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脾大小是否有异常。
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引发痛风等疾病,表现在一个或几个关节突然疼痛,尤其是脚趾部位异常疼痛,并且出现红肿。有时还可能引起发热和心率加快等症状。
高糖血症: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表现在患者总想喝水,并且喝水无法解渴。食欲大增但是身体却明显消瘦。
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引起以下并发症:
冠心病
脑卒中
脂肪肝
糖尿病等
病因
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致病因素。其中,内源性因素为单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的体内脂代谢紊乱。外源性因素主要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内源性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患者单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导致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致使体内脂代谢紊乱。
外源性因素: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成年人罹患该病的原因,所以也被人称为“富贵病”。如在饮食中摄入过多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抽烟,酗酒等。
哪些人容易患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
有如下不可改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遗传基因缺陷:基因缺陷会导致体内甘油酸酯和胆固醇产生过多、过低或是清除过多、过低,这也被称为遗传性脂代谢紊乱。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饮食不平衡:蔬菜水果吃得少,大鱼大肉吃太多,导致体内摄入过多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
有吸烟史。
酗酒:经常大量饮酒或酒精依赖。
久坐:缺乏运动。
患有肥胖、糖尿病和痛风等疾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出现不明柔软丘疹,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消退。
肥胖。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心脏出现严重不适
下肢冰凉甚至麻木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
当医生怀疑您患有高脂蛋白血症时,通常会进行血脂检验,判断血脂中是否包含大量乳糜颗粒,此外,还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和尿酸水平测定来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脂检验:此检验主要检查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高脂蛋白血症等疾病,以及相关分型,参考值范围会在检验报告中给出,后续也需要让医生进行查看。在检验前两日,需要清淡饮食,杜绝饮酒,抽血当天需空腹,一般会在静脉抽取三毫升血液。
乳糜颗粒检验:此检验的目的是观察血浆中是否呈现混浊或牛奶状。医生通常会抽取患者血浆样本,然后把血浆放置在 4 摄氏度以下的冰箱中,静置一晚。
糖耐量实验:糖耐量实验主要诊断患者是否有糖代谢异常。检验当天早上需要空腹,然后服用 75 克葡萄糖,在半小时、一小时和两小时之后分别测一次血糖,来观察体内糖代谢是否正常。此检查方法可诊断糖尿病。
尿酸水平测定: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所以尿酸水平测定可以测定患者体内尿酸含量是否过高。检查过程较为简单,患者收集尿液,然后用酸碱测定仪进行检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平时是不是喜欢吃大鱼大肉?
平时喝酒多么?抽不抽烟?
曾经做过体检吗?血脂正常吗?
胳膊上有没有出现过黄色小疙瘩?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如果有,按起来是不是很柔软,周围有红晕?
平时有运动的习惯吗?
家人和亲戚有高血脂患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
病情严重吗?
有没有其他并发症?
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怎么样?
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这个病会不会遗传?
不注意饮食的话,病情会发展成什么样?
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脂异常,但日常生活中,患者也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获得预期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烟酸类衍生物:该药物可以增强血浆中乳糜颗粒和甘油酸酯的清除能力,降低游离脂肪酸的产生。
贝特类药物:该药物可以经肠道吸收,增强体内蛋白质酶的活性,促进体内分解脂蛋白,并减少脂蛋白的生成,从而降低血脂。
其他降脂药: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其他
调整饮食结构:这是治疗该疾病的基础,患者一定要重视。饮食中降低胆固醇的摄入,可以让药物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少吃海鲜、肉类、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此外,也要减少糖、精细淀粉类食物,如糖块、面包等。
参加体育运动:运动可帮助体内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建议患者每周至少进行 5 次快走锻炼,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快走速度可以参考以下判断标准:锻炼时以自己无法完整说出一句话为宜,过快会造成身体紧张,可能对关节造成潜在影响。过慢无法达到预期锻炼效果。
积极减重:若体重过高,请积极锻炼减重。需要说明的是,肥胖不是血脂异常的必要条件,血脂异常与体型无关。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高脂蛋白血症 Ⅴ 型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如冠心病等。
经过正规治疗后,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并配合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风险。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者严格遵从医嘱服用药物,并注意饮食。
饮食:饮食中多食用低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肉、低脂或脱脂乳品、全麦面包或相关制品、植物油和橄榄油等。
复查:在治疗开始后的两个月,医生会通知检查血脂,在治疗过程中,建议每月检查血脂水平。降血脂药物可能会引发肝脏问题,所以医生也会在治疗过程中安排血液检查,来确保肝脏不良反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定期服药,不要随便断药,有任何问题及时咨询医生。
运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即使工作较忙,也要保证每周五次的 30 分钟快走。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蔬菜与水果。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水果糖类含量普遍比蔬菜高,蔬菜含有更多膳食纤维,推荐每日水果摄入小于 350 克,蔬菜摄入在 300 到 500 克之间即可。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加自身体质。运动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或者晚上,比如 30 分钟快走,运动完要拉伸、放松肌肉。
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戒烟戒酒。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留意家族中是否有高血脂患者,定期前往医院进行筛查。
注意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