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低血糖病。,小儿低血糖症,小儿血糖过低
概述
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婴幼儿血糖过低的一种疾病。新生儿血糖低于 2.2 毫摩尔每升,或较大的婴儿和儿童空腹时,血糖低于 2.8 毫摩尔每升,即为小儿低血糖。
一般正常新生儿的发病概率极低,高危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和早产新生儿的患病概率较大。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生的生糖基质不足,或在生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发生功能障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危险因素包括母亲患有糖尿病,母亲在怀孕过程中营养不良,消化、吸收葡萄糖功能障碍,早产,未及时喂养,或服用药物过量等。
主要症状为容易受刺激(如啼哭不止)、出现短暂的抽搐(抽筋)、肠胃功能异常(如恶心、呕吐),还可表现为意识模糊、情绪易怒、肢体麻木、患儿不吃奶、浑身颤抖、睡觉时容易惊醒等。
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补充葡萄糖液来缓解病情,治疗关键点是在诊断出病因后对症治疗,治疗难点是造成小儿低血糖的病因较多,诊断复杂。
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呼吸困难、丧失意识,造成不可逆的脑和呼吸系统损伤。
注意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讲究个人卫生,注重饮食调理,比如可随身携带几颗糖果。
症状
小儿低血糖的主要症状分为两种,一是血糖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患儿容易受到刺激,出现短暂性的抽搐,容易饥饿以及进食后易反胃呕吐等。二是血糖缓慢下降或低血糖时间延长,主要表现为患儿意识模糊、性格易怒、四肢麻木、嗜睡、体温偏低、睡觉易惊醒等。
小儿低血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低血糖的常见症状包括:
容易受刺激:患儿啼哭不止、睡眠差;
短暂性抽搐:抽筋、日常流汗增多、浑身颤抖、心跳过快、浑身无力;
肠胃功能异常:容易饥饿,进食后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呼吸费力、急促;
意识模糊:面无表情、意识不清醒、反应迟钝;
情绪改变:抑郁不安、易怒;
肢体麻木:肢体有些僵硬,皮肤出现青紫色;
进食困难:患儿不吃奶,嗜睡;
惊厥:体温偏低,浑身颤抖,睡觉容易突然惊醒。
小儿低血糖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动过速;
视力减退、视物变形;
语言和思维障碍;
永久性神经损伤、脑萎缩;
呼吸困难、窒息;
高乳酸血症、血酮体增高、高尿酸血症。
病因
小儿低血糖是由于生糖基质不足,或在生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发生功能障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
小儿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生糖基质不足:早产婴儿、酶系统发育不良的患儿等,其肝糖原、肌糖原和脂肪的储备不足,脂肪动员减少。
高胰岛素血症:新生儿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可使患儿有暂时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和交感神经兴奋。造成患儿胰升糖素的分泌减少,肾上腺素耗尽,葡萄糖的生成量减少。
脂肪酸氧化的缺陷:脂肪酸的代谢异常使脂肪代谢停滞,无法生成酮体,而导致低血糖。
酶的缺乏:由于某些酶的缺乏,使机体内生成葡萄糖过程受阻。
肝脏的损害:肝病导致超过 80% 的肝损伤,影响糖的代谢,从而导致血糖偏低。
药物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时葡萄糖的利用增多,干扰了糖异生,糖异生障碍会导致低血糖。
小肠吸收减少:由于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导致小肠的吸收减少,使人体空腹不超过 24 小时就发生低血糖。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低血糖?
一、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新生儿长时间没有喂养:新生儿自身含有的糖类不足以维持生命活动,若长时间新生儿没有得到喂养,体内生糖基质会不足,会导致其血糖降低。
服用降低血糖或含有酒精药物过量的婴幼儿:服用过量降低血糖和含有酒精的药物,会导致新生儿药物中毒,使之糖代谢的功能失调,导致婴幼儿低血糖。
母亲在怀孕过程中营养不良,导致无法汲取足够营养的胎儿:胎儿汲取的生糖基质不足,易发生小儿低血糖。
二、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新生儿会有暂时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和交感神经兴奋。造成新生儿的胰升糖素分泌减少,葡萄糖的生成量减少,不及时补充葡萄糖,会导致新生儿发生小儿低血糖。
早产婴儿:由于早产婴儿的发育还不是特别成熟,其生糖基质不足,导致婴儿容易发生小儿低血糖。
消化、吸收糖类障碍的婴幼儿:由于糖代谢过程中某些必需酶的缺乏,所以易患小儿低血糖。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多汗、颤抖、惊厥;
不吃奶、干呕、呕吐;
反应迟缓、肢体僵木;
容易受刺激、啼哭不止、睡眠差。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意识丧失
抽筋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儿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低血糖?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低血糖时,将通常进行详细的问诊、血液检查、尿液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小儿低血糖病因多而复杂,详细的病史、发生低血糖的年龄、时间、病情等均非常重要,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初步确诊以及病因判断。
血液检查:通过抽取患儿的血液,测其血糖、胰岛素、酮体、丙氨酸、乳酸、血脂等指标。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了解患者的激素水平与糖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助于医生确诊。
尿常规:取患儿的中段尿,用以检查机体的代谢状况,以助于医生确诊。
心电图:小儿低血糖常伴发心动过速等症状,使患儿安静平躺在检查床,在胸口附近贴上电极,可检查是否出现心动过速、低电压的现象,以助于医生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多大了?是早产儿吗?
母亲是否有糖尿病?
有什么症状吗?
是否有长时间没有进食的状况发生?
近期有其他就医经历吗?
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有什么其他疾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是什么疾病?
为什么会有这个病?
这个病会遗传吗?
饮食要注意什么?
要如何治疗这个病呢?
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治疗
引起小儿低血糖的病因多样,故应查清病因后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可的松: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蛋白质转变成糖,减少葡萄糖的利用,使肝糖原增加,血糖升高。
葡萄糖注射液:一种营养药,用于补充的能量和体液,维持糖代谢的平衡。
皮质醇:可增强糖异生作用,同时可以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
二氮嗪:可以帮助维持体内的葡萄糖水平。
手术治疗
胰腺探查术:高胰岛素血症(在生后 3 个月内)或内科治疗不理想(已过新生儿期)的患儿,可进行剖腹探查。若经过仔细的触摸、探查都未发现腺瘤的患儿,切除 85%~90% 的胰腺组织,术后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即可。若发现腺瘤,局部切除腺瘤就可根治,此手术危险小。
肝移植:若因肝脏损伤超过 80% 而造成低血糖的症状,可通过肝移植先治愈肝脏疾病,使肝脏内的糖代谢功能恢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会导致患儿的意识丧失而昏迷,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或因呼吸困难导致患儿窒息。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注重日常饮食和锻炼而痊愈,生活质量不受任何的影响。少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应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按点服药,定时监测患儿的血糖水平。
术后注意事项:肝移植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的日光照射。遵医嘱按时服用免疫抑制剂,不可以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术后 6 个月内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不接触猫、狗等小动物,避免感染。切除胰腺组织的患者术后要严格监测血糖变化,控制血糖水平。
术后复查:肝移植患者接受手术后的 3 个月内,需要 1 周复查 1 次。3 至 6 个月内,2 周复查 1 次。6 个月至 1 年以内,每月复查 1 次。1 年以后根据恢复情况,每月或 3 个月复查 1 次。胰腺组织切除患者术后前 3 个月,每个月都复查 1 次。术后 3 个月以后,半年或 1 年复查 1 次。
饮食:
手术患者饮食:肝移植患者尽可能减少三文鱼、虾等海鲜类食物以及动物内脏的摄入。蔬菜水果多用清水泡几遍,减少农药残留,水果清洗干净,削皮后再吃。切除胰腺组织的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限制肥肉、鱼子、脑髓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摄入,可适当进食赤豆、山药、榛子、牛奶和无花果等食物。
普通患者:适当进食,做到少食多餐。食物营养丰富并易消化,如牛奶、豆浆、稀饭、西红柿和石榴。日夜均 3~4 小时喂养患儿一次。
运动:饭后适当锻炼,可以让患儿俯卧在床上,家长在患儿头顶发出声音,促使患儿进行抬头练习,同时家长将手放置于患儿脚底,使患儿用力足蹬练习,以此来促进消化吸收。
其他:要勤洗澡换衣,饭前便后洗手,出现惊厥的状况立即就医。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新生儿长时间没有得到喂养:母亲在产程前后适当进食,尽早开奶喂养新生儿,防止新生儿发生低血糖。
服用降低血糖或含有酒精的药物的婴幼儿:儿童服用控制血糖或含有酒精的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用药,不可过量。
母亲在怀孕过程中营养不良,导致无法汲取足够营养的胎儿 :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食入糖油饼、炸糕、腊肉、腌菜等高甜、高盐的食物,适当喝一些补汤。尽量不吃火锅、麻辣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母亲患有糖尿病:在婴儿出生后,加强新生儿的血糖监测,发现血糖降低及时补充葡萄糖,查明降低血糖的原因。
早产婴儿:母亲应在进行手术前,注射 5%~10% 葡萄糖液,提高母亲产时的血糖浓度,改善胎儿对糖的需求。产后及时监测新生儿的各类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糖的监控。
消化、吸收糖类障碍的婴幼儿:密切监测新生儿的血糖,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就医,查明病情,对症治疗。